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被曹操擒獲,劉備不想保呂布,劉備錯了嗎?

大唐戰將秦瓊


當然沒有錯,我要是劉備我恨不得千刀萬剮呂布這王八蛋,歷史上的劉備表現得已經很剋制了。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擁有大半個兗州的呂布被只剩三個城的曹操反擊,打得和落水狗一樣。此時的呂布已經得罪了大部分諸侯,聲名狼藉,沒有人願意接納他。

《三國志·呂布傳》:(呂)布自以殺(董)卓為(袁)術報仇,(袁)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三國志·呂布傳》:而求益兵眾,將士抄掠,(袁)紹患忌之。

在這種危急時刻,呂布向劉備求救,劉備不計前嫌,向呂布殘部伸出了援手,把他安置在了小沛,無異於雪中送炭。

可呂布不但不知恩圖報,反而趁劉備內部空虛,反咬一口,以怨報德。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與(袁)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虜先主妻子”。

劉備被逼無奈,承認了呂布對徐州的所有權,向呂布求和,才得到了小沛這一小塊地方容身,實力大減。袁術看到劉備的窘境,想趁機消滅劉備,劉備被逼無奈向呂布求和,呂布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搞了一出“轅門射戟”幫劉備解了圍。

這一點也被所謂的“布吹”大吹特吹,好像劉備欠了呂布很大的恩情一樣。要不是你呂布以怨報德搶我徐州,我會被袁術欺負成這樣嗎?還有你呂布要不是出於自身利益,會救我劉備?這叫恩?那我收留你呂布算什麼?

《三國志·呂布傳》:布曰“吾為在(袁)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後來劉備稍微恢復了一點實力,呂布就率兵來攻,劉備被逼得只好投奔了曹操,和曹操一起幹呂布,終於在二人合力下徹底消滅了呂布。

《三國志》: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

最後呂布在白門樓還死皮賴臉得向劉備求救,請問你要臉嗎?我都替你害臊。就你“轅門射戟”這點破事還一直拿出來吹,你生動展示了什麼叫“農夫與蛇”,我怎麼對你,你怎麼對我?搶我地盤還有理了?還有,要不是你打我,我會投靠曹操?我會和曹操一起幹你?新仇舊恨一起算,你怕是死十條命也不夠換吧。

就算我劉備大度地原諒你,你覺得曹操會放過你?你覺得曹操這麼聰明的人,會不知道怎麼處置你而來問我嗎?曹操難道就忘了前些時候你差點奪了曹操兗州,把曹操逼得只剩下三座城的事情?全中國都知道你的為人。曹操會不知道?曹操只不過想把“禍水東引”罷了,給人一種好像是我害死你一樣的錯覺。


百勝軍節度使


劉備沒有錯。呂布雖為一方諸侯,也有討董卓之功,但其生性狼子野心,見利忘義,反覆無常,專弒其主子。似這種小人,空有一身好武藝,留在世上遺害無窮,勸其除惡務盡,何錯之有?從另一方面看,曹操有愛才之心,欲留為己用,且呂布又自願臣服,供其驅使。大概劉備除了除惡之外,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旦曹、呂結盟,他自己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又憑添了強硬對手。事物均有兩面性,也難料曹、呂不會反目,也許這個專殺主子的高手,那一天會要了曹賊之命。曹操雖然愛才,但卻對德行並不是很看重,因此才意生徬徨。正如陳群告郭嘉這個人不儉點,曹操明知陳群是對的,因獨憐郭才,始終不作處理,其實也等於害了郭嘉。


天山月3


當呂布求饒時,曹操陰險地回頭問劉備:“何如?”淡淡的兩個字,卻暗藏殺機,明面上是決定呂布生死,暗中決定劉備的死活。在短短几秒鐘,劉皇叔想了些什麼?

劉備想到呂布翻臉比翻書還快

呂布武藝在三國時期無人匹敵,當年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拿出渾身解數,也只打了個平手。但此人能勇無謀,定力差,最要命的是長了一張狗臉,翻臉比翻書還快,只要給他一把糖豆豆,他就立馬換乾爹,被張飛罵作“三姓家奴”。這種人最靠不住,今天一起喝酒“轅門射戟”為劉備化解危機,明天這一箭可能就射到劉皇叔屁股上。

劉備想到曹操能駕馭了呂布

三國時期,曹操絕對是超一流的CHO,他的用人能力遠遠超過丁原、董卓,任人唯賢,不但善於籠絡人才,而且能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還能管理好每個人,既不讓他們超出責任範圍,又不能使人才外流,比如司馬懿在曹操生前,被曹丞相的威嚴鎮著,不敢越雷池半步。再比如陳宮,之前棄曹操而去,曹操知道他能力很強,極力挽留,當看到陳宮寧死不屈,咬牙殺死,也不能讓他再幫助別人與他作對。呂布雖然反覆無常,卻是個軟骨頭,貪錢財好女色,估計只要還他赤兔馬,再送上幾名絕色美女,就能把他玩弄於股掌之間。武力最強的大將呂布一旦效忠於曹操,這對於劉備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劉備想到曹操生性多疑

劉備以皇叔自居,雖然經常被打成落水狗,但運氣總是不錯,大難不死。皇叔這個名號對於劉備來說是籠絡人心的金字招牌,但對於曹操來說是最大的心病。雖然當時劉備被打得連睡覺的地方都找不著了,在實力上無法與之抗衡,但曹操一直在考察劉備的有無稱帝的野心。提出“是否殺呂布”這一問題,就是對劉備的第一次大考,如果答得好,劉備就可以被留用,如果稍有差池,殺完呂布,下一個就是劉皇叔了。

劉備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也是個天生的好演員,並沒有直接回答曹操的問題,也淡淡回了一句:“公不見當年丁原董卓之事乎?”這句話像一把鋼刀直入主題目,可謂殺人不見血。

初試很順利,“大耳賊”交上一份完滿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