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檢察機關意識形態管控素能提升之學員說課系列(二)

於昕岐

於昕岐,生於1992年2月,一枚典型的雙魚座,2015年10月入職於長春市寬城區檢察院,現為控告申訴和刑事執行檢察部檢察輔助人員。熱愛音樂的節奏,喜歡文字的力量。

弘揚正能量意識形態

為了準確把握當前檢察公文信息和新聞宣傳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傳播檢察“好聲音”,釋放檢察法治“正能量”,提升我們青年檢察干警的檢察公文寫作水平,市檢察院組織開辦了意識形態管控素能提升公文寫作培訓。作為入職以來一直在業務科室工作的我,對公文寫作接觸的不算太多。但對於青年檢察干警,本身就肩負讓自己儘快成為能適應檢察機關的全方位人才的使命,所以公文寫作無疑是我們必備的技能之一。

長春師範大學的遲教授為我們講授意識形態與安全,課程內容提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外國節日過度崇尚,又為我們講述,我國傳統節日有著他們的深刻含義,其中包括春節:團聚團圓;清明:報德報恩;端午:愛國愛人;中秋:思鄉思親;重陽:尊老敬老。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文明的縮影,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內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近幾年,原本是我們生活世界一部分的傳統節日,似乎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郁達夫的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個擁有英雄卻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同樣的,一個沒有傳統節日的民族也是不幸的,而一個擁有了自己傳統文化卻不知發揚的民族是悲哀的。

中國不缺節日,中國的節日更不缺文化底蘊。因此,繼承節日中的文化傳統與精神內涵,把傳統節日作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支撐更是責重山嶽。傳統的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由先輩們共同創造、由我們後代共同享受,它的精神影響力是巨大的,有助於凝聚我們民族的力量,提升我們的審美情感和趣味。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習慣了高度現代化的方式,但也要做到不遺失傳統文化,保持一顆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尊崇,使得一個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李 楊

李揚,1986年8月出生,滿族,中共黨員,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013年從事檢察工作,現任長春市雙陽區人民檢察院檢辦負責人。

信心的增強 心靈的成長

我喜歡焦主任的文化底蘊,通過古詩詞與藝術作品欣賞的授課方式;我喜歡孫主任的幽默風趣,像師傅領進門般的開導思想,貼切自身實際,解放思想,解決實在的阻礙和顧慮。

檢察公文寫作是一項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的工作,我們大部分通訊員都是兼職在這一崗位,但工作職責不容有差,我們必須要求自己:嚴肅認真完成檢察工作的對外形象宣傳,上級院和領導們對內掌控信息。將基層一線的鮮活事件、工作亮點、創新舉措寫成稿件,將我們的檢察工作做好輿論導向。

作為一名基層宣傳工作者,參加此次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一是收穫了對文字工作的更深理解。通過聽取授課領導、專家的指導,使自己對檢察工作寫作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和更深刻的思考,使自己對工作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熱愛自己的事業,擴寬了自己的眼界與思維。二是收穫了能力素質的更大提升。文字工作很鍛鍊人,甚至很多工作壓力很“折磨人”,讓我們心力交瘁、憋得難受,但是就像焦主任說的,無論在什麼樣的逆境,心態決定狀態,就是在與文字磨合的過程給人以最好的鍛鍊。三是收穫了工作作風的更多錘鍊。我們在培訓第二天看到的學習課件,是孫主任在前一天熬夜到凌晨備課的,我深切的感受到,檢察工作的文字工作者不僅是憑出色的能力做到的,也是靠優良的工作作風乾成的,勤奮、認真、執著、嚴謹的作風不可或缺,這樣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也會伴隨我們受益一生。

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通過此次學習的收穫,相信我們持之以恆,寫作水平一定會日益提升,為新時代檢察宣傳工作貢獻力量!

楊雅喬

楊雅喬,1990年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長春市汽開區檢察院政治部科員,2017年9月入職。作為一名檢察新兵,對檢察工作充滿熱忱,希望今後能堅守工作責任,為長春檢察打先鋒,站排頭,創一流貢獻力量。

思想與靈魂的碰撞

今天,遲海波老師的授課內容詳實、頗為震撼、讓在坐的我們很受觸動。遲老師從意識形態與安全、當前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幾點思考等三個方面,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結合典型案例,對我國當前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做了全面深入的講解,同時深刻剖析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嚴峻形勢。

首先池海波老師開宗明義,將意識形態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明確。意識形態雖是哲學概念,然而卻切實的關乎人民的思想和觀念,具有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

他指出,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功能和力量,尤其是在當今國際形勢複雜的背景下,我們要高度引起重視,時刻警醒。

在遲老師激情澎湃的講授中,不斷拋出了許多讓我們原本沒有意識到的錐心之問:“一個國家需要有英雄,需要崇拜英雄,然而有多少人知道並崇拜著我們本國的英雄?”“我們自己國家的節日怎麼過的?陰曆四月初二的中國母親節有多少人知道?”“現在的婚禮都怎麼辦,沒有感恩、責任、分享的浪費吃喝意義究竟何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儀式感到底在哪裡?”……這些問題不斷撞擊這我們的內心,捫心自問多有慚愧,也深深感受到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形勢的嚴峻,以及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意義。那句“永遠做芒果,不做香蕉”的號召也就這樣牢牢地紮根在我們心中。

最後,遲老師指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幾點思考,可謂是振聾發聵:要切實解決好問題,身為檢察人員,決不能讓“辦案中一個影響公平正義的問題,影響群眾對黨的信賴”;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偉人也被人讀懂;黨員幹部要重視理論學習要堅定道路自信,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積極應對信息化時代的挑戰,高度重視網絡及新媒體建設,加強網絡安全法的學習和教育,關鍵時刻要敢於“亮劍”;要強化教育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凝聚民族力量。

李禹峰

李禹峰,男,屬龍,黑龍江伊春人氏,愛文學,好運動,嗜音律,喜喝湯;身高八尺,耳大面方,雙目有神,身軀雄壯,勤勉敬業,憨厚善良。現任榆樹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幹部。

家國情懷

開班第一課由焦成千主任主講,焦主任的題目是《詩 仕 失》,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由得心中一震。早就聽說焦主任是學者型領導,今天終於可以聆聽焦主任的授課。

焦主任選取了柳宗元,劉禹錫;李白,杜甫;王安石,蘇軾,這三組共六位詩人,從他們的詩歌,仕途,人生進行比較研究。古人講求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焦主任運用大量的詩詞進行原型分析,結合詩人隨處時代的宦海沉浮進行解讀,條分縷析,觀點鮮明,給我以啟示,使我對這些詩人的作品有了新認識,如醍醐灌頂,進入了海德格爾所說的“澄明之境”。

習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在滋養著我們的心靈,作為新時代檢察干警,工作中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進取心;面對誘惑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平常心;面對挫折要有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胸襟坦蕩。新時代的檢察官不僅要履職盡責維護公平正義更要有家國天下的情懷。

信仰的力量

莫泊桑在《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寫到他們相同的思想、哲學觀點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夢想;相同的文學主張和狂熱的理想,共同的鑑賞能力與博學多識使他們兩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見面,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到一種與其說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說是心靈內在的歡樂。今天長春師範大學遲海波教授的授課使我產生了這樣的審美體驗。遲教授博學強記,語言幽默,富於感染力,授課中把當代中國意識形態現狀分析的很深刻,多層次,立體化,多維度的思辨引人深思,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闡釋,也有娓娓道來的實踐經驗,聽來受益匪淺,感慨頗多。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各種思潮氾濫,我們作為年輕人尤其是檢察干警更應該堅定四個意識,不忘初心和使命擔當。新時代,新檢察,新作為,新時代的檢察官不僅要履職盡責維護公平正義更要有矢志不移的信仰和擔當。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走進新時代更要不忘來時的路是怎樣的曲折漫長,這樣我們前行就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素材提供:杜淑鶴(檢察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