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白酒獲世界科研成果

11月2日,中國食品協會、中國酒業協會和江南大學在北京共同舉辦“中國傳統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聞發佈會,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發佈了中國白酒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檢測並鑑定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的非揮發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在董酒中發現的含量最高。這是繼在中國傳統白酒中發現萜烯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後又一重要科研發現,這一科研發現不僅揭示了脂肽化合物具有抗癌,平衡的獨特而豐富的生物活性作用,也從現代科學手段證實了董酒獨特的健康價值。中國白酒泰斗秦含章參加發佈會並表示:江南大學的重大研究突破,對整個中國白酒產業未來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中國傳統白酒中首次檢測出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董酒達到111.74 μg·L-1,居白酒之首

江南大學從香型各異的中國傳統白酒中選取15個典型代表酒樣檢測其中的地衣素含量。採用液質聯用多反應監測方法(MRM)對不同白酒中地衣素的含量進行定量分析,不同酒中地衣素含量差異很大。其中濃香、清香、老白乾、鳳香、兼香、芝麻香、豉香型、以及部分醬香型中的地衣素含量均低於1 μg·L-1,而部分醬香型酒以及董香型董酒中的地衣素含量都較高,其中董酒中的含量遠遠高於其它酒達到111.74 μg·L-1。

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

董酒中脂肽化合物含量最高,則與董酒獨特的釀造工藝有關。擁有國家保密配方和保密工藝的董酒,採用純糧固態發酵釀造,秉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融匯130多味名貴本草入曲制酒,後續還有一系列釀造工藝,使各種成分互相浸潤、發酵,再通過蒸餾、陳釀、勾調等環節,最終形成獨特的香味和口感。從原料到最終產品,所有環節加起來,至少需要5年時間,其選材之精,工序之繁,技術之難,耗費之甚,苛求之嚴,都達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在白酒品牌中更是首屈一指。作為中國傳統白酒串香工藝的鼻祖,董酒獨特香型和健康價值在中國傳統白酒行業中長期獨樹一幟。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

“這項重大科研突破,再次證明以董酒為代表的一直堅守傳統工藝技術的企業,以自己的傳承和創新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及中國物質文明。這次獲得成果的不僅僅是董酒,更是中國傳統白酒的集體榮譽,為中國傳統白酒走向大眾化、健康化、國際化轉型提供重要助力。”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發佈會致辭上說。

董酒中非揮發的脂肽化合物具有抗癌、健康、平衡的作用

多年來,關於董酒的成分和功能的傳聞不絕於耳,但感性的描述終究不如科學的論證。2008年,貴州董酒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決定正式成立課題組,重點研究“董酒對人體的健康作用”。在貴州省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董酒展開了一系列工作,包括與江南大學建立校企合作項目,從科研角度進一步探尋董酒的奧秘。江南大學於2011年從董酒中檢測到52種萜烯類化合物並於2013年形成報告:《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震驚國內外業界人士。

研究證明,萜烯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大多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脂肽化合物能夠與白酒中的小分子風味物質發生分子間相互作用,影響風味物質的揮發和白酒的風味特徵。同時,脂肽化合物的抗菌生物活性能夠天然防治傳統白酒發酵過程中的不良微生物汙染,對穩定白酒發酵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有重要作用。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纖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這進一步證明了董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膽固醇的功效,從而揭開了其健康、平衡功能背後的秘密。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勇

傳統白酒是傳統文化和物質文明的結晶。正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勇發言中提到的一樣:董酒堅持傳統工藝,堅守產品品質,堅信健康價值。2013年在董酒中發現萜烯類物質以後,又在全世界蒸餾白酒中首次發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對傳統白酒健康養生的再一次證明,傳統白酒是中國傳統健康飲品的偉大發明,對董酒,對中國傳統白酒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再次重申了董酒的健康價值。他表示,對董酒的成分及香型奧秘的科學解析,一直是釀酒行業研究關注的重點,科研越深入,越能發現董酒的神奇。萜烯類化合物和脂肽類化合物的發現更加應證了董酒的健康價值屬性。對董酒的研究不僅見證著這一國密的健康屬性,更重要的是,這證明董酒經過上千年積累的國密配方在世界釀酒工藝中有著不可取代的獨特性。

脂肽化合物的發現,將助力白酒行業向年輕化、大眾化、健康化

的轉型

縱觀國際上對葡萄酒等酒種的科研,中國傳統白酒同樣存在健康的科學性和科學奧秘一直缺少重大突破,譬如全球各種研究機構葡萄酒功能成分的研究就非常深入,像法國的科學研究就發現法國心血管死亡率比歐洲北部許多國家要低,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法國悖理”(FranceParadox),這對法國葡萄酒和歐洲葡萄酒在全球市場的推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

江南大學從董酒中檢測到的52種萜烯類化合物,無論是種類還是含量,都居各種香型白酒之首,是葡萄酒的3到4倍。而國內外研究表明,葡萄酒中萜烯類化合物的總含量小於1000μg/L,所以從酒體健康價值而言,董酒明顯高於葡萄酒。2017年江南大學又在董酒檢測出傳統白酒中最高的脂肽類化合物,這一生物活性成份,再一次證明了董酒獨特工藝的價值所在。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友平在採訪中提到:更讓董酒人感到高興的是,江南大學的重大研究突破證明董酒60年來對中國傳統工藝白酒的傳承的堅守是非常有價值的,董酒讓中國乃至世界的白酒愛好者不僅感受中國酒文化的神奇,同時也讓全世界的消費者享受到了中國傳統白酒中生物活性成分帶來的健康價值。董酒不僅是一種“名優產品”,更是歷經5000年時空薰陶的中華文明智慧結晶,是業內專家所說的“將傳統中醫平衡、養生理論與傳統白酒文化相結合的精髓”,是“中國傳統白酒的活化石”。

如何全面認識中國白酒釀造的科學性,如何科學地認識其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複雜的成分體系及其產生機理、功能機理,一直是整個白酒產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只有深入的科學研究,才能讓全世界的消費者真正認識中國白酒,科學飲用中國白酒,從而促進中國白酒的科學和可持續化發展,同時推動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江南大學在董酒等中國傳統白酒中首次發現脂肽類化合物,將從科學研究上,為中國白酒產業向年輕化、大眾化、健康化、國際化的重要轉型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