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潛伏猶柱天的山

2018-05-22

走進安徽潛山縣,走近這個天生麗質、養在深閨的小家碧玉,短短三天時間裡,我時不時地被震憾、被驚豔、被打動。

下得山來,更有禪宗文化發祥地三祖寺的禪韻、千年歷史傳承官莊宣紙的古雅、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痘姆古陶作坊的拙樸,這些均讓人恍惚時光倒流,還有那鄉間木偶戲表演的維妙維肖、民間鐵匠鋪鍛打的火花四濺、官莊釆茶女的迷人笑靨讓人目不遐接......

潛山,儼然是藏在江南皖地尚未開發的世外桃源! 在這裡,看不到漫山遍野五顏六色的八方遊人,也難得踫到一撥撥身穿馬甲的長槍短炮。一個“潛”字,洩露了它隱士般的個性與韻致: 客人來與不來,它都靜靜地守在這裡,守著祖宗千百年留下來的秀美、寧靜、整潔的溫馨家園......

A. 日出天柱山

噴薄的朝陽照在千奇百怪的石巖上。

近在眼前的巖松其實遠在百餘米之外。

晨曦喚醒,冷暖交織,明暗處,短松崗。

目睹紅日一寸一寸躍出東方地平線無疑是件人生樂事。

透過巖隙的晨光。

沐光浴影,空谷跫音。

被第一縷霞光寵幸的巖松當然是靚仔。

拍風景的人常常成為風景的一部份。

朝天矗,射天狼,天柱山上旺元陽。

地配天,陰配陽,巾幗不輸鬚眉郎。

雙乳秀,天柱雄,陰陽和諧笑春風。

看不得,說不得,老衲閉眼口不張。

觀天柱,難移踵,再次回眸中,期待下次霧中逢。

B. 宣紙出爐記

(官莊書畫紙,屬桑皮紙,有1500年曆史,又名漢皮紙,俗稱仿宣。紙壽千年,一張上等宣紙的誕生,要經過曬、搗、浸、撈、落、烘、揭等一百四十餘道工序。)

造紙師傅每一次的打撈都那麼輕手輕腳,恐驚了桑樹的夢。

唯願百濾千淘萬洗,宣紙魂附玉體中。

腰緩伸,眼輕抬,手起胚落桑夢白。

如舞蹈,如魔術,勞動之歌協奏曲。

每日裡,千百次提起,又落下。提起的是希望,落下的是時光。

熱烘焙,溼氣遁,巧手掀開蓮花瓣。

手指間,宣紙翻飛,如白鶴翩翩。

c. 鄉野美如畫

從水庫大壩上俯瞰黃嶺村,晨光裡,薄霧中,張恨水故里美如詩畫。

金黃色的沉醉。

淡淡的晨霧,彎彎的村道。

薄霧與晨炊,藍調中,嫋嫋婷婷,氤氤氳氳。

似乎可以聞到農家菜籽油的清香。

山如黛,水如鏡,輕舟滑過這片寧靜。

水中綠世界,倒影更迷人。

痘姆鄉,美麗行,鮮花盛開的小山村。

平坦水泥路,暢快嬰兒車,城裡姑娘回孃家。

樹影搖春光,暮色在彎彎的村道上徜徉。

官莊山村在晨曦鳥語中醒來。

熹光越過山岡,把高處的綠樹照亮。

綠樹、青瓦、白牆,小橋、流水、金光。

雖殘破,百年老宅,把多少傳奇故事訴說。

斜陽照,爐火旺,老鐵匠鍛打新時光。

D. 釆茶小調

茶園裡,紅綠藍,點線面,笑語酣。

山歌好比春風暖,隔山唱到哥心田。

竹揹簍,嫩毛尖,老姐妹,忙得歡。

雞啄米,彈鋼琴,動作嫻熟老模範。

當年俊俏採茶妹,轉眼已是奶奶輩。

夕陽下,逆光中,勞作美,唱收工。

茶山上,長亭旁,等君來,話蠶桑。

E. 土陶作坊掠影

水裡脫胎,火中涅槃,土陶的傳說,一說千年。

來自饒州府,立德鄉,瓦屑壩,洪武"趕散”。

趕不散的是故土情懷,六百餘載,心心念念。

趕不散的是製陶工藝,口手相授,代代相傳。

千淘萬洗,讓土性在歲月中沉澱。

手到眼到心到,功夫在掌握、在指尖。

撒乾粉,如和麵,瀟瀟灑灑,製作工藝大歺。

自古撐起半邊天,誰說女子不如男?

一個人,就是一個製作車間。

大板車,大泥團,送貨上門流水線。

左瞧瞧,右看看,檢查過關再風乾。

若無烈曰曬草杆,哪得古窯火勢歡?

窯身一變,火鳳凰,陶裡陶器,工藝品。

F. 木偶戲傳承

木偶戲,走鄉間,小道具,大舞臺,夜不眠,山民歡。

小男孩,好奇看,手癢癢,學操練。

老爺爺,心甚歡,手把手,要領傳。

民間藝,山風生,野火長,言傳身教,代代傳承。

老大爺,忘情看,咧嘴樂,賽童顏。

G. 三祖寺悟佛

才下天柱山,又進三祖寺,虔誠腳步聲,叩問佛祖禪。

多少紅塵事,佛家已參淡。

用心中跳躍的三寸香火,點亮漫長的來世今生。

那嫋嫋的思緒,是不絕如縷的聲聲許願。

願佛福植我做一名寺中義工,為佛默默貢獻肉身百年。

抬望眼,驀然回首間,與紅塵已隔兩重天。

心中不染物,何方惹塵埃......

(謝謝欣賞,敬請指點!)

圖文: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