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兒”的演員不是好演員

5月22日晚,“荃珍溢香問風華——豫劇名家汪荃珍師生戲曲藝術傳承演唱會”將在省人民會堂舉行。演唱會上,劉粉霞、王玉鳳等25名弟子將拜汪荃珍為師,這是她時隔六年後再次收徒,為豫劇常派注入新鮮血液。

25名徒弟很多都是“角兒”,三分之一具有高學歷

5月22日晚,由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主辦的“荃珍溢香問風華——豫劇名家汪荃珍師生戲曲藝術傳承演唱會”,將在省人民會堂舉行。演唱會上,劉粉霞、王玉鳳等25名弟子將正式拜師豫劇名家汪荃珍,而著名錶演藝術家王馥荔、沈鐵梅等人將親臨現場見證、助興。

“這25名學生中,跟著我學戲最長的已經十多年了,像楊建惠、劉媛、康沙沙、劉粉霞等人,跟我這麼多年,儘管一直沒有名分,但無怨無悔。而跟我學戲時間最短的是一對小姐妹,也有三年時間。”汪荃珍說,25人中,既有戲曲同仁介紹的,也有領導介紹的,還有慕名而來的,她們的平均年齡30歲左右。

在這25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年過五旬的暢琳,去年曾在河南廣播電視臺《梨園春》獲獎,她原本是一名公安人員,如今已經退休,但唱起汪荃珍的經典唱段,特別穩當,那種感覺不亞於專業演員。而年齡最小的就是這對小姐妹,只有七八歲。通過這幾位特殊的徒弟,讓汪荃珍看到了豫劇的魅力,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層面,都有人深深喜愛豫劇。

在此次所收的徒弟中,除了已經退休的暢琳和這對小姐妹,其中90%的徒弟都是專業院團的演員,還有幾位在高校任教。

在所有新收徒弟中,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在各地市劇團一線擔當主角,他們在很多賽事中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和獎項。比如,被人們譽為“小荃珍”的路明芹,是許昌豫劇團的武旦演員。作為一個戲曲演員,她在省級青年演員大賽上,三次獲得金獎,文武雙全。而韓亞冰、康沙沙、李小寧、楊金傑、王敏、郭青峰、楊建惠、王玉鳳、張梨娟、王曉楠等人,也都獲得過金獎。其中,楊金傑已經擔任項城豫劇團的業務副團長。

除了專業演員,來自北京的張丹,來自河南各個高校的亢寒、閆曉宇等人,她們都是高校的教師,在大學裡教授戲劇。

汪荃珍透露,這些徒弟中,三分之一具有高學歷,其中不乏中國戲劇學院的本科生及河南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生。她們的高學歷,有利於她們在塑造人物、推動藝術傳承發展方面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起點上。

戲劇注重傳承。身為豫劇常派的傳人,汪荃珍說,希望新收的徒弟們接過常派這面大旗,擔當起“戲比天大”的責任,希望她們成為未來的名家。

從藝三十多年,至今只收了五個徒弟

1963年,汪荃珍出生在駐馬店正陽,受大哥大嫂影響,她從小就喜歡歌曲和戲曲。1976年,她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師從豫劇大師常香玉,學習表演專業。

(《杜鵑山》飾演柯湘)

(《劉胡蘭》飾演二青嫂)

(《李雙雙》飾演李雙雙)

自從1981畢業後,汪荃珍一直在豫劇的百花園裡辛勤耕耘。然而,30多年來,汪荃珍只有5個徒弟。

汪荃珍第一次收徒,是在2006年11月18日,在焦作影劇院舉辦的“戲曲名家演唱會”上,她收焦作市豫劇團青年演員常豔霞為徒。收下常豔霞後,汪荃珍就鼓勵她去中國戲曲學院攻讀本科。

五年後的2011年11月8日,在河南英協劇院舉行的“汪荃珍收徒演唱會”上,汪荃珍收何豔芳、韓亞冰為徒。這是她第二次收徒。

何豔芳來自許昌豫劇團,她當時已經是團裡挑梁的角兒了,和任宏恩先生合作過很多部戲。而韓亞冰來自河南省豫劇院三團,當時她進團不久,很用功,也很有潛力,如今正在中國戲曲學院深造。

汪荃珍的第三次收徒,是2012年5月20日晚在河南電視臺1500平米演播廳舉行的“百花齊放春滿園 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週年中原戲曲名家收徒演唱會”上。此次收徒演唱會,規格相當高,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局主辦。

活動現場,汪荃珍收下河南省豫劇三團青年演員王丹、鄭娟兩位新徒。 如今的王丹,已經接下了《香魂女》的主演,是國家二級演員,而鄭娟已經主演了反腐豫劇《全家福》,進步很大,成績卓著。

從藝至今,汪荃珍只收了這五個徒弟。“我對她們的標準只有兩個: 一是在單位要團結同事,和睦相處。二是要學會吃虧,工作上要兢兢業業,業務上要勤學苦練,做人要老老實實。”汪荃珍說,這些年來,這五個孩子按照先師的教導和她的要求去做,她很滿意,也很欣慰。比如,她們三個無論誰演主角,另外兩個不是端茶就是遞毛巾,孩子們非常團結,親如一家。

收徒就要對徒弟負責任,徒弟也要對老師負責任

戲劇注重傳承。而從藝三十多年的汪荃珍,此前只收過五個徒弟,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收了這五個孩子後,對我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果收了徒弟而不能很好的傳幫帶,還不如不收。”汪荃珍說。

說起深層次原因,汪荃珍坦言,她總認為自己的能力還帶不了這麼多學生,因為自己還在舞臺上呈現新的藝術作品,還在琢磨著如何更廣泛的、更深刻的形成自己的風格。

“常香玉先生是我的恩師,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每個演員都有不同的特點,我要根據先生的條件和我的條件, 在老師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表演特點。因此,這麼多年來,我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形成一個常香玉先生之後的表演體系。”

(《劉青霞》劇照)

(《劉青霞》中飾演劉青霞)

(汪荃珍劇照《村官李天成》飾演丁秀蓮)

放眼中國戲劇界,那麼多藝術大家都在廣泛收徒,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徒標準。汪荃珍一直認為,收徒就要對徒弟負責任,同時,徒弟也要對老師負責任。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觀望,看看其他藝術家收下的徒弟能傳承多少。很多藝術大家收徒,我去祝賀的同時,也在考察自己的學生。她們如果一心想跟我學,是否舉行拜師儀式並不重要。當然,如果她們經不起等待,中途拜其他藝術家為師,我也絕對不耽誤人家。”

時隔6年後,汪荃珍決定再次收徒,而且選擇在省人民會堂舉行“師生戲曲藝術傳承演唱會”這一獨特的形式。

“沒有收她們之前,她們只能喊我老師,不讓喊師父。很多學生說,老師,我們跟您學這麼多年了,給個名分吧!所以,此次收她們為徒,也算是圓了她們長久以來的心願。”汪荃珍說, 收徒僅僅是個形式,如何藉助這個形式真正讓孩子們站在舞臺中間,讓觀眾、專家、媒體去檢驗,是她十分在乎的問題。雖然她們當中很多人在各地市已經成“角兒”了,但登上省人民會堂這個劇場的機會還真不多。因此,她把省人民會堂這個大舞臺提供給徒弟們,讓她們展示水平,向觀眾彙報,讓社會各界認識和見證。

為了避免觀眾視覺疲勞,最終選擇晚會的形式,以一個故事貫穿始終。汪荃珍說,這是一種創新,也是自己對自己的挑戰。

恩師常香玉曾說,藝術家永遠也達不到頂峰

1984年,21歲的汪荃珍進入當時的河南省豫劇一團工作,成為一名小演員。

當時,為了傳承發展豫劇,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建議下,為常香玉大師舉行收徒儀式。經過層層選拔,剛剛進團不久的汪荃珍十分幸運地成為常香玉所收的七個徒弟之一。

“我只是個小演員,有這麼一位恩師關懷,能夠近距離學習,覺得榮幸地不得了。當時能夠成為常香玉大師的徒弟,特別特別驕傲。”回憶起34年前的拜師場景,汪荃珍說,當時,她們面對常香玉大師深深鞠躬,那算是很現代的禮節。她們沒有給老師送禮物,而常香玉大師給每位徒弟送了一盒磁帶一本書,這本書裡的內容,是常香玉大師的藝術總結和“紅白花”(《拷紅》、《白蛇傳》、《花木蘭》)的戲詞。

從拜常香玉大師為師的那一刻起,汪荃珍就立志要當藝術家,要當“角兒”,就如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不想成“角兒”的演員不是好演員。

從那之後,汪荃珍經常去常香玉大師家裡學習,“而每一次學習,常香玉大師都是以慈母般的方式來接待我們。”上過課後,還要留她在家吃飯。

汪荃珍記得,常香玉大師對她們的要求極為嚴格。

“在衣著打扮上,她要求穿得不一定好,但一定要乾乾淨淨。她不止一次地說,你們出入公共場所,一定要講究,這是對藝術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尊重。她還說,當演員要學會觀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好素材、好老師,值得我們去重視。如果一個演員不重視,就註定走不遠。”汪荃珍回憶,常香玉大師把團結看得非常重要,要求徒弟們要相互團結,要看別人的長處。而在舞臺上配戲,要像親姊妹一樣,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把一部戲揉在一起,才能給觀眾更好的享受。

常香玉多次對汪荃珍說:“荃珍啊,藝術家永遠沒有頂峰,很多人說我是個’家’了,但我自己知道,我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永遠也達不到頂峰。”

在汪荃珍看來,恩師的教誨,除了藝術上的指導外,更多的是指導她做人。“老師真的把觀眾視為上帝,大小活動,她總會積極參與,滿足觀眾的需求。”

一個演員,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練、練、練

幾十年來,汪荃珍通過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今天的汪荃珍,已經成為知名錶演藝術家,不但是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黨委書記,還是“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她曾在多部舞臺劇、電視劇、電影中擔當主要角色,嘗試不同藝術品類的表演形式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在豫劇《審子辯奸》《百歲掛帥》《殺宮》《鳳冠夢》《穆桂英下山》《破洪州》《香囊記》《花木蘭》《兒大不由爹》《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風雨故園》《劉青霞》等劇中,她塑造主要角色,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的獎項二十餘項,受河南省政府嘉獎並記大功一次,曾榮獲我國“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上海“白玉蘭”戲劇藝術主角獎、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鉑金獎”等榮譽。

(《香魂塘畔的香魂女》電影劇照)

(電影《香魂塘畔的香魂女》海報)

在汪荃珍看來,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和恩師的培養分不開。

“我在河南省戲曲學校時,遇到了霍雲景、宋桂枝、趙忠茹等老師。走向工作崗位後,遇到了楊蘭春、葛珪章、朱玉雙、宋桂玲等老師。後來又拜在常香玉大師門下。作為傳承人,我一路走來,都是恩師們手把手傳授、心與心相通的結果。而河南省豫劇院三團的陳新理、高潔、柳蘭芳等藝術家,則是引領我走向現代戲的恩師。”

在汪荃珍看來,一個演員要想快速進步,老師的點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悟性和後天的勤奮,唯有如此,一個演員才能走向成功。像一些高難度動作,練習十遍和一百遍的效果肯定不一樣,一個演員的悟性再高,如果不勤奮、不刻苦,不入心入腦入骨頭地去練習,是絕對完不成的。

在藝術之路上,汪荃珍對自己的要求極為苛刻。從進入戲校之後,她完成每一步作品,都要比其他演職員多付出十倍的努力。前幾年排練《劉青霞》時,除了上午、下午、晚上同大家正常排練之外,她還會在早上6點,中午1點至2點,晚上10點至12點這三個時段,自己單獨練習。

“一個演員,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練、練、練。直到今天,一週七天我至少五天都在跑圓場(演員在舞臺上所走的路線呈圓圈形,稱為圓場。圓場的速度多為由慢到快,因此又稱跑圓場)。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師父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只有練,舞臺呈現的才能好看好聽。”汪荃珍說,一個好“角兒”,絕對不是靠外圍工作換來的,不是靠自己說出來的,也不是靠別人包裝出來的,而是要在十三塊板上(舊時舞臺的稱謂,因早期戲臺多由十三塊木板搭成)不斷的磨練才能成功。希望自己的徒弟謹記先師的教導,勤學苦練,老實做人,將中國豫劇發揚光大。

976三大戲曲節目

聯袂送票

“荃珍溢香問芳華”豫劇名家汪荃珍師生戲曲藝術傳承演唱會將於5月22日19點30分在河南省人民會堂上演,名家雲集,不容錯過!戲曲廣播特別回饋戲迷朋友們的支持厚愛特向打通熱線電話的聽友免費贈票!

5月22號河南廣播電視臺戲曲廣播三檔戲曲節目《票友排行榜》、《976星秀場》、《歡樂咚咚鏘》聯袂送票!節目直播期間打通熱線電話的聽眾每人可獲一張“荃珍溢香問芳華”豫劇名家汪荃珍師生戲曲藝術傳承演唱會門票。僅限前30位,先打先得,贈完為止。

領票地址:河南廣播大廈一樓大廳(緯一路經五路交叉口)。

河南戲

henanxi1143

長按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