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延養老險投保有“攻略”

隨著國內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日多家險企落地首單稅延養老產品。業內專家表示,該類產品有利於緩解社會老齡化現象嚴重、個人養老金普遍不足等問題。而商業保險率先進入稅延養老金融市場,也令業界更看好保險在“三支柱”發展中的獨特優勢。

四款產品可選擇

6月7日,中國太保率先宣佈首單稅延養老產品落地。同日,平安養老險、中國人壽、泰康養老等紛紛跟進。一時間,稅延養老險在上海地區“多點開花”。6月8日,新華保險也成功簽發首單稅延養老產品——來自互聯網行業的秦先生購買了該公司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年金保險B1款(2018),月交保費1000元。

據瞭解,新華保險共有三款產品獲批銷售,包括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年金保險A款(收益確定型),以及均為收益保底型的B1款、B2款,以滿足不同投資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在稅延額度內,三款產品可以自由組合。“我認為,稅延養老險產品考驗險企的長期服務水平與能力。”秦先生表示,他選擇收益保底的B1款產品,既能為未來養老提供穩健收益,又能分享險企發展成果。

泰康養老相關人士則表示,目前該公司有四款稅延養老產品,A款固定年化3.5%收益,B1款保證年化2.5%收益,每月公佈結算利率、年複利;B2款保證年化2.5%收益,每季公佈分紅情況;C款沒有保證收益,完全浮動收益,每日公佈單位淨值。

轉換產品有講究

雖然稅延養老險產品設計有些趨同,但各家險企還是努力發掘自身優勢,突出各自特點。

或許正因如此,泰康稅延養老險的投保客戶多選擇B款或C款產品。據悉,目前有80%的投保人配置泰康養老的C款產品,而這考驗的正是險企的投資能力。

“從現階段獲批的產品條款看,6家險企產品區別不大。”平安養老險表示,該公司在嚴格遵循行業要求的基礎上,對產品的相關服務進行多項升級。產品方面,在保障資金長期穩健收益的同時,提供更高頻次的結算(公告)標準,由每月、每週升級為每工作日。服務方面,採用全線上操作模式,引入移動端投保、人臉識別、智能客服等科技創新手段,為客戶提供便利、安全、即時的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那麼,個人是否可以選擇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對此,平安養老險提醒,個人可以同時選擇一家險企的一款或多款產品,但不能同時選擇多家險企。按照監管要求,各家保險公司的個人稅延保單信息會實時共享給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保信”),投保人在一家公司購買成功後,若再投保其他公司產品,會被提示是否進行產品轉移,即賬戶價值均轉移至新投保的險企。

那麼,稅延養老險的投保人到底能享受多少優惠金額?泰康養老相關人士表示,以35歲購買個人稅延養老險為例,按照年化收益4.5%測算其60歲退休領取時的個人稅延養老險賬戶價值及減稅金額部分的積累值,若月收入2萬元,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個人稅延額度(月)為1000元,年省稅額度即為3000元,60歲時賬戶價值為536776元。

投保前先做功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在2000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事實上,目前中國老齡人口數量已居世界第一。2015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1.44億人,超過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的總人口(1.27億);到2030年,預計60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與此同時,中國老齡化速度也居世界第一。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

這種情況下,稅延養老險可謂政府對個人應對養老危機“真真切切”的讓利,這類產品自然讓試點地區的市民非常心動。滬上某保險公司人士表示,自從產品落地後,公司服務熱線一直有個人消費者打入,詢問如何購買。

泰康養老相關人士還提醒個人投保者,需準確提供納稅地、扣繳義務人信息。“按照中保信平臺扣除憑證的生成規則,每月25日零時生成扣除憑證,建議每月20日前完成投保。”另外,參保人更換工作單位,要第一時間到平臺網站變更納稅信息,如不及時變更,將影響其享受稅延政策。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