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持久戰》隨筆,仁人志士的擔憂“妥協還是抗戰?”

毛主席此篇是專為仁人志士們鼓勁的,他們是堅定的愛國者,是堅決抗戰的力量。但是他們有後顧之憂,他們不怕流血犧牲,卻害怕國民政府與日本人暗中妥協,使抗戰大業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因為國民政府在對日妥協退讓方面是有一貫性的。

還在北伐時期,日本人制造“濟南慘案”。蔣介石雖重兵壓境,卻選擇了繞城而過,開了國民政府對日忍讓的先河,這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對待日本挑畔的一大汙點,並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使東北數月之內就全部淪陷,這是國民政府一貫的不抵抗政策造成的苦果。三二年的一二八抗戰,三三年的長城抗戰,還有馮玉祥、吉鴻昌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抗戰,這些無不是前線將士在浴血奮戰,國民政府不但不積極應戰或支持,有時還從中作梗,好在背地裡和日本屈膝講和。國民政府一貫的退讓妥協,寒了堅決抗日的仁人志士的心,這一次還會如此嗎。

毛主席分析說,這一次是全面抗戰,和日本人的妥協不會成功。

首先,這一次的全面抗戰是由日本人的全面侵華引發的。不是蠶食,而是要鯨吞,任何一個地方的中國人都有成為亡國奴的危險。而做亡國奴,做日本人的順民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不管哪個階層概莫能外,區別僅僅是痛苦的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日本侵華是堅決而野蠻的,成為淪陷區後,日本人要搶佔他想要的所有物資和財產,掠奪他想要的所有資源,在經濟上極限式壓榨各階層的人民,在人格上進行奴役,在思想上進行奴化。稍有氣節的中國人都會感覺到生不如死。既然在劫難逃,也只有放手一搏了。這就是民心,容不得有人去搞妥協退讓投降那一套,這成為主要的政治力量的共識。

第二,三股政治力量有效地遏制著妥協的危險。其一,共產黨堅決抗戰,有口皆碑,不把日本人趕過鴨綠江誓不罷休。其二,國民黨(指國民黨內占主導地位的主戰派,當時汪精衛還沒有投敵)內持久抗戰成為共識,妥協也不利於國民黨的領導地位,是逆民心的行徑,會把民心推到堅決抗戰的共產黨那邊,會使共產黨得到極大的發展,對於國民黨來說,妥協就是個賠本的買賣。第三,其它政黨。大多數是反對妥協的,誰妥協,大家就以漢奸視之,是要人人得而誅之的。

第三,外部遏制妥協的力量。英美和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利益是對立的,妥協會使日本的勢力膨脹,而使英美處於劣勢,英美為了力量平衡,會迫使日本削弱自身、做出讓步,從而使國民政府對日妥協。但是日本人野心很大,不但不會讓步,反而會得隴望蜀,危及英美在西太平洋上的利益。毛主席在寫論持久戰的時候,英美還滿足於大發戰爭財,但不久以後,這些唯利是圖的勢力小人就淡定不起來了,他們不得不支持中國來抗擊日本人。這種結局,毛主席在抗戰爆發前的三六年就有論述。另外,蘇聯和日本有日俄戰爭的宿仇,又有現實的威協,支持中國抗戰有利於蘇聯的國家安全,有中國戰場拖著日本人,蘇聯的東方就安全的多,就可以集中力量在西線對付野心勃勃的戰爭狂人希特勒。英美和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和幫助,是形勢所迫的必然結果,因而是從外部遏制妥協的有效且強大的力量。

綜上三點,毛主席得出妥協是不會成功的結論,給仁人志士們樹立了抗戰到底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