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十大旅遊景點

1、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是一座四層樓的正方形圍院建築,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個房間。在宮前廣場有勝利女神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臺上,金光閃閃。正面的大門富麗堂皇,外柵欄的金色裝飾威嚴莊重,厚重鐵門的浮雕營造出與宮殿十分和諧的氛圍。圍牆裡面,可以看到那些著名的近衛軍士兵紋絲不動地佇立著。周圍佔地廣闊的御花園,為典型的英式風格園林。 白金漢宮建於1703年,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2年,王室將其買下,又不斷加以改裝、增建,最終形成了這座色調不盡一致,式樣五花八門的“補丁宮殿”。 當女王住在宮中時,王室旗幟會在宮殿中央高高飄揚。皇宮 皇宮是一座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築物,懸掛著王室徽章的莊嚴的正門,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四周圍上欄杆,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以及由愛德華七世擴建完成的維多利業女王紀念堂,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臺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


2、大本鐘

除了在外形上出色之外,大笨鐘最大的特點就是準確。建造之初,英國皇家天文館就要求大鐘每個鐘點的第一響準確到誤差不超出一秒鐘,對於這個帶著笨重的機械敲擊裝置、指針暴露在風吹雨打之中的巨鍾來說,這個要求似乎是太苛刻了。不過,最終大笨鐘還是按照要求建造完畢,並且表現良好。時鐘每個鐘點的撞擊聲,仿照劍橋的聖瑪麗教堂,悠揚的鐘聲配合瞭如下的詞句:“願這個鐘頭的分分秒秒,上帝導我前行,以主之能,佑吾民平安。” 大本鐘又稱大笨鐘,是位於倫敦西敏寺北端議會大廈98米高的鐘塔內的大鐘,每當議會召開會議的時候,大鐘上方的燈就會點亮,這個大本鐘代表了英國古典文化,是倫敦的標誌,也是英國人的驕傲。 大笨鐘有四個鐘面,每個鐘面各由312塊乳白色玻璃鑲嵌而成。透過玻璃,時針和分針隱約可見,在電影《第三十九級臺階》中,男主角用雙手吊在大笨鐘的時針上,跟製造0的歹徒做著殊死搏鬥,分針每走一秒都讓人心驚膽戰。 負責鐘塔工程的人叫做本傑明·霍爾,人們便以他名字的愛稱尊稱這座時鐘塔樓為“大本鐘”。但最初這個名字只是賦予塔中那座13噸重的大鐘,如今卻已成為整個塔樓的名字了。


3、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國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託弗.雷恩爵士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裡面還有一所具有不凡地位的法學院,位於教堂區內的聖保羅十字學院是倫敦的首屆“議會”所在地。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形,縱軸156.9米,橫軸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兩層圓形柱廊構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頂,直徑34米,離地面111米。教堂正門上部的人字牆上,雕刻著聖保羅到大馬士革傳教的圖畫,牆頂上立著聖保羅的石雕像,整個建築顯得很對稱且雄偉。正面建築兩端建有一對對稱的鐘樓,西北角的鐘樓為教堂用鍾,西南角的鐘樓裡吊有一口17噸重的大銅鐘。教堂內有方形石柱支撐的拱形大廳,各處施以金碧輝煌的重色彩繪,窗戶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掛著耶穌、聖母和使徒巨幅壁畫。唱詩班席位的鏤刻木工,聖殿大廳和教長住處螺旋形樓梯上的精湛鐵工,都反映了當年的高度藝術與裝飾水平。


4、倫敦塔

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白塔(White Tower),位於院落中央的白塔是一座帶四個塔樓的羅馬式建築,這裡曾經是皇家軍械庫,白塔的二樓是聖約翰禮拜堂(Chapel Of St John The Evangelist),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80年,也是倫敦最古老的教堂。 介 紹 1078年,威廉王在羅馬人的城堡舊址建起了懷特塔,其真正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給倫敦城製造一些壓力,並非真的是要將其作為堡壘用於實戰。1285年,在此周圍又修建了幾座帶圍牆的塔和一條護城河,自此這條中世紀的防禦工程基本上沒啥大的變化了。 這裡雖然曾經是主室的住所,最終卻逐步演變為關押、拷問、處刑的監獄。最為悲慘黑暗的事件發生在1483年,當時13歲即位的幼主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理查德(11歲)被關在血塔(Blood Tower)內,並遭暗殺。多數人認為,其主謀便是其後登上王位的理查德三世。莎士比亞曾將其描繪為一個駝背的惡人。 此外,還有伊莉莎白一世被幽禁、福克斯一夥被拷問與處死、大戰中數名間諜的命喪於此等等,發生在倫敦塔的充滿血腥味的故事數不勝數。


5、福爾摩斯博物館

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的福爾摩斯是一個聞名全球的名偵探,與他的助手華生醫生帶領讀者破案無數。小說中福爾摩斯所居住的地方為貝克街(Baker St)221b號,1990年在此成立了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館內的佈置擺設都以小說中提及的情節為佐,更增添福爾摩斯舊居的真實性。這所房子最初建於1815年。在1860-1934年間,曾用來出租。小說中的福爾摩斯正是於1881-1902年間居住於此。後來,有人買下了這所房子,直到1990年,才正式建立了這個在世界上也許是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博物館的結構與小說中完全相同,加上精心的佈置,使來此參觀的人如同置身於小說的場景之中 。一層最重要,前方是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合用的書房,後端則連著福爾摩斯的臥室。在那裡,有身著維多利亞時代僕人服裝的女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向來訪者介紹情況併為來訪者拍照。書房中陳列許多福爾福斯“道具”,如獵鹿帽、放大鏡、菸斗、煤氣燈等。書房的一角,就是小說中讓人難忘的福爾摩斯的“化學實驗室”-其實就是一張書桌,上面擺著各種化學實驗用具。


6、威斯敏斯特教堂

花2英鎊可以坐電梯直達83米高的鐘樓(CampanileBell),一覽壯觀的倫敦全景。教堂建築為哥特式,數個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顯得別緻動人。教堂中間還有一處擁擠的墓場,埋葬有諸多偉大人物。由於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停豎起來埋放在地下。最終還是無處插針,才開始將偉人們向聖保羅教堂轉移。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700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在最裡面的亨利七世禮拜堂中,並排陳放著悲劇性的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威斯敏斯特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坐落在100年前倫敦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紀這裡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愛德華懺海王建立起這座教堂之後,這一帶才成為身份不凡的地區。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後不過幾日,懺悔王便死去了,也沒有王位繼承人。正當皇親國戚為此爭吵不休之際,諾爾曼人威廉從法國而來,並一舉壓制、征服了英格蘭。


7、亨德森島

亨德森島位於太平洋的皮特凱恩群島中,是其中最大的島嶼,佔地面積為37.3k㎡,也是南太平洋中最為偏遠的島嶼之一,1902年被併入英屬皮特凱恩群島轄區。亨德森島嶼是世界上升高的環狀珊瑚島生態系統保存最好的一個例子。與其它環狀的珊瑚島相比,該島嶼受到的干擾比較低,所以這一點就顯得格外突出。亨德森島是南太平洋中最為偏遠的島嶼之一,也是太平洋的皮特凱恩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佔地面積37.3平方公里。與其他環狀的珊瑚島相比,亨德森島受到的干擾比較低,所以它保存了世界上最好的升高的環狀珊瑚島生態系統。亨德森島的重要性得到了國際組織和個人的肯定。根據自然遺產評選標準N(III)(IV),1988年,亨德森島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由於亨德森島地理位置偏遠、自然環境荒涼,它現在仍然處於一種不為發展所影響的環境中。享德森島以十種特有的植物和四種鳥類而十分著名。考古學家認為,玻利尼西亞人是皮特凱恩群島的最早居民,他們在島上的蹤跡最晚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但是當葡萄牙探險家奎洛斯發現該群島時,島上已經無人居住。1767年英國人皮特凱恩重新發現了該群島,並以自己的名字為群島命名,其中最大的島嶼是亨德森島。


8、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倫敦人暱稱為V&A,創立於185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裝飾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倫敦最生動和最具想象力的博物館。博物館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裝飾藝術品與英國雕塑,豐富多樣化的典藏工藝品讓人目不暇給,17世紀至今的服飾潮流、彩色玻璃製品、中古寶藏等,帶給你的不是一般的藝術視覺享受。館內展示空間共分4層樓,底層有伊斯蘭、印度、中國、日、韓等多國曆史文物,這裡還是除印度之外最大的印度藝術品收藏館,這種情況在中國和日本藏品的收藏數量上也是一樣;韓國文物年代則可追溯至公元300年。服裝展示區(Dress Collection)也相當有趣,從馬甲上衣、撐架蓬蓬裙到現代時尚服飾;17世紀初方巾帽到19世紀大型花邊帽;所有服飾配件的演進與潮流,這裡都有實品提供完整的說明。這座博物館還是世界上除意大利之外第二大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品收藏館。其中最耀眼的是一座16世紀海王星和希臘海神(Triton)的大理石群像;由巨匠拉菲爾構思獻給梵蒂岡西斯庭的掛毯,這幅掛毯還曾經被皇室收藏,現在在這裡作為珍品展出。


9、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

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是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座博物館和美術館,也是蘇格蘭最熱門的免費旅遊景點,超過了愛丁堡城堡,是倫敦以外訪問量最大的英國博物館。它位於該市西區的亞皆老街(Argyle Street),凱文河(River Kelvin)畔,對面是建築類似的凱文大廳(Kelvin Hall)。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的部分建設資金來自在凱文葛羅夫公園舉行的1888年世界展覽會的收益。建築師是約翰•威廉•辛普森和米爾納•艾倫,1901年開放。它採用西班牙巴洛克風格,並遵守格拉斯哥人使用當地紅色砂岩的傳統。雖然作為一個永久性建築,但是由於是作為在公園內舉行的另一次世界博覽會(1901年)的主要建築。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座建築顯得前後倒置。如今,大多數遊客是從主要街道亞皆老街的後門進入,而不是通過公園的前門進入。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自麥克萊倫美術館(McLellan Galleries),以及凱文葛羅夫公園內的老凱文葛羅夫博物館。它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和裝甲收藏之一,以及大量的自然史收藏品。


10、塔橋

此橋完工於1894年,具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獨特風雅氣質。當輪船還作為重要交通工具的時候,一天之中橋身不得不起落過50次之多。不過,現在一週也就一、兩次,運氣好才能有幸一睹其風采。 橋上塔內(北塔)展示有此橋的結構及倫敦市內各橋樑的歷史。上層的步行橋廊均是玻璃窗,可憑眺倫敦美景。可以搭乘電梯到達展館。 此外,在對岸的動力室裡,公開展示著過去的水壓式動力機械與現在正使用的電動式機械裝置。 交 通 地鐵Tower Hill站下。 門 票/開 放 時 間 塔橋展覽門票5.5英鎊。 塔橋展覽開放時間:4月至10月10:00-18:30,11月至次年3月9:3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