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裡,為何有很多神仙沒有道德和遵守法規?

高天樂


作者想通過神仙都無法很徹底的遵守道德和法規,那麼人類更不用說了。人有時候會犯錯也就很正常了。

神仙也是人。是人達到比較高的思想境界的寫照。

總之,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從妖修成怪,再從怪修到神,再從神修到仙。所以神仙是人最高的修行所在。

人修行再好,也有犯錯的時候,因為人性就是一個矛盾體。在修行過程中去掉不好的,養育良好的。這就是人生的修行。


一筆飄紅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神魔小說,寫的是整個“三界”的事,但它是“凡人”吳承恩寫的,吳承恩肯定不會遇到神仙,更不知道“天宮”、“凌霄寶殿”什麼樣,連個電視劇也沒機會看到,只能按照人間的模式去想著寫,所以天上和人間很多方面都差不多,比如也有皇帝,大臣,兵士,奴僕,神仙們也要吃喝拉撒,也會打架鬥毆,爭吵謾罵,女人常常懷春,男人慣於偷情等等。

吳承恩生活在嘉靖皇帝時期,嘉靖早期還行,後期就腐朽怠政,迷信道教,讓奸賊嚴嵩當政二十年,結黨營私,誣陷忠良,導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吳承恩少年聰慧,博學多才,卻在科舉中屢試不第,嘉靖時期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浙江長興縣丞,吳承恩居官時常受他人陷害和排擠,深深體會到官場的黑暗,原先的宏大抱負和“青雲之志”蕩然無存,憤懣之情可想而知。晚年斷絕為官之念,閉門著書。

吳承恩對當時黑暗的社會強烈憤慨,但攝於統治階級的淫威,又不能直接“開罵”,只能借《西遊記》隱晦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大家知道,《西遊記》裡神仙們雖然遠離“紅塵”,卻沒有“高風亮節”,所謂的“仙界”到處是齷齪,卑鄙和昏暗。比如堂堂的“齊天大聖”在天庭只能做個“弼馬溫”,玉帝在鳳仙郡因為沒吃到貢品就三年不給鳳仙郡下雨,“天蓬元帥”月宮裡調戲嫦娥,神仙們總是縱容畜生下界作妖等等。

即使法力無邊的佛祖,也不是“六根”清淨,玉帝求助如來佛祖鎮壓了孫悟空後,舉辦了一個“安天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如來佛祖瘋狂收禮,各位大仙紛紛獻上奇珍異寶,王母娘娘更是把蟠桃“傾情”相送。唐僧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西天,真經將要到手的時候,如來的兩個弟子阿難、迦葉給他們看完了經,問唐僧:“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竟敢厚顏無恥地索賄!

這些何嘗不是當時官場的通病?為了個人享受殘害壓榨百姓,仗著權勢欺男霸女,不加管教縱奴行兇,問案、人事等各方面處事不公,徇私舞弊,收受賄賂等等,正是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

看似道貌岸然的神仙,在吳承恩的筆下,基本都是卑鄙無恥的。因為所謂的神仙,就是人間腐敗官僚們的影子而已。


綠葉小杏


在《西遊記》裡,之所以很多神仙沒有道德和遵守法規,是因為這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人生遭遇、以及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



一、吳承恩人生坎坷受挫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卻在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時期中舉為歲貢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浙江長興縣丞,不久辭歸。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換而言之,吳承恩在官場上或與長官不和,或是受到他人誣告和排擠,而“拂袖而歸”。也許吳承恩沒想到,自己聰明好學、博覽群書,身懷仕途之心,原本想可以憑藉才華在仕途上一展風采,建立一番功名,卻不曾想到落下了一個失意而歸的困頓下場。

面對著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的人生,吳承恩卻也是無可奈何。



二、吳承恩所處的環境不明朗

吳承恩當時所處的時代,也就是嘉靖皇帝時期,尤其是嘉靖後期,嘉靖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

尤其是誤用首輔嚴嵩等人專國二十年,一手遮天,致使朝廷言路閉塞。各級官吏胡作非為,吏治敗壞,殘害忠良,許多功臣、直臣遭殺害、貶黜,百姓賦稅加重、生活苦悶。

吳承恩由此對當時的社會現實不滿,通過運用神話和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的憤怒。吳承恩也曾自言: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結合以上兩點,再回頭看《西遊記》裡的一些神仙沒有道德和遵守法規,就可以發現。吳承恩表面上是寫對這類神仙的不滿,實際上是對嘉靖時期一些官員胡作非為,敗壞道德、法紀的影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