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緒就拉黑,親密關係中為何想愛就這麼難

卞之琳在《斷章》中曾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愛情中,我們總會把某個人當作是上天帶給我們的美好禮物,在追求的同時,我們往往也會忽略掉一件事,我們也可能是某個人日思夜想的驚喜。愛與被愛,是每一個人對於親密關係永恆不變的追求與渴望,但令人奇怪的是,為何在親密關係中,有人卻好像並不渴望愛與被愛,不然為什麼總喜歡一有情緒就拉黑呢?

我接觸過很多喜歡一言不合就拉黑自己男朋友的女生,兩個人只要一吵架,必拉黑,當然,喜歡拉黑自己女朋友的男生,我也接觸過,只是相對女生來說情況比較少見而已。

有情緒就拉黑,親密關係中為何想愛就這麼難

這種情況的發展方向通常是,一開始被拉黑的一方會主動來聯繫,然後道歉認錯,哄一下,兩個人和好,隨著被拉黑次數的增多,最後被拉黑的一方失去了主動聯繫的動力,因為他/她的感情已經被無數次拉黑消耗的所剩無幾了,而拉黑的一方卻還在納悶,以前對方總會主動來聯繫的,為什麼這次卻毫無反應了,最後等來的只能是對方想要分手的決定。

大家一定會很奇怪,尤其是對於在親密關係中曾經經歷過拉黑或被拉黑的情侶來說,會更好奇,一有情緒就喜歡拉黑的人她們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這裡要講到一個心理學的概念:見諸行動,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付諸行動,是指在某些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用行動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慾望和需求,而不是通過溝通和交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些人生氣的時候,他不會去說“我生氣了”,而是通過摔東西、砸東西,甚至是動手打人的方式去表達“我生氣了”。

有情緒就拉黑,親密關係中為何想愛就這麼難

為什麼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呢?因為見諸行動是一種不成熟的防禦機制,之所以說它不成熟,是因為這種方式很容易讓人誤解我們的真正需求,當然,雖然它不成熟,卻因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緩解內心的焦慮情緒,所以哪怕我們事後會後悔,但是下一次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還是會通過見諸行動來表達需求。

為什麼每個人在親密關係表達需求的方式會不一樣呢?有些人會通過溝通的方式來表達,而有些人卻會通過行動來表達呢?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掌握說話的能力,無法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餓了,困了,病了等等,在嬰幼兒時期,我們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去引起父母的關注,從而讓父母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有情緒就拉黑,親密關係中為何想愛就這麼難

等到我們慢慢長大學會了說話,雖然可以用語言去表達我們的需求了,但是在嬰幼兒時期用行動去表達我們需求的這種方式依然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所以就會出現當我們有情緒時,我們沒有辦法用語言去表達的時候,就會像嬰兒一樣本能得通過見諸行動來表達。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也都已經明白了,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對方一有情緒就喜歡拉黑,因為他/她想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樣用溝通的方式去表達,所以就會通過拉黑的方式來表達,希望引起我們對他/她的關注,當然,一次又一次的拉黑,不是說他/她對你們的關係不在乎,是恰好因為在乎,但又不懂得正確的表達,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通過拉黑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關注。

有情緒就拉黑,親密關係中為何想愛就這麼難

只是,在表達愛的時候,如果每次都通過訴諸行動來表達的話,不僅僅會傷害到對方,也會傷害到自己,最終更會傷害到兩個人的感情和關係,所以,對於愛,正確的表達方式一定是語言和行為的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