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胆小鬼",没有人是生而勇士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最近抽空看了这部被人吹上天的电影,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感慨这部电影是好电影。

确实,从电影美学的观点看,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远远要比什么网红电影,爆米花式的电影要好的太多。制作精良的电影,往往离不开优秀的演员,优质的剧本,充分的画面张力,这部电影也确实做到了。

但是看完之后,我的心情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片中的一位位人物,在我的脑海深深挥之不去!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影片开头以一群赴沪支援的保安团开头,却与日军遭遇,面对正规日军,乡勇面对虎狼一般的日军一触即溃,最终在“四行仓库”以逃兵的名义被收留。

这一群人在剧中可能并不讨喜,因为他们不是英雄。

没有我们对于英雄的定义。

无畏,勇敢,舍生忘死,他们都没有。

他们贪生怕死,他们毫无斗志。

但是当我看到这一群人的时候,想的却是,这才是一群正常的人,符合正常的人性。

没有什么大无畏的说教,在战争面前,人人都想活,但是人人又不得不赴死。

剧中可能最具争议的人物就是“老算盘”这个人物,他畏死,贪财,面对必死的境地,他不断的寻求生路,可能对于观众来说,一定对其行为不齿,但是如果我们置身其中,谁敢保证自己不是如此?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活着还是死去,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穷途末路,谁都可以成为英雄

面对日军的攻城,每个人都无法幸免,攻破仓库是迟早的事,而一但处于这种地步,抗争是作为英雄去死,而不抗争窝囊的死去,想必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都知道如何去选择!

在影片中,最让人震撼落泪的,想必大家和我一样,是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为牺牲,决意赴死。

看着一个个战士,抱着手雷和炸药包,在吼出自己名字之后,义无反顾的跳下,我敢说每一个观众都为之敬佩与感动。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普通人在末路,也可以爆发出他们以前不曾拥有的勇气。

英雄的不幸,是处于一个不幸的时代

影片到末尾,应该是最令人揪心的。

影片中一直夹杂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的时候,黄浦江对岸的戏曲舞台,演绎的是《走麦城》,然后在经历河对岸的将士前仆后继的抗争后,悄然换成了《长坂坡》,其中深意,想必大家都明白。

在淞沪会战的节节败退背景下,当时的人们心中对于这批将士定义是败走麦城的关羽,心中的情感是可怜和同情。

当时人们心中的是事不关己,只是看到同胞受难的同情和悲愤,而无一人敢于在面对仇寇时反抗,这是多么可悲的!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一方歌舞升平,一方穷途末路,鲜明的对比下,更显得可悲和可笑!

可悲的是,战士的浴血奋斗,可笑的是同胞的冷血麻木!

当时的人们好像都成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每个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了西方列国的笑柄。

而这场浴血奋战,只为了在国际上争得同情和支持,就需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之付出。

剧中的一面旗帜,在西方列强眼中,可能还比不上日本给他们画的大饼。

这面旗帜的树立,虽然对于西方列强无关紧要,但是对于处于对岸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火种,是燃起熊熊怒火的导火线。

也许当时人们的心中一定会回响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必不会亡,中华大地依旧有希望!”

而在影片中,从《走麦城》到《长坂坡》,也是人们对于这一群英雄的无声肯定。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没有人生而无畏,要看他面对的是什么!

看完这部影片,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情。

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危机,相信谁都可以说一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八佰》观后感:英雄其实都是

纵观泱泱华夏五千年,岂是一倭寇可撼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