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有錢嗎?只有聰明女生,才不會在追星路上成為炮灰

喜歡一個偶像,那就成為他的老闆

【1】

《偶像練習生》這檔節目已經過去三天了,熱度消去了一半。

說實話,寫到今天,偶像練習生的男孩們已經沒什麼我想寫的了。黑幕也好,實力也罷,粉絲口水戰,都有點看累了。

帥哥這種東西,小寫怡情,寫多了傷身。

但是在這場資本、經紀公司、偶像、粉絲博弈的熱鬧的局裡,還有個關鍵的點漏了,是值得一寫的。

我認識不少追星的。

一箇中學同學,為了給她的練習生們投票,買了幾十箱汽水。省吃儉用,無心上班,做應援很是上心,上班的PPT天天敷衍。

昨天來問我借錢,說是要去參加見面會。

我沒答應。

救急不救窮。

我讓她以此為動力好好工作,以後就有錢去現場了。

她說不行,不去看他們根本無心工作。

我問為什麼非得去現場,她說她家兒子需要她的支持,沒她不行。

我當即感嘆,這一波市場催眠簡直成功,瞬間就給了粉絲們掌握了控制權的錯覺。

我想我說清楚了,這是錯覺。

這不是聰明的女生會選的路,這條路也掌握不了控制權。

真正掌握控制權的人,是那些真的聰明的女人。

【2】

2018年4月6日,偶像練習生總決賽裡,所有經紀公司的大佬們都到了現場。但是收穫了粉絲歡呼的,只有兩位。

一位是老牌偶像的公司,樂華的CEO杜華女士。

身價數十億。

你們的小哥哥們,全都是她帶出來的。誰能拿到多少資源,想讓誰紅,還真輪不到粉絲說了算,就等她點頭。

別不信,要是她不讓樂華七子任意一個上節目,粉絲下輩子也認識不了他們家的練習生。

另一位則是殺出來的黑馬, 貧民窟男團坤音四子的老闆,坤音的創始人。

這些女人的人生,配得上你們花時間和流量閱讀。

今天我主要說一下同樣是以追星起家、並且同樣是90後的秦女士。

2013年,秦周懿在英國倫敦攻讀金融數學碩士,參加了bigbang的演唱會。

她當時就被BIGBANG倫敦演唱會中粉絲狂熱的氛圍震撼到了,她第一次發現偶像經濟的存在。

看到沒,人家起碼也算是半個追星起家的。

同樣是追星,秦女士厲害在哪裡?

演唱會門外,對於別的女孩來說,50英鎊只能買一個應援燈。

但對於秦周懿來說,50英鎊買來了一個造星的靈感。

當所有粉絲都還沉浸在為偶像花錢尖叫的時候,她跳出來了。

她理解粉絲心態,懂了她們的狂熱,也掌握了一些圈內遊戲規則。

但她沒有沉迷於此。

她反手開始造星。

她研究了韓國、日本各大經紀公司和偶像打造模式。

她開始自己找人。

一開始,也是從中戲北電招人,但是“演員臉”太多了,沒有辨識度。

於是她開始轉去新媒體。

比如微博的KOL大號推薦,覺得不錯的就挨個微博私信。

從2016年5月到7月整整兩個月,她一直在幹這件事。

最後她找到了坤音四子。

在她造星的路上,追星的經驗也讓她走得格外順暢。

“這個時代,經驗褪色,傲慢失效,得粉絲(社交)者得天下。”這句話是他們的秘訣。

她懂粉絲的需求。

細節感知百裡挑一。

春節發的拜年視頻,都是提前拍好的。

週一到週四都會在B站發視頻給粉絲解悶,週五有節目就不發。

她懂得粉絲的迭代。

突破了所有大公司仿照韓國造星的古老套路,開了一條新賽道。

比如樂華,基本是參照韓團打造的。

但是坤音,則是把日韓引進,加上內地的技術改良。

造型和接地氣的綜藝是韓團的。

飯圈管理是升級版本的日團,公司直接管理後援會。

走紅路線是中國特色主義的,比如B站小視頻起家,記錄練習生一起擠地鋪騎小黃車的生活。

最厲害的是,一直以來,粉絲和偶像的經紀公司都勢不兩立。看看以前的SM公司,天天被粉絲噴。

但是秦女士做到了,讓粉絲粉上“坤音”這個公司,而不僅僅只是藝人。

看一下粉絲的評論:

“剪輯真的太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坤音女孩真的非常感謝公司了,我們粉的不只是坤音四子,也不只是BC221,是整個公司啊!(鞠躬感謝)”

很多路人也許不能說出坤音四子有哪幾個人,但一定聽過坤音這個名號。

比起坤音四子,秦女士才是真正操盤的牛逼遊戲玩家。

一手捧出四個偶像,一手締造屬於坤音的粉絲王國。

忘了說。

秦周懿自己當初拿出480萬投的公司,節目還沒結束已經估值3個億,開始融資。

【3】

粉絲在變。

以前我們愛供養,現在我們對pick上癮。

隨便舉個例子。

以前我們都是對著韓團,嬌滴滴地喊歐巴。

現在觀察一下彈幕就會發現,全是各種“救救孩子””我家兒子”“我是親媽粉”。

我們感覺自己成了控制方,偶像們絕對不能沒有我們。

在你點擊那個小小的頭像選擇投票pick他們的瞬間,就是喜歡站在高處的俯視感。

別覺得奇怪姑娘們,這才是人性。

喜歡一輩子仰視的,那個叫奴性。

我們大多數人都享受了市場製造的錯覺,以為自己終於走到了可以pick偶像的位置上。

市場催眠極其成功,我們都以為粉絲的地位上升了。

緩過神就發現,還是膜拜仰視。

換湯不換藥。

到了後面就知道,真情實感卑微地追星,凶多吉少。

像鹿晗那樣拿著粉絲的錢養著粉絲最煩的人,直接打粉絲臉的,算是最噁心的結局,也不至於見個人就能攤上。

但是像韓庚這樣突然某天反悔,說你綁架他人生的,也讓人挺寒心。

再說一次,追星實質是被控制的行為。

想成為控制方,一定要成為秦女士這類人。

當所有粉絲都還在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錢花在應援上時,她已經遊刃有餘地站到了食物鏈頂端上了。

聰明透了。

對於未來,比起坤音四子和這些練習生們能火到什麼地步,我更期待秦女士、杜華以及更多這樣的女生——她們還能做出多少讓人感嘆的事情來。

【4】

最後,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讓你們別追星了。

我想說的是,粉絲和偶像之間,應該是互利共生,而不是寄生。

打個比方,你一個月掙8000塊。你以前花3000塊追星,後來發現不夠了,於是砸7000用來追星,你被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

其實這是傻子才會乾的事。

因為這叫單方面輸出。

但如果,你發現不夠了,於是努力讓自己一個月賺4萬,花2萬來追他。你的愛難道打折扣了嗎?

沒有。

你的愛還升值了。

關鍵是,你也升值了。

這叫做雙方升值。

我希望你們都成為第二種人。

要有更多野心。

我喜歡劉在石很多年,但我一直不願意參加他的粉絲會。

因為我太討厭仰視的感覺了。

埋在一堆粉絲裡尖叫,他一輩子也看不到你。

我要的是有一天能站在他面前,跟他平視著地說話,而不是一輩子只能隔空喊他的名字。

要是這輩子我做到了,ok,那是我拼了這條96年的老命外加三生有幸。

要是我做不到,ok,那我認了,實力不濟,但沒有遺憾。

記住,別仰視得太久。

脖子仰久了,總是會累的,人力財力,個個都有報應。

把野心全都放出來,去努力成為那個有控制權的人。

---END---

文/楊樂多

來自/才華有限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