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走的經濟學人》的訪談

《行走的經濟學人》,張明著,東方出版社,2017年8月版。文中配圖攝於米蘭大教堂。

1、這本書的題目為何叫做《行走的經濟學人》?

這已經是我的第四本財經隨筆集了。我的前三本隨筆集的題目分別為《覺今是而昨非——張明財經隨筆集》、《全球危機下的中國變局》、《危機、挑戰與變革: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風險》。前三本隨筆集主要收錄我每個階段(差不多每三年)的財經評論文章,相對而言專業性比較強。而這本隨筆則不一樣,上篇主要收錄我在全球一些城市參加會議或調研的心得體會,下篇主要收錄我閱讀一些財經著作的所思所得。與前三本書相比,這本書的內容更加活潑,可讀性更強一些。之所以命名為《行走的經濟學人》,是因為寫作本書的過程就是在世界各地行走以及不同書籍中“行走”的心路歷程以及感悟體會。

2、你為什麼會參加這麼多國際會議?

從2007年至今,我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工作。這是一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智庫。作為一名在智庫工作的學者,研究的內容又是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我們自然會有機會參與很多的國際會議。事實上,研究國際問題,坐在書齋內閱讀經濟數據與財經新聞是一回事,走出去與世界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學者與企業家交流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過去10年左右時間裡,我大概去過30個左右的國家與地區,參加過多邊研討會、雙邊交流、調研等各類活動。例如,我曾經作為中國財政部國際司的高級顧問,參加過2015年二十國集團增長與穩定框架的工作組會議。又如,我多次因為撰寫了相應的英文論文,而獲邀參加由不同機構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再如,我們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重大調研課題的支持下,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進行過專題調研。參加這些國際會議雖然行程緊湊、旅程辛苦,但有助於開闊我的眼界、促進與國際同行之間的交流,對增進自己的研究很有幫助。

3、你怎麼會寫這麼多書評?

作為一名經濟學研究者,大量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閱讀經濟學文獻,我們會撰寫文獻綜述。而本書中的這些書評,都是我閱讀財經暢銷書的產物。我大概每年會精選30-40本左右的書來做從頭到尾的精讀。這些書既包括財經類暢銷書,也有很多是歷史、政治、文學等方面的書籍。如果看過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籍,為了害怕自己未來忘得一乾二淨。我通常會選擇寫一篇書評,一是總結這本書的要點與精華,二是梳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與評價。這樣未來只要瀏覽一下這篇書評,我就能回憶起當初閱讀這本書的情形與感受。換言之,這些書評原本是為我自己寫作,以供備忘的。但大家如果有空看一看,也許也會有一些啟發與體會。

4、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多,誘惑越來越多,如何找到足夠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呢?

5、你這本書下篇的副標題叫“我看金融風險”,你認為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主要在什麼地方?

過去10年來,金融危機與系統性金融風險一直是我感興趣的研究領域。我認為,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層面:一是房地產市場一旦顯著下行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我們的估算表明,中國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40%以上,與住房和土地存在著密切聯繫,這意味著一旦中國房價與地價顯著下行,銀行業將會遭遇很大的壓力;二是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負債過高的風險。一旦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在各種衝擊下被迫去槓桿,那麼銀行體系也將遭遇顯著負面衝擊;三是影子銀行體系與銀行同業交易內部隱藏的風險。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主要與金融機構規避金融監管的努力相關,關聯交易負責且相當不透明,而且剛性兌付的格局尚未被根本性打破,故而隱藏著較大的風險隱患。當然,去年年底以來中國政府加強金融監管的行為,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6、普通老百姓應該如何理財,來規避金融風險上升造成的負面衝擊呢?

我的主要建議包括:第一,多元化配置資產仍是抵禦風險的不二良方。例如,在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上升與加速顯性化的背景下,居民應該努力配置一些外幣資產,尤其是與人民幣匯率走勢正相關性較弱的外幣資產,美元、歐元、日元等資產均值得考慮;又如,中國家庭大部分資產都集中在房地產之上,而在未來房地產走勢存在較強不確定性的形勢下,繼續重倉購房的必要性就值得仔細斟酌了;第二,要做好安全性與收益性之間的平衡。不要對所有的資產都要求高收益,必須認識到高收益資產背後必然隱藏著高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產品的剛性兌付肯定會被打破,因此應該對此做好準備;第三,要善於選擇優秀的機構投資者,通過機構投資者來開展自己的投資。散戶通常是很難戰勝市場的。

7、如果年輕人未來依然要買房的話,你的建議是什麼?

中國房地產市場最黃金的時期已經過去了,而且永遠就不會再回來。分化將成為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題。相比於人口流出、老齡化加劇的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入、老齡化速度較慢的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在未來的表現自然會更好。不過,考慮到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不低,且未來房價的波動性可能會顯著增強,我建議年輕人買房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因為這樣會給自己背上很大的債務負擔與金融風險。年輕人才開始買房時,可以考慮較小戶型、交通便利的較遠區位的商品房。此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購買知名大型開發商開發的樓盤,這樣的樓盤通常規劃更好、服務更好,未來具有更強的保值能力。

8、你的研究領域是國際金融,那麼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將會如何呢?

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匯改至2016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經歷了百分之十幾的貶值。而從2017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降反升。不過,導致2017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因素中,經濟基本面因素僅僅扮演著部分角色,此外還有十九大召開、央行收緊資本外流控制、中美博弈等其他因素。從短期的利差變動、中期的通脹變動、長期的競爭力變動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依然面臨著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當然,如果十九大之後中國國內結構性改革能夠顯著提速的話,改革預期造成的競爭力上升也可能是的人民幣開啟新一輪升值週期。目前我對2018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是6.7-6.9左右。

9、最近中國政府收緊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你如何評價比特幣?

一方面,比特幣的確是一種引人注目的金融創新。與傳統貨幣不同,比特幣的發行背後沒有一家央行或者國家徵稅能力的支撐,且比特幣的規模有上限,這與傳統貨幣存在很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作為比特幣背後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其自身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比特幣很難作為真正的貨幣來使用。其一,正如我前面指出的,比特幣背後沒有國家信用或國家財政的背書;其二,由於上限的存在,比特幣的規模沒法隨著經濟增長而相應增長,因此必然會面臨與金本位制相似的內生性通縮問題;其三,目前比特幣的擁有者都試圖長期持有等待升值,而非用於流通。但流通才是貨幣的真正職能所在。

10、我看到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博士給你這本書寫了一篇才華橫溢的書評。能談談你們之間的關係嗎?

我和程實博士其實是網友。除了我們倆之外,還有兩個好朋友是管清友與傅勇。我與管清友是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同學,程實與傅勇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博士同學。湊巧的是,我們四個人都在2007年博士畢業。我們四人都是搜狐博客最早一批博主,從2006年起就在搜狐博客上辛勤耕耘,寫些財經類的豆腐塊文章,就這樣惺惺相惜地認識了。四個網友真正見面,要到幾年之後了。我們四個人在2012年曾經合作寫了一本書,題目很炫,叫《刀鋒上起舞:直面危機的中國經濟》。四個人都有在體制內工作的經歷,而管清友與程實目前都已經下海,成為知名的投行經濟學家。我們四個人從網友已經變成好朋友與研究團隊,除了討論經濟學問題之外,也經常喝點小酒、聊點八卦。正所謂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