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看過來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學區房"潛規則"

上週一則“珠海女老闆狀告14歲男孩 起因只為一套房”的新聞把“學區房”又推到了風口浪尖,新聞中報道,14歲的初中生謊稱自己是某樓盤開發商的兒子,以幫買學區房的名義先後騙取了和女士48萬元。關於“學區房”的糾紛案,這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只是這次案件主人公是未成年的初中生,詐騙金額也有些出人意料,尤其又是在樓市調控的關鍵期內,所以這起案子才顯得尤為矚目。

談及學區房,不得不談“學區”和“教育”。但凡對學區房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學區房難買!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最佳的教育年齡是幼年時期,作為家長,人人都想給子女最好的教育。但在目前中國國情下,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城市中,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更為激烈。因此,政府部門出於“公平”的原則,推行了人人詬病為“不公平”的政策——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本來是個意圖良好的政策,至少在某些程度上還是取締了“擇校費”的不良後果,但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意外結出了學區房這顆不得不嚥下去的苦果,甚至成為一場停不下來的金錢比拼遊戲。把擇校變成擇房,仍然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家裡經濟條件好些的孩子就近進好學校,條件不好的孩子只能靠邊站。尤其是,當這場遊戲的參與和推動者還不僅僅是學生家長,還有房產中介和開發商的時候,就近入學政策陷入了尷尬。

這種尷尬在於其涉及到的利益體龐大,在交易乃至投建過程中,都會牽涉到各種灰色地帶,容易衍生出行業內的“潛規則”。

潛規則1 隱秘的“共建生”

所謂共建,就是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為滿足子女上學需求,通過單位贊助錢或物的方式,與知名中學建立起“共建”關係,共建單位的子女在小升初時可以直接“劃”入這所知名中學。據透露,這些共建單位的孩子,無論戶口及家庭實際住址,只要是內部子弟,就可以“正大光明”地進入該所中學。

潛規則2 開發商與學校“互惠互利”

某些開發商在開發小區前,就會和旁邊的熱點中學談“協議”,一般來說,開發商或者幫其建某個場館或樓,或者捐車、捐設備,小區業主的孩子就可以劃片進入該中學。一切談妥後,開發商就可以打出“上××中學”的招牌吸引買主,房子價格自然也比周邊貴不少,而學校也從中獲了利。

潛規則3 有上層關係的“條子生”

“條子生”向來是學校最頭疼,也最無可奈何的生源。很多條子生都是各種領導的關係戶,哪一個也得罪不起。每年快開學時,也都是校長們最頭疼的時候。有些學校在上報招生計劃時,故意少報1~2個班,而少報的班級,說白了就是為了照顧各種各樣的“條子生”。

潛規則4 直接“買通”劃片人

與這些間接找人走後門入好學校相比,還有一種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直接“買通”劃片人,順理成章地被划進好學校。這也是被公認為風險最小的方式,各公辦學校都是劃片招生,但各個片區究竟有多少學生、生源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哪個片區內生源壓力大……很多人都是從表面上對此有大概瞭解,但特別具體的,只有參與劃片的人最清楚。

潛規則5 教師子弟隱形福利

與找人、託關係、找門路的方式相比,只要能有在優質中學當教師的父母就意味著一出生,就註定了要上優質中學。只要是教師子女,不管成績如何、住址如何,都可以與正常劃片就近入學的學生一樣,正大光明地來該校讀初中。其實,不僅是教師,只要是該學校的工作人員,甚至後勤工作人員很多時候都能享受到這種福利。

以上所列舉的潛規則只是冰山一角,對購房者來說“一入學區房深似海”,就算足夠幸運都躲開了這些潛規則,還有各種購房問題要考慮,對於新手購房者來說,這也是另一個艱難的考驗。

查看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