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坡”是這樣爬上來的——看大豐如何推進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

去年6月,大豐區獲評全國第一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今年3月,全市畜禽養殖糞汙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現場推進會在豐召開;5月,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工作動態》專刊推介大豐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生態養殖,展現出別樣魅力,大豐已經成為行業的標杆和典型。

源頭減量,畜禽養殖也設“紅線區”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歷來是農民心中的美好願景。大豐是農業農村部認定的“畜牧大縣”,全區生豬、家禽、奶牛分別存欄94.8萬頭、1066萬羽、2.3萬頭。

根據規劃,禁養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對現有的各類養殖場還得限期搬遷、關閉。禁養區內縣級以上規模的68家畜禽養殖場已全部關閉搬遷到位。我區還出臺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規劃、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進一步優化畜禽養殖區域佈局,做到宜養則養,宜減則減。新豐鎮全心村通過對131家養殖大戶的規範化管理,存欄量縮減一半,養殖戶投身花卉苗木等新產業。

過程控制,畜禽管理也要“網格化”

“全面落實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屬地責任,推行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村委會主任是一級網格責任人,鎮長是二級網格責任人。”“實行村級日巡查、鎮級周檢查、區級月督察的常態化監管。”……《畜牧業工作動態》這樣推介大豐畜禽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的重點在於織密全方位的監管網絡。環保、農委、國土等部門實行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常態化抽查、督查和指導,及時交辦存在問題,限期整改。並採取聯合執法等途徑,依法加大畜禽養殖環保違法行為處置力度,從重打擊養殖汙染違法行為。去年,全區累計督查規模養殖場4177家,立案查處畜禽養殖汙染違法案件13起,處罰金額54萬元。

在“網格化”管理推動下,我區實施了畜禽養殖“四到位”整治行動,對全區規模養殖戶進行摸底調查,要求排糞溝封閉到位、收集池封閉到位、乾溼分離到位、糞汙處置到位。全區累計封堵排汙口462個、填埋糞坑360出,新建糞便汙水收集池2020個,7成以上的規模養殖場通過了區農委、環保等部門聯合開展的治理檢查認定。

末端利用,畜禽糞汙也是“無價寶”

4個綠色塔罐,高高豎立。這是蘇港和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厭氧發酵罐。每天從全區收集的禽畜糞汙從這裡開始轉身,變廢為寶。

蘇港和順總投資6000多萬元,日處理畜禽糞便500多噸,年生產生物天然氣350萬立方米、生物有機肥及沼液肥2萬噸。區環保局局長夏恆林透露,根據全區畜禽養殖產業佈局,全區建設了6個豬糞集中處置點和1個雞糞集中處置點,對自身無處理能力的養殖場糞汙實行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這些處置點年處理糞汙能力達到160萬噸,可以實現區域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置“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