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年輕人喜愛的親戚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身為家長,你是否發現這樣一件事情:只要你跟自己的孩子說去親戚扎堆的地方做客,他們鐵定立馬會擺出一副“苦瓜臉”,神情就跟奔赴刑場差不多的莫名“悲壯”。

不要以為他們就只是認為那種地方不好玩、沒意思而已,說得透徹一底,其實在許多晚輩後生潛意識當中,只要提起“親戚”這個詞,他們直覺就會心生排斥與反感。

不被年輕人所喜愛的親戚們,究竟在他們心目中是一種什麼的存在?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探討探討這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吧。


不被年輕人喜愛的親戚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一:年輕人認為長輩親戚們的價值觀太過趨同與刻板

正在讀大二的陸嘉穎,總算過了個比較清靜的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平常年份的時候,親戚們特別喜歡串門、聚餐,每到那種時候,她就覺得無比受罪。不管是呆在自己家裡、還是去到別人家中,都有種度日如年、如坐針氈的感覺。

當然,她也承認,通常這種時候,都能吃到比平時更豐盛的飯菜,可是現在也沒聽哪家缺吃少穿的,這一點對於她起不到半點誘惑力。況且,這種場合,一到開飯的時候,就是在場年輕人最感到難受、尷尬之時,包括她也是如此。

至於原因嘛?主要就是在坐的各位親戚與長輩們談論的話題全都不是年輕人愛聽的,讓她覺得他們與自己不是存在於同一世界的品種。

老一輩人喜歡討論時事、社會大事、民生、家庭及與婚戀相關的所有事情。這些並不稀奇,可讓年輕人反感的是,他們所看待事物的觀點、所支持選擇的立場令自己琢磨不透,既理解不了,也無法苟同。

在她看來,老一輩因為上了些年紀,一路走來既沒接受新的知識、又懶得接收新的訊息,導致過往歲月生活水平與社會大環境共同造就的時代烙印深深刻在其內心的觀念已經定型,腦筋僵化、觀念陳腐,與年輕人看待一切的角度存在極大的不同。

可問題是,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已與時代嚴重脫節,還自翊經歷豐富、閱歷豐富,處處都能充當年輕人的人生導師,這讓年輕人聽了之後就難免感覺有點彆扭了。

比如他們依舊沉迷於鐵飯碗與編制,認為的有出息就是找份穩定“旱澇保收”的工作,也會拿此來激勵與評論家族當中的所有孩子。當然,能夠當官就更理想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周邊所有混得好的人,都是當官的,要不就是家裡有人當大官的背景。

至於其他那些新興的、小眾一點、他們全然陌生與沒有接觸過的事業,比如:自由職業者、旅遊從業者、互聯網相關所有領域等等的從業人員,在他們看來,這些全都是不務正業、想走歪門邪道的人,都是註定會一事無成的無業遊民……

想必看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年輕人之所以不喜歡親戚,就在於他們認為長輩們的價值觀太過趨同與刻板,他們習慣性崇拜權利遠大於認可與崇拜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而年輕人聽不進去這些,也與對方沒有共同的心理認同感,自然不願久呆,因為會讓自己難受。


不被年輕人喜愛的親戚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二:年輕人認為親戚大多喜歡拼孩,這讓他們覺得既反感又頗有壓力。

與陸嘉穎一樣不喜歡走親戚的還有現在19歲的蔣奕凡。他說自己最煩的一點就是,只要每次親戚們聚在一起,就會將話題轉到自家及別家孩子身上,說個沒完沒了,也比個沒完沒了。

什麼“我孩子將來一定要考清華北大,別的大學在我看來都是雜牌軍。”什麼“我孩子畢業就得考公務員,此外就是去國企或去外企,反正我們接受不了他有別的選擇。”……

聽得多了,他也就總結出來了,在老一輩人心目當中,是存在一條根深蒂固的鄙視鏈的。他們特別熱衷拼孩子的成績與文憑,一致認定博士優於碩士,碩士優於本科,本科優於大專,大專以下羞於啟齒,爹媽跟著丟人。

至於工作方面,公務員最理想,國企與外企也讓家人臉上有光。如果此外還能有點權勢,能為自家親戚們多辦點實事,那這樣的孩子就是人中龍鳳、最值得他們稱頌與表揚的對象。

蔣依依高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與親戚們覺得有出息的孩子相差十萬八千里。他之所以不喜歡走親戚,主要就是因為親戚們太喜歡拼孩,他的父母覺得在親戚面前沒了面子就會回來數落他,這讓他覺得既反感又頗有壓力。

每個人都未必知道自己今後會怎麼樣,所以能做到的也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罷了。對於不尊重真實的個體差異,一味按照自己的審美及價值觀來隨便非議與打擊別人自信心的人,恐怕世間沒有人能愛得起來。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又普遍認為,人生不只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自己活得痛快比完全實現父母的期待更重要。長輩們想要的生活,得自己去實現,年輕人也有自認為更為重要的價值要追尋。可他們知道與親戚們說不清,只會遭到對方“群起而攻之”,所以便自然只想躲開。


不被年輕人喜愛的親戚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三:年輕人認為親戚們愛用自己的標準強行綁架孩子,這點特別令人無語。

還有一點很令年輕人苦惱的就是,幾乎所有的長輩親戚們,都特別愛用晚輩得聽話、孝順的方法,逼著家中的孩子完全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如果有人敢膽提出質疑或者有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與做法出現,那在親戚們的口中,對方就是不聽話、不上進、不懂事,讓他們操心的不孝子孫。口徑極其一致,判斷極其武斷與較真且不接受任何反駁。

像今年25歲的楊依吧,現在更多承受的就是親戚們的催婚。在他們看來,不管男女到了年紀,就得趕緊抓住一切機會談戀愛結婚生娃,一旦過了30歲,就是菜市場裡黃昏剩下的爛菜葉子,白送都沒人要之類的。

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也就三年,自己並不著急,覺得這種事情得看緣分,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有時候就跟他們辯論兩句,說:“時代不同了,結婚是人的一種選擇,但不是人的一種責任。”

結果,接下來就是一場眾口一詞的批判大會在等著她。所有親戚都說她不能這麼自私,結婚生子是每個女人必須要完成的事業,否則自己丟人,還連累祖宗家族一起臉上無光什麼的。

然後藉著這個話題,親戚們又開始討論起當今社會的“怪現象”起來。總之什麼丁克族、不婚族、同性戀等等,全都是他們嘴裡的“死變態”需要被趕盡殺絕。人生本來應該可以有的不同可能性,全體被他們否認了。

總之在親戚們看來,家中的孩子能有份他們覺得滿意與體面的工作,再嫁或娶個好人,生一、兩個孩子,人生就圓滿了。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邪門歪道,都是不服管教。

可年輕人卻因此認為親戚們愛用自己的標準強行綁架孩子,這點特別令人無語。他們覺得每個人都有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自由,過得好還是不好也只與自己相關,其實他人是無權干涉的。抱著這種看法與人生態度的年輕人,自然接受不了親戚們的指手畫腳,因而“敬而遠之”就成為了年輕人最好的選擇。


不被年輕人喜愛的親戚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一個時代構築起的社會大環境、整體思維模式、價值觀是相差不大的,這才是為什麼不同的年齡層之間會有“代溝”產生的原因。年輕人與他們的老一輩的親戚之間,看待整個人生與世界的角度都完全不一樣了,自然不可能產生共鳴與和諧。

年輕人礙於自己的輩份,不可能對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與人生態度進行有效干預,但老一輩人卻又認為自己有權利要求自家的晚輩按自己認為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還上升到了這是為了他們好,也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的高度。

這樣一來,苦不堪言又無法長久忍受的年輕人,就只會越來越下意識排斥與他們見面,不給對方抱團強行灌溉他們自以為對的一些人生理唸的機會。

在年輕人心目當中不被喜歡的親戚們,就是這樣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看過之後大家是否也多少有那麼一點認同與啟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