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根脈魂是什麼?

用戶3650012987792751


文化的根脈之一《甲骨文》

120年,人類壽命的極限,然對三千多歲的甲骨文而言,不過彈指,歷久彌新。

歷經三千年,從沉睡地下的文獻遺產,到學者書齋的拓本卜辭,再到躍動雲端的數據圖檔,甲骨文真實傳遞了上古中國穿越數千年而不朽的基因奧秘。

走過雙甲子,從摩挲掌間的古董珍玩,到享譽世界的文化瑰寶,再到舉世矚目的國際顯學,甲骨文一路見證了近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週年時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今天,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年之時,讓我們重溫那些發現與發掘的驚世過往,致敬學者釋讀與研究的卓越成就,講述契文記載與蘊含的歷史真相,樹立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中國自信。

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

安陽,小屯。

這個曾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因為殷墟甲骨文1899年在這裡被發現,而聞名於世,可謂“一片甲骨驚天下,蕞爾一邑震寰宇”。

此後,這裡陸續出土了大量都城遺址和以甲骨文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加上小屯的地望與《史記》中的記載“洹水南殷墟上”相吻合,進一步證實了以小屯為中心的洹濱一帶,就是商王盤庚所遷的殷墟。

殷墟是我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自盤庚遷殷至公元前1046年帝辛覆亡,共經8代12王,歷時273年。然而在20世紀以前,因缺少同時期文獻史料和物證,西方學者一直質疑商朝的存在。重鬼尚祖的殷商因此充滿神秘色彩,殷墟的具體地點更無人知曉。

甲骨文的發現,猶如一道霞光,劃破歷史長空,照亮了這座沉睡三千多年的古老都城。藉助甲骨上的卜辭刻辭,我們得以與商人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緩緩揭開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紗。

作為我國地下出土的最早成文古典文獻遺產,殷墟甲骨文與敦煌石室經卷、西北流沙墜簡、明清大內檔案並稱中國近代文化史料四大發現。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正是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描繪了中華文明發展的精神脈絡,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甲骨文在1899年被發現,帶有偶然中的必然。有一種說法被廣為樂道。相傳,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到中藥房抓藥,意外發現了一味藥材“龍骨”有很多劃痕,類似篆文而不識,後經研辨發現了甲骨文。

經考證,這種頗具戲劇性的傳說並不可靠,倒是古董商把“字骨頭”拿給精通金石之學的王懿榮鑑定,更為可信。憑其深厚學養與慧眼,王懿榮認定該文字“確在篆籀之間”,並重金收購數千片甲骨。

如果說王懿榮是甲骨文發現第一人,有肇始之功;那麼,收購王懿榮所藏甲骨的劉鶚(字鐵雲),堪稱甲骨文著錄第一人,奠甲骨研究之基。1903年,劉鶚從自藏甲骨中選拓1058片,編成第一部甲骨文拓本著錄書《鐵雲藏龜》。從此,甲骨文聲名大噪,身價倍增,不僅是每字“價銀二兩五錢”的天價珍玩,更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財富,吸引更多學者投身研究。

甲骨文研究早期,羅振玉當屬首位功臣。在親家劉鶚家裡,他第一次見到“龜板”,甚為驚歎,“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洩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此後,羅振玉首先探明小屯為甲骨的出土之地,而且在甲骨文收藏、整理、刊佈、考釋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120年後的今天,甲骨文已如學人所願,流傳,悠遠。甲骨文考釋邁入大數據時代,甲骨文承載的殷商奧秘逐漸被揭開,甲骨學已然成為海內外矚目的國際顯學。

漢字源頭

甲骨文中的“象”,長著長長的鼻子和健壯的身軀,惟妙惟肖,這是象形字;“酒”是將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構成會意字;“徉”由形旁“彳”和聲旁“羊”組成形聲字……

商人以其觀察力和想象力,將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為,創造成一個個表意字符,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便是現代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已知的中國最早成體系的成熟文字,其中蘊含了漢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總結的漢字構造“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體現。

——甲骨文奠定了漢字的方塊形態和發展的基本框架。從甲骨文發展到金文,字體漸趨劃一,行款也趨整飭,字體字距日趨均等。郭沫若評價其,“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

——甲骨文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其形體結構蘊含豐富古代文化信息。比如甲骨文的“男”字由“田”和“力”構成,“力”的字形像一種耕地農具。這說明,創造“男”字時,中國已進入農業社會。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老文明都曾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然而與殷墟甲骨文並稱世界五大古典文字的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瑪雅文字,都與它們所代表的文明一樣,湮沒進歷史長河而先後失傳。唯有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體系和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依然煥發出勃勃生機。

“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別,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先哲歸納的一些觀念也一直延續到現在。這種幾千年連貫發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見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透過我們今天書寫的橫豎撇捺,彷彿可以窺見祖先契刻在甲骨上的一筆一畫。那些先輩所珍視的思想、情感、知識和經驗,藉助一個個字符的傳承演變,一輩輩綿延,一代代流傳,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

文化根脈

“星率西”,這是甲骨文中記載的迄今最早的流星雨記錄,意為所有星星都向西快速運動。

甲骨文是我國商朝晚期使用的占卜記事文字,在出土的15萬多片甲骨中,不僅有流星、日食、月食、彩虹、驟風這些自然天象,更多內容涉及三千多年前的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會構成、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飲食宴饗等日常生活,是研究中華文明史、追溯國家起源、尋繹中國思想淵藪的寶貴史料。

20世紀20年代,疑古辨偽之風大興,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經“古史辨派”學者的一番考據,所剩“只有千年了”,甚至連屈原的存在都屬疑辨之列。

就在中國上古科學考古資料極端匱乏之時,甲骨文的出土及其所承載的殷商文明,猶如一盞明燈,使史學界擺脫過度“疑古”的困境,並走上“釋古”“考古”的道路。

甲骨文發現之前,我國古書記載的上古確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即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公元前1300多年前的甲骨文,無可辯駁地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近五個世紀。

這背後,得益於甲骨學者的創造性研究。1917年,王國維在其所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考》中,遍徵古籍,對照卜辭,不僅證實了《史記·殷本紀》所記載的商王世系可信,指出其所列“有商一代先公先王之名,不見於卜辭者殆鮮”;還糾正了《殷本紀》所列殷代王世的個別錯誤,如“報丁”應在“報乙”“報丙”之後。自此,晚商以來的中國歷史被證實為“信史”。



中外詩書畫


世界文化的根脈魂是什麼?世界各民族由於歷史、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燦爛文化,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獨立性,同時也具有共同的個性,所以尋找世界文化共同的根、脈、魂,還是可查和可言的。

中華民族的文化的根是神州大地及生活於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民,脈是中華光輝燦爛的歷史,魂是儒釋道精神。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的更加光耀世界。

西方文化的根是歐州的土地及其殖民地,脈是西方發展歷史及征服殖民地的歷史,魂就是一部《聖經》,是《聖經》成就了西方文化。

那麼,世界文化的根脈魂是什麼呢?世界文化的根就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們,脈就是地球自有文明以來的整個歷史,魂就是整個地球上的各種偉大的哲學與宗教思想,這裡主要指的是嚮往光明與文明的偉大思想。

人類是在不斷嚮往與探索光明與文明中前行的,這光明與文明的最高標誌就是人類的共同幸福,共同走向富裕,共同走向那理想的世界中去。儘管由於人的自私,是得這道路變的曲曲折折,但那理想的世界終將會實現。

世界文化也如人類歷史一樣,會走向共同,走向更加光輝燦爛。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世界文化的根脈魂,是共生,共存,共贏。

共根,是生命的共同本源,一切能生髮生命的資源,都是世界文化的根。

共脈,是生命共存的方向,世界文化的發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其必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發展就是世界的未來。

共魂,是生命的共同追求,它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共根,共脈,共魂,決定著世界文化的盛衰,也是一切文明的期待。

一己之見,僅供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