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390天


01


2020年,大概是人們的危機感比以往都要盛的一年。


前幾天我就在網上看到兩組數據,一組是關於3個月內中國企業破產和個人負債的數據: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另一組是因新冠肺炎導致的全國失業率: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疫情爆發以來,近8萬企業破產,7.8億人負債,新增失業人數近500萬。


我有一個正在創業的親戚,前兩天也在抱怨,自己的業務因為疫情遭遇了重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有人說,這場疫情對整個職場人來說都是一次大考,能不能過關,就看你面對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有多強


自媒體作者Kikiman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自己的一個朋友因為疫情,竟然在家宅成了網紅。


他說,這位朋友思路清晰,深知“流量”的重要性,於是就想著在小紅書上註冊一個賬號,自己做博主,積攢粉絲。


她拍的內容也不見得有多麼高深新穎,就是把多年的心願——減肥過程拍成了視頻。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圖片來源:公眾號維小維生素)


但她的每個小視頻,都是精心策劃過的,內容有針對性,排版也考究。


最後,只用了兩個星期,就斬獲了近2萬的粉絲,目前已經有廣告主上門找她投廣告了。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圖片來源:公眾號維小維生素)


像這樣面對危機時靈活應變,甚至從中發現機會,成功自救的案例不在少數。


比如,有些企業要求員工做微商,建立了很多秒殺群、內購群,最後僅靠微商和線上流量,就把銷售額做到了跟疫情爆發前持平的水平。


有一個國產護膚品牌的創始人,直播一天,就賣出了 40 萬元的貨物,其他普通員工的成交額也達到了3~5萬元。


武漢封城期間,該品牌30多家門店都已閉店,但武漢的 100 多個導購,仍然通過小程序、淘寶做業績,最終創下全國門店業績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還有一位瑜伽老師,平時除了日常帶課教瑜伽,還會整理自己的授課視頻,上傳到各大短視頻平臺,分享練習瑜伽的心得。


疫情爆發後,別的老師正愁沒客戶上門,而她卻開啟了線上授課的模式,不僅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還解決了很多客戶在家運動的難題,贏得了不少關注和支持。


在這場危機裡,有人被淘汰出局,有人失去方向,也有人握住唯一的籌碼,彎道超車,逆勢而上。


02


為什麼當危機發生時,有的人感受到的是“危”,有的人卻能從中看到“機”?


古典曾經在《超級個體》這一專欄中提到一個觀點:


單一的技能在今天商業社會,其實已經生存不下去了。


作為一個超級個體,有一項修煉很重要——樂高式的能力組合


玩過樂高的人就知道,樂高有很多小模塊,可以拼到一起,做成一個很大的積木,而且拼完以後,你可以把它拆碎重拼,拼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也就是說,這樣的能力結構,應該具備很強的遷移性。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深度學習和運用各種互聯網工具,就相當於掌握了一種可遷移能力。


一個在互聯網擁有3萬粉絲的人,一定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機會。


無論是在家宅成網紅的博主、武漢護膚品導購,還是那位在線授課的瑜伽老師,都不是靠運氣渡過難關、逆風翻盤的。


如果他們不願與時俱進,借力互聯網,那麼很可能與成功無緣。


注意,這裡說的學習,指的是認真嘗試,深度學習。


為什麼有些帶貨主播成了薇婭李佳琦,有些人依然籍籍無名?


這種差異,就來自於學習的深度。


那些能夠從危機中看到“機”的人,總能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並竭力吸取更多養分和資源,以保存實力蓄勢待發。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57:黑天鵝事件》中提到:安全感,是最不安全的事


因為這個世界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成年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收入中上、穩定、朝九晚五”,而是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不斷自我革新的能力


很多人都聽過美團王興“我可以學”的職場故事:


有次開會,大概是晚上12點,討論接近尾聲,需要有人整理會議記錄,王興覺得涉及流程圖的部分用Visio畫比較好,就問一位同事,是否會用Visio?


她毫不猶豫的說:我可以學


王興說,這四個簡單的字裡有無窮的力量。


宅家2個月,我成了網紅:成年人的安全感,靠的其實是這件事


多學一樣東西,就多獲得了一把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


如果你的上司讓你接手一項需要現學一些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務時,千萬別說:“這個我不太熟悉,我不會,我不懂。”


抓住這個機會,當你一步一步學出來,能力上了一個層次後,就會明白這4個字的力量有多大。


03


最近幾年,“斜槓青年”成為了一個網絡熱詞,那些追求打造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其實就是藉助不斷學習,來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


比如,我有一個表哥,大學剛畢業就進了一家不錯的外企工作,由於危機意識較強,以及對攝影懷抱的一絲興趣,索性就開始一邊上班,一邊報班學起了攝影。


現在,他靠副業賺取的收入,和本職工作相比,已經翻了好幾倍。即便將來自己的本職工作遭遇變故,他也能靠副業養活自己。


這種危機應對策略,叫做槓鈴策略


槓鈴策略的提出者,是提出“黑天鵝”理論的著名思想家塔勒布。他認為,對不確定性的所有解決方案,都是以槓鈴的形式呈現的


槓鈴在舉重運動中我們見過,中間一個橫槓,兩側有槓鈴片,重量集中在兩側,舉重運動員除了有力量,還要掌握好平衡才能將槓鈴舉起來。


槓鈴策略就是像槓鈴一樣,中間無物,重量都放在兩端。


一端是極度的風險規避,一端是極度的風險偏好。


在投資行為中,大多數投資者,會平衡資產,尋找中間的舒適位置,傾向於投資中等風險和中等回報的證券。


這看上去很穩妥,既不能大富大貴,也不會損失本金。


但這未必是最好的策略,因為投資的目標本就是追求損失最小、利益最大,而不是為了達到穩定平均的水平。


並且,追求穩定的平均回報看上去沒有風險,實則潛藏著極大的風險,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


因為獲得穩定中等回報的前提是,假設未來和現在是一樣的,當下的決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是有效的。


但一切都在快速變化,未來很難預測。


而使用槓鈴策略,就能夠幫助我們在不確定性中做出高質量的決策。


《直面不確定性》一書中就提到一個槓鈴投資組合:


槓鈴投資組合=極度安全的資產+高風險高回報資產


其中,極度安全的資產佔總資產比重為90%,高風險資產佔比10%。


這個組合損失有限,但收益是敞口的,它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很小一部分去搏更大的收益。


投資如此,職場亦如此。


那些小有所成的斜槓青年,就很善用這樣的組合,把七八成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做好本職工作,剩下的兩三成用來研究和學習新事物。


就算最後失敗了,也沒什麼損失,而一旦成功,就捕獲了一隻能夠帶來正面影響的“黑天鵝”。


每一個能成為風口裡的豬的人,真的不只是他運氣好,而是敢把自己放在風口之上,運用槓鈴策略,讓自己飛起來。


04


《三體》裡面有一句話,叫: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這句話,揭示了社會和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殘酷的大趨勢。


什麼意思呢?


比如,導致方便麵銷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它的同行對手,而是美團、餓了麼等外賣行業。


打敗口香糖的也不是益達,而是微信、王者榮耀。人們在超市收銀臺排隊結賬時,再也不會因為無聊而往購物車裡放上一兩盒口香糖,而是開始刷微信、玩王者。


這就是殘酷的大趨勢:你永遠也無法想象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說不定一個跟你毫無關聯的行業,一個不小心,就讓你倒了黴


這就叫: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為了提高應變能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自我革新,並提升自己運用槓鈴策略的能力。


你不自我變革,就只能等著別人來革你的命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