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也不愛學習?

01

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兩件不願意做的事情,可有那麼一部分孩子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本該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時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呢?

02

週末的時候,一家人終於集體有空了,於是在忙完各自的事情後,決定一起外出購物,開啟買買買的生活模式!

來到商場後,我們按著事先寫好的購物清單,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兒童購物區。

這時,一個小男孩吸引了我的目光。

小男孩看上去兩三歲的樣子,小眼睛好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一副蠢蠢欲動的樣子。

終於,好像是忍不住了,一雙肉乎乎的小手,直接就伸向了貨架上的一個玩具機器人。

可就在小手馬上就要夠到的那一瞬間,一隻大手無情地打在了小手上,許是真的打疼了,小男孩的眼睛裡立刻含滿了淚花,好委屈的樣子。

03

這時,大手的主人說話了:不許動,不要隨便亂動東西,碰壞了怎麼辦?怎麼到哪都這樣,再這樣就不帶你出來了!

小男孩聽著,委屈得點點頭,嘴裡含糊不清的叫著媽媽,讓人看了有點不忍心。

可是媽媽似乎完全體會不到小男孩心情的樣子,始終拉著臉,一副生氣的模樣。

孩子是最敏感的,看到媽媽生氣了,小男孩就不再動了,老老實實地待在推車裡,直到過了好一會,我們離開時,也沒再動過任何東西。

04

看上去媽媽的做法是對的,不是嗎?

不讓自己的孩子隨便亂動東西,彷彿是很有道理的,可是這樣的有道理,對孩子而言,確實非常地沒道理!

因為它嚴重抹殺了孩子最原始的好奇心!

一個人,如果在本該好奇心氾濫的時期,被無情的壓制了,那麼,他的那顆對外界充滿探索的心,就再也很難釋放出來。

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無比依賴媽媽的,他沒有能力去反抗媽媽的決定,於是只能無條件認同。

媽媽的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會讓孩子對外界產生懷疑,產生恐懼,當這種恐懼心理成為習慣根深蒂固在孩子心裡的時候,孩子就會慢慢地對外界的一切失去探索的興趣。

於是乎,當孩子上學了,書本上的知識也同樣不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因為他的那顆心,早就被封鎖了,他能做的就只是蜷縮在他的蝸牛殼裡,安穩地待著,從此學習是路人!

05

那麼為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媽媽應該怎做呢?

就拿文中小男孩的媽媽來說吧。

雖然媽媽需要跟孩子講明道理,什麼可以碰,什麼不可以碰,但是她的做法太過簡單粗暴。

也許是因為孩子在家太調皮,總是亂扔東西,所以,媽媽收拾衛生很辛苦,時間久了,媽媽為了省事,就不由自主的養成了到哪裡都不允許孩子亂動東西的習慣了。

也有可能是因為媽媽自己的某種認知,覺得孩子在外面亂動東西很丟人,很沒禮貌,覺得自己面子掛不住,所以才粗暴地對待孩子。

但無論如何,既然身為媽媽,就應該真正關心自己孩子的心靈成長,這是為人父母該負的責任!

06

如果那位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也許會好很多。

蹲下來,跟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溫和地對孩子說:你是不是對這個玩具很好奇?媽媽也很好奇呢。

如果孩子點頭,那麼媽媽可以繼續說:那媽媽拿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好不好,但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買,所以不能隨便打開,如果你特別喜歡,我們可以買回家再好好研究,好不好?

這樣做既可以防止自己的孩子把東西無意中弄壞,也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

最重要的是,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尊重自己意見的,也理解自己的心情,而一個從小就被別人看到內心的孩子,內心是很豐盈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勇氣去嘗試不同的生活,也更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且會為了自己的選擇去努力,因為他們敢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而且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更不會為了面子活著!

現在的很多成年人,在很多時候都是在為了別人的目光,為了所謂的面子在活著,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內心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到頭來,彷彿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身心俱疲!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以後成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成年人,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吧!努力學習該如何做個還算合格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