周作人:中國茶不分階級,但日本茶道有等級

喝茶不過是最日常的生活罷了,寫茶不過是一個題目架了。

有人會一碗碗地喝,也有人會一篇篇地寫。

現在,你一篇篇在讀,詩點,會不會放下書,去衝壺茶?

但關於茶道,不得不說,周作人在日本留學,對日本茶道非常瞭解。

他除了誇日本廁所出色外,大約誇得最多的就是茶室了。

在給岡倉天心的作品的中文版作序的時候,周作人說自己很是忐忑,這序不好寫。

他書房裡有陸羽的《茶經》、陸廷燦的《續茶經》以及劉源長的《茶史》,他從這些著作中尋找靈感,陸羽是唐代人物,陸廷燦、劉源長都是清代的。

之後,他公佈了自己的發現。

“我將這些書本胡亂地翻了一陣之後,忽然間似有所悟。這自然並不真是什麼的悟,只是想到了一件事,茶事起於中國,有這麼一部《茶經》,卻是不曾發生茶道,正如雖有《瓶史》而不曾發生花道一樣。這是什麼緣故呢。

中國人不大熱心於道,因為他缺少宗教請緒,這恐怕是真的,但是因此對於道教與禪也就不容易有甚深瞭解了罷。“

反觀中國,國人吃茶,平民化很多,都市有茶樓,村樓有茶店,一條板凳,一個蓋碗,就可以打發。

不願意出門的,在家也可隨時享用。

日本“茶道”有宗教氣,超越矣,其源蓋本出於禪僧。

中國的吃茶是凡人法,殆可稱為儒家的,《茶經》雲,啜苦咽甘,茶也。此語盡之。

中國茶不分階級,但日本茶道有等級。

中國昔有四民之日,實則只是一團,無甚分別,播鍾之間反多俗物,可為實例。

日本舊日階級儼然,風雅所寄多在僧侶以及武士,此中同異正大有考索之價值。

中國人未嘗不嗜飲茶,而茶道獨發生於日本,竊意禪與武士之為用蓋甚大。

西洋人讀茶之書固多聞所末聞,在中國人則心知其意而未能行,猶讀語錄者看人坐禪,亦當覺得欣然有會。

(周作人《茶之書?序》)

《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的書,在西方世界影響很大,最近10年間,隨著茶道在中國的興起,也熱起來,湧現出許多版本。

而關於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區別,也是當下茶人爭論的一個焦點,很可惜,當下的文化名流少有人寫茶文,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勿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