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度貧困地區:抓住脫貧攻堅機遇 推動農業產業變革

中新社昭通4月25日電 題:中國深度貧困地區:抓住脫貧攻堅機遇 推動農業產業變革

作者 繆超

“一年前,串九村土地上零星種著玉米,部分土地已荒蕪,雜草叢生。”郭城府回憶初到鎮雄縣串九村時說,“如果規模化種植花椒,每畝年產值可達2萬元(人民幣,下同)。”

近日,記者探訪中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昭通鎮雄縣與曲靖會澤縣,脫貧攻堅為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產業變革創造出條件與機遇,而農業產業變革則支撐著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郭城府是四川漢源縣拓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他在四川雅安、綿陽等地流轉承租萬畝土地,規模化種植核桃、花椒。“近年來,中國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發展規模化種養殖產業。”

郭城府一直想擴大花椒種植,可在四川,一地難求。“適合的土地基本已被流轉。”因此,他將目光投向鎮雄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這裡不僅還有可供流轉承租的土地,此前缺乏發展產業所需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也在脫貧攻堅中補齊了。”

鎮雄縣屬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區佔比98.8%,總人口達171萬人,是中國人口大縣之一,人均耕地不足0.8畝,外出務工成為該縣脫貧的主要方式,這也讓部分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有的僅種植玉米,利用效率低下。

2019年,郭城府與鎮雄縣串九村簽訂種植合同,發展2000畝花椒種植基地,貧困戶以土地方式入股,實現盈利後以農戶40%、村集體9%、公司51%的比例進行分紅。

如今,串九村昔日的荒地上,每間隔一米就種有一棵花椒樹,上百名留守家中照顧老人孩子的貧困戶婦女,就近成為花椒產業“工人”,每人每天可收入約100元。

鎮雄縣縣長張洪坤介紹,該縣已引進57家農業企業,發展390多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起竹子、馬鈴薯、生豬、肉牛、花椒等規模化農業產業,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

距離鎮雄縣約400公里,地處烏蒙山腹地的會澤縣同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為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會澤縣實施了涉及10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因為山區面積佔95.7%,會澤縣在縣城建設了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計將安置超過8萬人。離開土地後,搬遷貧困戶的就業需要提早謀劃。

會澤縣利用扶貧資金,設立會澤縣道成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在縣城郊區流轉6000多畝“冷浸田”,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帶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民眾產業就業。

“會澤氣候高寒冷涼,冷浸田原本只能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效益農作物。”道成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李偉說,“抓住脫貧攻堅機遇,會澤冷浸田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農業變革。”

記者在基地看到,白色大棚連片成海,裡面種植黃瓜、番茄、西藍花、生菜、草莓等果蔬,甚至種有雞樅菌等高級食材,大棚裡的產業工人,70%來自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與農業產業變革是相輔相成的,脫貧攻堅為農業產業改革創造了條件和機遇,產業扶貧則是穩定脫貧的關鍵。(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