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咱家房子值多少錢?”這位母親的回答讓無數人改變了主意

01

很多爸媽不敢跟孩子談錢。

好像一談錢,就會玷汙了孩子純潔的心靈。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去同學家的大房子轉了一圈之後,回到自家的小房子,問:“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

孩子媽媽慌亂了好一會兒,才定了定神,回答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話。

她說,我們住小房子,是因為小房子更溫馨;我們不穿耐克鞋,是因為便宜的鞋子合腳就好;我們不是沒錢,而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這些話也就用來騙騙小孩子吧,“把錢花在刀刃上”,說白了還是沒多少錢。

為什麼就不能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家確實有點窮呢?

為什麼就不能告訴孩子,其實自己也更喜歡大房子呢?

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明白,昂貴的物品往往更舒適耐用呢?

這位媽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她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用金錢和價格來衡量東西,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染上愛慕虛榮和攀比的壞毛病。

孩子一明白金錢的價值,就會愛慕虛榮,只有視金錢如糞土,才會永葆天真,這是很多父母的觀念。

在這樣的觀念下,他們不停地向孩子傳達一種錯誤的信號:“金錢不是好東西,金錢一點都不重要。”

於是他們成功培養出了一個安貧樂道的好孩子,對金錢無慾無求,甚至覺得“越窮越光榮”“有錢有什麼了不起”。

然而世界的真相卻是,有錢真的了不起。

那些教育孩子視金錢如糞土的爸媽們,內心也對金錢渴望得要命。

02

除了不敢談錢,很多爸媽還不敢和孩子談慾望。

孩子和小朋友分一盤梨子,怎麼分才合適?

標準答案是“孔融讓梨”。

孩子們爭著要最小的梨子,才算教育成功,稍微流露出一點想要“大梨子”的想法,就該覺得羞愧。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從來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慾望。

而國外的教育恰恰相反。

兩個孩子要分一個蛋糕,每個孩子都想要多一點,老師很高興,因為孩子不虛偽。

然後他們會一起討論,怎麼樣分這塊蛋糕才算公平?

最後制定規則,一個孩子負責切蛋糕,另一個孩子優先挑選蛋糕。

切蛋糕的孩子知道,如果蛋糕切得一大一小,大的那塊兒就會被別人挑走。所以他會全心全意地把蛋糕切得一般大。

分完這個蛋糕,孩子們就明白了,只要制定相應的規則,慾望本身就不可怕。

孩子羨慕別人家能住寬敞明亮的房子,這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不停否定內心的慾望,消磨自己的上進心,變成一個自命清高的人。

孩子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能穿耐克鞋,這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不懂得通過符合規則的努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羨慕別人家裡有更多的錢,這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給孩子洗腦,不告訴孩子金錢的意義,導致孩子對真實的世界茫然無知,做父母的卻還在引以為榮。

03

一個叫莎拉的猶太女人,從小在上海長大。

她有過三段失敗的婚姻,最後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祖籍以色列。

她雖然長著一張猶太人的臉,骨子裡卻是個中國人。她和所有中國媽媽一樣,再苦再難,也要給孩子最無微不至的照顧。

所以她撿垃圾,擺小攤,卻從來不跟孩子談錢。

她的孩子,也被教育得不懂人間疾苦,不食人間煙火。

直到她的鄰居太太看不下去了。

鄰居太太告訴她:“猶太家庭,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於是,莎拉採取了鄰居太太的建議,開始讓孩子瞭解家庭的困難、金錢的價值和賺錢的必要性,要求他們為家庭分憂,往家裡交生活費。

莎拉每天炸很多春捲,分發給孩子每人20個,讓他們自行出售,賺取利潤。

孩子們有的聯繫學校食堂,有的做零售,還有的收門票,開講座,向同學傳播中國文化,同時把春捲分給大家品嚐。

他們學會了做生意和賺錢,並從中體會到了極大的樂趣。

每個孩子都為自己賺到的錢感到驕傲,而不是羞恥。

與此同時,他們也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家庭責任感,變得更加擔當和自信。

最後莎拉的三個孩子,有兩個不到30歲就擁有了億萬資產,還有一個成了外交官。

04

王爾德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可惜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金錢是怎樣重要的東西,等到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快要老了。

你在哪一瞬間,發現金錢很重要?

有人是在想給愛人送一枚鑽戒的時候,發現金錢很重要;

有人是在親人重病住院,急需醫藥費的時候,發現金錢很重要;

有人是在生了寶寶,想要給寶寶選擇好一點的紙尿褲的時候,發現金錢很重要。

等他們發現的時候,往往都後悔莫及。

所以,孩子,媽媽今天務必告訴你一個真相:有錢,真的沒什麼了不起,卻能幫你完成90%的心願。

沒有經歷過大富大貴的人生,根本沒有資格說淡泊。

如果孩子有一天問我:“媽媽,咱們家房子值多少錢?”我會為孩子高興。因為孩子開始關心家庭財務狀況,並準備參與進來。

如果孩子羨慕別人家有錢,想要更多的錢,我會為孩子高興。因為有了慾望,才有動力。

沒有慾望的人生,將是一潭死水。

我願意看到孩子為金錢而奮鬥,為賺錢而驕傲;

我願意看到孩子通過合理的規則來獲得金錢,處理金錢;

我願意看到孩子因為有足夠的金錢,而收穫一個內心有愛,也有能力來傳遞愛意的幸福人生。

從今天開始,為了金錢,為了慾望,好好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