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氦NAS硬盤哪家強?大容量硬盤橫向評測

常常有朋友問我:NAS硬盤是幹什麼用的,監控硬盤幹什麼用的,企業級硬盤幹什麼用的。如果要給自己的NAS添加硬盤,那麼應該選擇那些型號呢?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不同硬盤中的定位性能和價格差別

硬盤容量決定技術代差

電子產品是一種存在明顯技術代差的商品,在某個時間節點會引入新的革命性的技術會帶來性能或者用戶體驗的飛躍,舉些簡單的例子:

第二代酷睿和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分別是跟它們前一代同價位同檔次產品出現綜合性能提升30%以上提升,這就是技術代差帶來的進步。

再比如說iPhone X和iPhone 7/8,從攝像頭成像質量到人臉識別,技術進步帶來的提升非常明顯,當然也帶來了齊劉海的新技術的副作用。

而目前市場上機械硬盤中直接體現出技術代差的是硬盤容量:

4TB以及以下容量的機械硬盤採用的是空氣填充、PMR垂直記錄技術,最多封裝1~5碟(5碟空氣封裝硬盤,現在多被填充氦氣封裝盤片取代);

6TB(也有如希捷監控硬盤SkyHawk 8TB容量開始啟用)到10TB容量採用的氦氣填充,PMR垂直記錄技術,5~7碟封裝;

12TB以上採用的是氦氣填充,SMR/HAMR 疊瓦記錄/熱輔助記錄,5~7碟封裝。

當然,硬盤容量越大,價格越貴,氦氣填充硬盤又尤其的比空氣硬盤貴一倍(伴隨著容量大幅度提升,但是容量沒有跟價格一樣翻倍)以上。

為什麼要購買7x24小時不間斷運行定位的硬盤作為NAS硬盤

SATA硬盤等級劃分常見—— 注意,這是SATA硬盤,SAS硬盤的重要指標比如熱拔插,雙端口SAS 6G/12Gbps,URE<1x10-15一般用戶意義不大(其實誠然這些指標越高越好,所以SAS盤可靠性基本都比SATA盤高,但SAS盤太貴容量太小隻能做關鍵業務和數據庫使用,一般用戶甚至私有云網盤都還是選SATA硬盤作為大容量近線存儲用途。),這裡就不做討論了。

在這裡從家用用戶角度,科普以下不同定位機械硬盤的特點——

企業級硬盤: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平均無故障時間)> 兩百萬小時;

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10―??;

Availability (hrs/day x days/wk):7x24小時 不間斷運行;

RAID磁盤陣列優化 or 共振抵消技術;

比較吵吵的讀寫噪音。

桌面硬盤:

一百萬小時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平均無故障時間);

普通級: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

發燒級: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例如BaraCude Pro);

噪音方面不同型號個體差異比較大,有讀寫聲大的硬盤也有安靜的。

桌面硬盤一般設計運行時間只支持5x8小時(工作日)運行,不適合不間斷運行。但是高端桌面硬盤如希捷BarraCuda Pro在官方規格資料裡明確指出支持8760小時/年運行時間,這實際上也就是變相的支持7x24小時全年365天不間斷運行。

NAS存儲硬盤:

因為前面提到的容量導致的硬盤技術代差,也存在容量不同,NAS硬盤性能指標不同的情況。

一百萬小時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平均無故障時間);

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例如Iron Wolf Pro);

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例如WD Red/Iron Wolf);

7x24小時365天不斷電運行;

RAID磁盤陣列優化 or 振動抵消技術 or 陣列讀寫等待技術;

優化的靜音讀寫。

監控硬盤:

一百萬小時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平均無故障時間);

容量 > 8TB :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例如SkyHawk 8TB);

容量 < 6TB :Uncorrectable Bit Error Rate(UBER 不可恢復誤碼率)< 10―??(例如SkyHawk 1TB/2TB/4TB/8TB);

持續多碼流寫優化 or 振動抵消技術;

7x24小時365天不斷電運行;

移動存儲用硬盤(拆盤):

成品移動硬盤內置硬盤,例如希捷移動硬盤型號尾數為DM000,WD移動硬盤乾脆就是集成盤上USB接口的,其他牌子的移動硬盤沒拆過。

移動硬盤盤體的設計運行時間只支持5x8小時(工作日)運行,不適合不間斷運行。

上面提到了各種硬盤的性能側重點,NAS硬盤,相比起桌面硬盤來說,更適合7x24通電無間斷運行。然後是低端的NAS硬盤在轉速在5400rpm下兼顧讀寫完全靜音和高性能數據吞吐量,保持晚上不用關也保持安靜不影響睡覺。針對NAS進行2方面的優化,首先是RAID陣列動平衡振動補償,這樣就算4~8盤並排組成RAID陣列的時候,而不會因為彼此共振互相影響讀寫。其次是支持TLER技術。NAS用硬盤建議具備TLER技術支持,這樣才比較適合用在NAS上面以RAID陣列進行並行讀寫工作。

TLER=Time-Limited Error Recovery (限時錯誤校正功能)的縮寫,普通的桌面硬盤(不帶TLER),如果讀到盤面上有個數據塊讀不出來,就會嘗試連續讀取這個數據塊30秒-1分鐘(這時表現為硬盤燈常亮,蛤喇蛤喇蛤喇的響,同時伴隨的Windows資源管理器無反應),超過時間還讀不出來,就標記這個數據塊為壞道,封存再也不用。在這30秒-1分鐘的嘗試讀取時間內,硬盤對於外界屬於無響應的情況,這就是你有時候打開資源管理器卻顯示失去響應的原因。而大部分硬件RAID陣列系統,在硬盤失去響應3-5秒後,就會判定此硬盤故障,將其從陣列中踢出去。這樣的話,明明一個只是有小壞道的硬盤,卻因為在30秒-1分鐘的嘗試時間內失去響應,被陣列踢出。重建陣列的麻煩不說,而且在重建期間如果有盤真的壞了,你的數據就悲劇了。 所以NAS專用硬盤、企業級硬盤都有TLER,TLER的作用就是:當硬盤讀到一個數據塊讀不出來,只是嘗試讀取3-5秒(這個時間限制可以在固件裡設置的),再讀不出來就立刻標記此區塊為壞道,並向RAID陣列報告,從其他冗餘盤中讀取數據重建這一小部分的陣列數據。TLER大大降低了RAID陣列的掉盤率,提高了可靠性和穩定性。

硬盤黑科技

前面說了NAS硬盤的TLER=Time-Limited Error Recovery (限時錯誤校正功能)。其實硬盤還有一些其他黑科技。

PMR(垂直記錄)最後的高性能記錄

磁記錄技術演進路線預定為PMR(垂直記錄)——>PMR+(TDMR/SMR)—>HAMR(熱輔助TDMR/SMR)——>BPMR+——>HDMR。看起來很複雜,其實這樣說PMR類似於MLC技術,SMR類似於TLC,HAMR類似於TLC+3DNAND堆疊工藝……總之目的就是存儲越來越多的數據,但是寫入速度越來越慢——因為多bit數據讀寫反覆翻轉磁極摺疊編碼調製費時。

充氦封裝技術

簡單地說,空氣填充硬盤5碟為止,最大容量5~6TB就已經是極限;為了製造出6TB硬盤,廠家開始使用氦氣填充,8TB/10TB硬盤則必須用氦氣填充封裝才能夠製造出來。

氦氣填充硬盤的好處包括 1,製造出更大容量的硬盤;2、降低工作發熱量,7碟的氦氣硬盤甚至比4~5碟封裝的空氣硬盤溫度還低。3、降低功耗;4、降低工作噪音。

測試硬盤

HGST Deskstar NAS 10TB

HGST是充氦技術鼻祖,2013年HGST率先推出充氦技術的時候,當時設定的技術極值是7碟6TB,現在已經發展到8碟最高12TB(PMR),14TB(SMR)。

HGST Deskstar NAS 10TB是用7碟,單碟1.5TB封裝的充氦硬盤,配置了256M緩存,SATA 6Gbps接口,相信是給將HGST Ultrastar He10 10TB企業級硬盤的技術下放到了桌面級別推出的產品。並且HGST在硬盤中配置了旋轉震動傳感器(RVS),專門針對NAS硬盤定位對多盤位RAID磁盤陣列進行了優化。

鋁合金焊接盤體,在達到10TB高容量7碟片的設計下,盤片之間的間距距越來越小,為了可以在同樣的高度下塞下更多碟片,HGST為6TB以上的大容量硬盤配備了氦氣填充技術,氦氣是一種穩定的惰性氣體,密度只有空氣的1/7,填充氦氣後,更低的氣體密度,讓硬盤磁頭跟盤體之間的間隙更小,可減少轉動震動,並允許進一步縮小碟片間距(可增加更多盤片),還可以降低耗電量和降低運行溫度。

HGST Deskstar NAS 10TB定位屬於NAS硬盤,相比起桌面硬盤來說,NAS硬盤適合7x24通電無間斷運行。這款10TB硬盤最大的優勢在於7200轉的高轉速,相比起其他NAS硬盤為了兼顧讀寫靜音效果把轉速限制在5400~5900rpm下。HGST Deskstar NAS 10TB在展現出7200rpm級別的讀寫高性能同時,在後面的噪音測試中保持跟其他NAS硬盤同等級的讀寫噪音,晚上不用關機休眠,也保持安靜不影響用戶睡覺安眠。

極限工作狀況——例如Windows磁盤整理,4K讀寫測試,200M甚至更高的寬帶P2P下載,這時候基本上是硬盤最吵的時候。作為NAS硬盤的HGST Deskstar NAS硬盤此時依然安靜,沒有爆豆子一樣的密集讀寫聲,而一般的7200已經開始喀拉喀拉,7200轉企業級硬盤則要直接起飛了。

噪音測試

磁盤空閒噪音

4K讀寫噪音

性能測試

CrystalDisk Mark

機械硬盤的PMR垂直記錄單碟容量巔峰性能(SMR疊瓦式磁記錄雖然單碟容量更高,但是會導致寫入性能嚴重下降)

HD Tune Pro 5.6 讀取

HD Tune Pro 5.6 寫入

本次橫向評測中唯一一塊讀寫雙雙突破245M大關的機械硬盤。

TxBench

RAW Mode

File Mode

PCMark8

西部數據WD80EFZX 紅盤 8TB

西部數據NAS紅盤8TB。其硬件規格如下:

紅盤定位屬於NAS硬盤,相比起桌面硬盤來說,適合7x24通電無間斷運行。西部數據NAS紅盤最大的優勢在於IntelliPower,轉速在5400rpm下兼顧讀寫完全靜音和高性能數據吞吐量,保持晚上不用關也保持安靜不影響睡覺。NASWare 3.0主控固件,針對NAS進行的優化。事實上——它跟昱科Deskstar NAS 10TB其實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除了標籤那一面貼紙不同,硬盤轉速不同之外,西部數據8TB紅盤和昱科Deskstar NAS 10TB在盤體外殼,組裝工藝,電路板,接口布局位置都是一模一樣的。

基本上可以肯定,西部數據紅盤也出自昱科工廠的生產線,使用同樣的充氦技術製造。

只是產品定位的差異,昱科Deskstar NAS 10TB則為7200rpm轉速,最高245M/秒持續讀寫速度。

而全部西部數據紅盤都是5400rpm轉速,最高210MB/秒持續讀寫速度。

西部數據紅盤用5400rpm換來的更安靜的用戶體驗。在極限情況——例如Windows磁盤整理,4K讀寫測試,200M甚至更高的寬帶P2P下載,這時候基本上是硬盤最吵的時候。西部數據紅盤還是能保持很安靜的工作噪音此時依然沒有爆豆子一樣的密集讀寫聲。

噪音測試

磁盤空閒很安靜就不單獨測試了。

4K讀寫受到環境噪音的影響

性能測試

CrystalDisk Mark

HD Tune Pro 5.6 讀取

HD Tune Pro 5.6 寫入

TxBench

RAW Mode

File Mode

PCMark8

西部數據WD40EFRX 紅盤 4TB 京東鏈接 https://item.jd.com/983540.html

這款硬盤跟上面的西部數據紅盤8TB指標全面縮水——沒充氦,封裝碟片4,單碟容量1TB,緩存64M。

在阿財手裡這是款有點走背字的NAS硬盤,雖然15年早早就擊破900元價格底限,但是最後風評京東貨的返修率並不理想,在使用了不到一年,大約通電7200小時後出現了C5壞道。

當然,NAS紅盤依然是主打安靜牌。4K讀寫工作噪音不大,但是從噪音計上看,比7200rpm充氦硬盤還稍微偏大一些。

性能測試

CrystalDisk Mark

HD Tune Pro

寫入測試

TxBench

RAW mode

FILE Mode

PCMark 8 Storage

希捷(SEAGATE)ST10000DM0004 BarraCuda 酷魚 PRO 10TB

京東鏈接 https://item.jd.com/3024631.html

這個硬盤是一款桌面高性能硬盤,包括同樣支持7x24全年不間斷運行,所以它作為NAS硬盤也是非常稱職的,但是價格也是最貴的。

7200rpm轉速,同樣配置256MB的DRAM緩存,耗電量為6.8W,超過220MB/s持續傳輸速率。

同樣採用七碟裝且使用氦氣填充技術,單碟容量1.5TB,屏蔽最內道的慢速磁道,每張碟片實際使用1.43T容量。

同時內置14個讀取/寫入磁頭,希捷的PowerChoice技術可提供更高的能效以及對硬盤耗用電量的控制,希捷應該對這款硬盤質量相當的有信心,所以提供了5年的質保服務

同樣是為了充氦避免漏氣,硬盤頂蓋用了均勻的機器焊接,這樣比通常的空氣硬盤具有更好的氣密性。

滿滿的7碟封裝,導致這個盤整個鋁合金外殼都沒有凹陷的部分(我們拿一塊3TB的普通硬盤外殼觀察一下,都是凹進去的槽和加強筋)而它都是平的——平的——平……

噪音水平

電機旋轉噪音甚至比西部數據紅盤還低一點點

讀取的時候開始“咳咳”的聲音,畢竟是7200轉加上史無前例的14組磁頭,動起來噪音動靜還是要更大一點的。

性能測試

CrystalDisk Mark

這塊硬盤持續讀寫性能唯獨輸給HGST Deskstar NAS 10TB。

HD Tune Pro

讀寫雙雙突破230M大關的機械硬盤,僅次於HGST Deskstar NAS 10TB。

TxBench

RAW Mode

File Mode

PCMark8 Storage

PCMark8作為桌面存儲測試模擬,所以酷魚PRO 10TB在PCMark8測試中得到最好的性能得分。

希捷(SEAGATE)酷狼 IronWolf 4TB ST4000VN008 京東鏈接 https://item.jd.com/3512453.html

希捷酷狼配備了AgileArray,專為NAS應用優化,主要是提升了使用中震動檢測的敏感度,以為對於這類7×24小時應用的NAS硬盤,多盤共振和意外震動對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酷狼跟西部數據紅盤類似,優化了RAID,具備錯誤恢復控制功能,叫ERC技術。

先進的電源管理為NAS節能,轉速為5900轉。希捷酷狼更勝一籌的特性是其多用戶讀寫技術(其實這就是企業級硬盤的深度操作隊列),可以提供年均180TB的工作負載率(廠家承諾工作負載數據,其實主要是供招投標用的,看看就好)。

可惜價格比西部數據紅盤同等容量稍微貴一點點。

因為是3碟裝空氣盤片,所以明顯盤體上的稜和凹陷都很深。

希捷酷狼給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安靜。這是唯一通電的時候經過噪音計測量記錄還是無聲無息的硬盤選手。

如果沒有讀寫操作,它就是沒有可覺察的主軸電機噪音。

性能測試

希捷酷狼4TB性能優化不錯,讀寫都超過了190MB/s,僅僅低3款7200轉硬盤。

CrystalDisk Mark

HD Tune Pro

TxBench

RAW Mode

File Mode

PCMark8 Storage

東芝 TOSHIBA MG04ACA500A 5TB 京東鏈接 https://item.jd.com/4571349.html

如果說有什麼硬盤我最想賣掉,那就是它了!這塊東芝企業級5TB是空氣填充5盤片,7200轉。

東芝的企業級硬盤據說生產線來自富士通,但是明顯靜音技術不怎麼樣。現在逐步停產被6TB代替。

通電待機和常規讀取狀態,它非常的剋制收斂,乍一看噪音水平和希捷酷魚PRO差不多。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全力寫入的時候磁頭噪音驚天動地,能夠蓋過電視機,蓋過大媽的廣場舞。比如做個計劃任務磁盤整理,半夜我睡著了突然被客廳一陣驚天動地的騷動驚醒,哦,原來是NAS計劃任務的磁盤整理開始了……曾經錄得最高噪音

天雷滾滾啊,完全不適合放在家用NAS裡面。所以無論是西部數據黑盤,金盤,還是HGST和東芝的企業級硬盤,奔著性能買的盆友你們可得想好了,如果你家沒有獨立房間放置NAS,放在客廳或書房裡,真的能忍受這樣大的噪音嗎? 小心讀寫起來嚇到家裡人~~

性能測試

這盤性能也是剛剛的,雖然被HGST Deskstar NAS 19TB和酷魚PRO 10TB兩款巔峰7200rpm硬盤實力碾壓,但是超過其他全部參賽選手,畢竟價格只要兩位10TB的三分之一。

CrystalDisk Mark

HD Tune Pro

TxBench

PCMark 8 Storage

東芝TOSHIBA DT01ACA300 3TB 京東鏈接 https://item.jd.com/746691.html

東芝ACA 3TB,桌面級7200 3TB硬盤,因為物廉價美,被號稱是“”吧盤,“標配”。京東活動價僅479元。

東芝3.5寸桌面硬盤生產線就是原日立環球存儲HGST生產線——之前2012年西數公司收購日立環球存儲HGST,但是根據反壟斷法要求,無法同時持有其2.5與3.5生產線,故剝離3.5寸硬盤生產線給東芝公司。

從2012年一直生產2018年,具備3TB總容量,單碟1T,7200轉,64M緩存,這樣中規中矩的指標從未改變,也可以看出空氣硬盤技術已經難有寸進。

因為3碟封裝 VS 7碟封裝,可以看到電機部分盤片殼體凹下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這款硬盤和紅色盒裝的P300是代理商不同而已,紅色彩盒的P300是東芝中國子公司代理,這款牛皮紙盒子包裝是喜合電子代理,都在京東同時銷售。

讀寫噪音

因為過完年萬物更新人都紛紛回城,小區環境白天不算非常安靜,但是晚上還是除了遠處馬路車聲沒有其他噪音,所以這批新入手的機械硬盤我從主觀聽覺評價來判斷都安靜得驚人的。

另外我相信硬盤噪音存在個體差異,因為我記得很清楚2012年買的東芝ACA 2TB沒有這塊3TB那麼安靜。這塊硬盤真的幾乎讀寫悄無聲息,而2012年那塊東芝ACA 2TB做整理硬盤的時候還是能聽見明顯咯喇咯喇的磁頭定位振動聲的。

性能測試

CrystalDisk Mark

HD Tune Pro

TxBench

PCMark 8 Storage

成績彙總

總結

雖然硬盤廠商沒有專門宣傳,但是根據阿財這幾年NAS存儲的使用經驗,靜音是NAS硬盤的另外必須要求,NAS硬盤讀寫往往沒有磁頭的咳嗽聲,僅有主軸電機“嗡嗡嗡”的低頻噪音。畢竟家用NAS的安裝環境多是家裡客廳和書房,所以保持工作靜音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反企業級硬盤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還是“吵”。

最後阿財淘汰掉那些巨吵無比的高性能企業級硬盤,它們實在是不適合作為家庭NAS使用。深水寶有樂視雲IDC機房拆機出來的HGST Ultrastar 8TB企業級硬盤僅售1300,我勸你們謹慎考慮,它很吵,吵到55分貝什麼概念呢?就是比開著看電視的伴音還吵,並不適合家用NAS存儲硬盤。我已經有網友小夥伴入手日立Ultrastar打算存小姐姐然後因為噪音精神崩潰又轉手賣掉了。

而NAS硬盤定位中進行比較,不考慮價格,昱科HGST DeskStar NAS 10TB擁有最好的持續讀寫性能,噪音控制技術也是一流的優秀,噪音跟5400轉的西部數據NAS紅盤毫無差別。酷魚BarraCuda Pro 10TB則是桌面硬盤中的頂級性能兼顧安靜,希捷官方資料顯示支持7x24連續不間斷通電使用,持續讀寫性能低於昱科HGST DeskStar NAS 10TB,但是4K綜合性能和PCMark8 Storage是最強的;希捷酷狼NAS 4TB空氣填充硬盤能做的幾乎無聲讀寫的安靜,但因為轉速單碟容量有限,讀寫性能差距跟其他8TB以上充氦高端硬盤比起來差距較大。當然希捷Ironwolf Pro 8TB 7200rpm性能也會很強勢,但還沒有機會入手測試;WD紅盤8TB意外的找到了它7200rpm的親兄弟,當然作為8TB/5400rpm的它性能都跟滿血的昱科HGST DeskStar NAS 10TB相比不佔優勢,而讀寫性能比起2塊頂級10TB 7200轉硬盤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東芝著名的ACA 3TB依然是悶聲發財的角色,雖然性能不顯山露水,但是459的單價足夠吸引追求更高的性價比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