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雜憶:舊影夫子廟邊的那景、那人、那事

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並未建孔廟。孔廟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攝於19世紀80年代)


夫子廟大成殿(攝於20世紀20年代)

夫子廟花燈市場(攝於20世紀20年代)


夫子廟空竹攤(攝於20世紀30年代)

夫子廟泮池邊的天下文樞、泮宮牌坊(攝於19世紀90年代)

夫子廟泮池畫舫(攝於19世紀末)

夫子廟前賣風箏的藝人(攝於20世紀20年代)

夫子廟前泮池邊的繁華盛況(攝於19世紀70年代)

夫子廟茶戲廳演出(攝於20世紀初)


夫子廟小公園(攝於20世紀初)

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畔(攝於19世紀70年代)

夫子廟元宵燈會(攝於20世紀40年代)

貢院街上的首都大戲院(攝於20世紀30年代)

貢院舉子在夫子廟茶館雅集(攝於19世紀80年代)

健康路(攝於20世紀40年代)

江南貢院號舍(攝於19世紀末)

江南貢院全景(攝於20世紀初)

泮池(攝於20世紀初)

泮池邊上的夫子廟(攝於19世紀90年代)

奇望街(建康路)郵政局(攝於20世紀20年代)

桃葉渡(攝於20世紀30年代)

文德橋(攝於20世紀50年代)

在白鷺洲春遊的女子學校的女學生們(攝於20世紀30年代)


中華路(攝於20世紀40年代)

(以上歷史圖片來自南京出版社出版的《舊影夫子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