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清官不等於好官,也不等於有為之官,但清官至少不貪汙,不會損害百姓的利益。所以,我們還是喜歡清官,尤其是下面這6位。


雖然清官不等於好官,也不等於有為之官,但清官至少不貪汙,不會損害百姓的利益。所以,我們還是喜歡清官,尤其是下面這6位。


孫叔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清官。春秋時期楚國令尹。以賢能、清廉聞名於世。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 孫叔敖在任宰相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著名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勳。我們太熟悉了,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至今流傳。 西門豹在鄴縣當縣長的時候,當地有一個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習俗,叫河伯娶親。西門豹剷除這股歪風、邪風之後,而西門豹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而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第三位是張湯。 張湯,西漢漢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當然,如此張湯,下場自然很慘。元鼎二年,也就是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張湯自己被人舉報,罪名是官商勾結,以權謀私,洩露國家機密,破壞經濟改革。 結果,張湯被迫自殺。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俸祿所得和皇帝所賜,沒有其他產業。
他的兄弟和兒子想厚葬,他的母親卻反對。張湯母親說:我兒身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誣陷而死,何必厚葬,又豈能厚葬? 最後,一輛牛車一口薄棺,埋葬了張湯。張湯是清官。
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 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公元676年,狄仁傑任大理丞,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由於聰明過人,又熟悉典章法度,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冤訴者,成為朝野和民間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鏟奸除惡的青天。
隨後,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紀劾百官。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 以“中華神探”的頭銜聞名中外的狄仁傑,其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可以說,太宗之後,玄宗之前,稱得上政治家的只有狄仁傑。他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一生忠君愛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是武則天最為寵信的大臣。
包拯,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據正史記載,包拯權知開封府時,曾大開正門。民眾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訴。辦事人員做不了手腳,一貫橫行霸道的貪官汙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