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種技能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其貌不揚、資質平平,工作成績卻比條件資質優越的人更好?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很多時候,自信心比能力更能影響人的表現。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橄欖球隊“紅潮隊”在傳奇教練保羅·布萊恩執掌之前,成績很差。布萊恩上任之後,採取了一個措施:給隊員回放之前的比賽錄像時,只放表現出色的,從不播放失誤的。後來,球隊的取勝率猛增,取得了大學橄欖球史上從未有的成功。有人問他們何以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布萊恩教練只說了一句話:“我只是放對了錄像。”如果教練不斷地向球員播放犯錯的錄像,會給他們造成負面的暗示——“你真差勁”,使他們情緒、信心低落,束手束腳且缺乏動力。而不斷地播放出色的場景,能積極暗示球員:“看你有多優秀!我很欣賞你!”這會大幅度地提升球員的自信,讓他們的潛力得到發揮,表現出最好的水平。

  

  這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長相再好,家底再強,能力再優秀,都不如有自信心。自信的人會對成功感到確信不疑,敢於拼搏;而缺乏自信讓人虛弱,即使擁有獲得成功的各種資源,也會由於怯弱而不敢嘗試。

  

  儘管從小培養,會讓我們擁有更強的自信心,但是自信也是一種技能,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遲。

  

  給自己放“正確的錄像”。腦海中不斷回放自己過去失敗、丟臉的經歷,會不知不覺地損耗自信。此時需要放正確的錄像,在腦海中回憶自己成功的經歷,找到人生中發生過的積極的事,以及別人對自己肯定的場景和話語。這會逐漸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用更肯定、滿意的眼光看待自己。

  

  留意和慶祝每一次微小的成功或進步。這會奠定“我曾經成功過,我可以再次成功”的信心根基。也許有時整體並不太圓滿,但只要有一些突破或一些進步,就值得肯定和慶祝。但看到自己不斷進步,會增加我們“以後會更好”的信念。

  

  營造支持性的環境。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習慣懷疑、否定甚至譏笑,以致孩子失去了信心。我們長大之後,要善於選擇周圍的環境,遠離那些喜歡打擊自信的人,找到那些真正欣賞我們、鼓勵我們的人,在他們那裡汲取正能量。這樣的環境會讓我們感覺更安全、不擔心被批判,從而更能施展才華。

  

  找到擅長的事。對於個人發展,“揚長避短”優於“取長補短”。不要糾結於“我哪裡做得不好”“我在某些方面一直有缺陷”等,很多時候,我們的成就取決於我們的長處。當能不斷髮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忙於彌補自己的缺陷時,我們才會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和認可,發現自己的價值而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