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樓下的強強媽媽又在大聲的罵著孩子,不用聽也知道肯定是強強沒有好好寫作業,甚至一直抱著手機不放,才引起了媽媽勃然大怒。

強強從小就有些調皮,上學後依然如此,所以強強經常捱打捱罵,雖然他很怕媽媽,但就是不長記性,幾天後又會重蹈覆轍。

相比之下,樓上的田田媽媽對田田的教育似乎更得人心,她平時幾乎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是在自己心情不好,感到煩躁的時候會把情緒轉嫁到田田身上。

有時會不讓他看電視,有時會制止他出去玩,當然這些情況發生的並不多,總的說來田田應該是很幸福的。

然而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父母情緒容易失控,導致他們把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其實是一種精神虐待,比身體虐待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精神虐待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1、情緒化的父母,會讓孩子受傷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一旦父母的情緒爆發,很容易在瞬間失去理智,這對孩子而言絕對是極大的災難。

因為在這個瞬間,父母和孩子的血緣關係,和孩子之間的親情會蕩然無存,在父母的腦海裡只是想要立刻宣洩出來心中的負面情緒。

孩子處於生物鏈中最底端的位置,父母從其他任何場合所受到的委屈和怒火,都會不由自主的發洩在孩子身上。

這也是我們所說的踢貓效應,我們無意中會把自己的壞脾氣向最弱小的一方發洩

所以才會出現父母發生爭執,受傷的是孩子,父母被領導批評,受傷的是孩子,父母被他人不解,受傷的還是孩子這種普遍現象。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有情緒化的父母,就會有情緒化的孩子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充滿關愛,充滿尊重的環境下成長。

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有愛的人,他們會盡量保持穩定的情緒,同時具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滿著爭吵,父母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的環境中,那麼必然會導致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也變成和父母一樣的人,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他人。

當父母質問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為什麼不去死時,也許孩子真的會從高樓一躍而下。

當孩子向父母說:如果你們再吵架我就跳樓時,如果父母選擇忽視,孩子真的有可能選擇自殺。

孩子是敏感的,他們的人格在7歲左右就會形成,所以從小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一生都會有有利的影響,反之只會讓

孩子變得暴力,或者自暴自棄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3、有情緒化的父母,會成為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陳喬恩是一位挺有觀眾緣的明星,因為她有著一張娃娃臉,特別是笑起來的樣子特別清純甜美,非常有治癒力。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看來特別容易相處的人,在綜藝節目《旋風孝子》裡卻讓我們看到了她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因為小時候母親對她管教極為嚴格,甚至經常棍棒教育,似乎母親想要把自己所揹負的一切壓力和不滿都發洩在她的身上。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導致了陳喬恩喜歡獨處的個性,她不願意和他人敞開心扉,把自己包裹的非常嚴實,讓他人無法靠近。

周國平在《不想長大》中說:孩子的心靈遠比我們所認為的細膩得多,敏銳得多,我們千萬不要低估。

不要輕易傷害孩子,更不要讓孩子成為自己宣洩情感的垃圾桶。因為父母可怕的樣子,孩子會記住一生,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宛如噩夢般揮之不去。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為什麼會向孩子轉移消極情緒?

1、童年生活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童年是在自己父母的精神虐待下度過的,那麼他們便會把這種消極情感代入到自己的情感體系。

他們會成為自己父母的翻版,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不良的情緒,一旦發現自己深陷其中,就應該尋求合適的方法及時排解。

但是很多父母卻會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因為這是最簡單有效又保險的方法,至少在父母看來孩子不會記仇。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應該如何調節自己情緒?

1、學會弱化情緒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容易陷入情緒的死衚衕,也就是我們越去想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自己越會不開心。

這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對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沒有絲毫的幫助。

這時我們不妨選擇遠離不良情緒,儘量不去想它,不要去回憶它,甚至可以刻意的逃避,儘量讓這種不良情緒越來越弱化,最終導致被我們遺忘。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發現自己有不良情緒的時候,可以嘗試著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不要總是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而是可以多想一些讓我們感到開心或者是有興趣的事情,以此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看一部自己愛看的劇,或者是去逛街購物,去運動健身,總之努力的讓自己投入到感興趣或者有意義的事情中。

這樣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轉移,自然而然的會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3、調整自己的認知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得到不同的感受

因為最終導致我們情緒產生的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程度,正如同一件事情人們的看法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體驗一樣。

嘗試著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也許會發現在那些不好事情的背後,會有光明在迎接我們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所以儘量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維侷限,用不同的眼光去挖掘事情的本質,或許能夠豁然開朗。

千萬不要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打罵孩子,儘量深呼吸讓自己冷靜,或者轉身離開這個有可能發生不良後果的環境,不要和孩子面對面。

等到自己心平氣和之後,再出現在孩子面前,這時一定會發現其實孩子一直那麼可愛,只是自己的情緒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