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看看:童年的春天裡,像尋寶一樣去找它

春天裡,鄉間田頭供人們嚐鮮的東西有很多

鮮美的竹筍,清香的馬蘭頭

誘人的薺菜,別具風味的野蒜·····

各種各樣令人難忘的美食

有一樣田間“甜品”,現在大家基本已經不吃了

但小時候每到陽春三月,我們就會到田頭河邊去仔細的尋找

今天我就發給大家看看,你們認識這個童年的美味嗎

它的名字叫—茅針

我們那兒管它叫“毛毛芽”

打了春,赤腳奔

挑薺菜,拔茅針

可有很多90、00後估計都不認識,也沒聽說過了

但是對於70後、80後來說

它可是童年的野外美食

我們記憶裡的春天

是可以吃的,而茅針便是其中的一種

那時的週末

特別喜歡跟小夥伴一起跑到田間

抽取嫩嫩的茅針

撥開針衣後

抽出裡面白白的一根果肉

仰起頭伸出舌頭將茅針捲進嘴裡

也有不少小夥伴

喜歡將茅針搓成一小團然後使勁拍一下

叫做“茅針餅”

剛剛出來的茅針很嫩,有股淡淡的甜味

記得那個時候家長怕我們多吃

就會跟我們說

茅草針吃太多是會流鼻血的

其實它還是一味中藥

茅草針真正的學名叫白茅草,“毛針針”實為白茅草初生葉芽後處於花苞時期的花穗,在有些地方叫“谷荻”。

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白茅草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主要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對於黃疸、水腫、急性腎炎有一定療效。

其實《千金翼方》也有記載治吐血不止曰:“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聖惠方》記載治鼻衄不止(鼻子出血)曰:“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