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

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也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見的大型類書,是中國古代最為成熟、最為傑出的百科全書。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明成祖朱棣在永樂三年命高僧姚廣孝和翰林學士解縉,帶領三千多文臣開始編訂這本書,前後耗時四年。而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現的《永樂大典》只有800餘卷,400冊左右。

更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全世界各地收藏的《永樂大典》全都是後來謄抄的副本,而正本至今一卷也沒有發現。不僅如此,專家們發現,目前全世界所能見到的《永樂大典》副本都不是永樂年間編纂的。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那麼,《永樂大典》除了永樂年間的這個版本外,到底還有幾個版本?永樂年間的版本為什麼一冊未見呢?據史書記載,《永樂大典》修成之後,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閱過《永樂大典》的人寥寥可數。明世宗嘉靖皇帝卻是一個例外。

繼位於公元1522年的嘉靖皇帝在明朝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在位四十五年,祟信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卻似乎對《永樂大典》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永樂皇帝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四月,皇宮發生大火,存放《永樂大典》的文淵閣受到威脅,情況非常危急。嘉靖皇帝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令人登上文淵閣搶救《永樂大典》。

幸虧搶運及時,《永樂大典》才得以逃過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餘悸,決心將《永樂大典》重新抄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嘉靖皇帝

大火之後的第五年秋天,工程浩大的重錄工作正式開始。據史書記載,重錄的《永樂大典》在內容、格式、裝幀方面與原本如出一轍。此後,《永樂大典》便有兩個版本。

現在人們習慣於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永樂正本或者永樂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目前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永樂大典》全都是副本。這就是說,《永樂大典》正本失蹤了!11095冊《永樂大典》正本已經徹底消失了幾個世紀!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

關於《永樂大典》正本的消失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毀於清乾清宮大火說。清朝末年的一位學者繆荃孫提出了這種看法。

乾清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修。然而,我們目前所見的乾清宮並不是建成於這個年代,而是在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之後修建的。重建的原因,正是因為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發生的一次大火,幾乎將整個乾清宮徹底毀滅。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李自成

而《永樂大典》正本就存放於乾清宮。第二種說法是毀於明亡之際,也就是認為它們被李自成焚燒了。當年,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起義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可是這種輝煌只維持了短短四十天,吳三桂、多爾袞的聯軍便擊敗了這支由農民組成的軍隊。

在李自成匆匆撤離北京之際,他將怒火發洩在京城這些幾百年的宮殿和城樓上,下令放火焚燒。但這種說法也沒有真憑實據。當時的確燒燬了許多古籍,但沒有資料記載燒的就是《永樂大典》,這只是一種猜測。

明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為何只有副本,正本究竟身在何方呢

儘管眾說紛紜,說法不一,但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幾百年來,《永樂大典》正本卻再未現身過,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關於正本的準確記載。永樂大典正本的去向,也成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