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成為旅遊景點,是因為有了他

出生地在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

東鄉縣城十字街頭王安石塑像

虎形山的上池裡陽村是王安石的故里,這是從歷史上一直流傳的,我原來有很多王姓的學生都是王安石的後代,但那裡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一直未被重視,從2014年才開始把王安石的故里作為一個景點來開發,還沒正式開放,朋友的汽車把我們送去參觀了,我拍了一些照片與樂友們分享!

這兩位同事都是虎形山本地人

這裡在原總場附近,大路兩邊都是農民新建造的徽式樓房,與以前簡陋破爛的房子相比,真是大變樣!

這老屋是我照片上的男同事家的,早就無人居住。

汽車把我們帶到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故里上池村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陽村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半月塘和王安石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露天議事臺

露天議事臺遠景

因王安石封為荊國公,這口井也名為荊公井。

這參觀嚮導是後拍的,我一人在村子裡迷路了,沒有走到景點,到農民住的老屋看了看。

這些古老的房屋已是有上千年的歷史,飽經滄桑,很多屋子空著,無人居住。

磚雕花窗在文革中被打掉了,這扇窗還倖存著!

在一家空屋內,發現了一臺風車,也要成為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