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空軍英雄

致敬空軍英雄
致敬空軍英雄

中國航空博物館雕塑景觀群濃縮了人民空軍近70年的輝煌歷史,也是中華民族飛天夢想和遠大抱負的形象展現。它以雕塑藝術的沉著、雄渾的表現形式,成為中國空軍重大節慶活動和對國民進行國防教育的場所,也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可以體會空軍歷史、與英雄心靈交流的地方。

無論是紀念日,還是平時,總有社會各界人士絡繹不絕來到英雄牆下,祭奠英靈。沿著英雄大道,讀牆、品像、觀碑,走進空軍歷史深處,與英雄心靈相通……

致敬空軍英雄

讀牆:景觀的空間敘事

傾訴與落淚意味著心靈與心靈間的交流,這裡是一個可以親近歷史和英雄的地方。

2009年初,空軍黨委決定在空軍成立60週年之際,在位於北京小湯山附近的中國航空博物館,興建英雄紀念牆等雕塑群——為中國空軍重大節慶活動和廣大民眾提供一個緬懷英雄的場所。整個雕塑景觀群依地勢而建,分佈在館區的南北軸線上,長380米,寬60米,從南向北依次為藍天魂英雄牆、英雄大道群雕區和利劍主雕區三塊雕塑景觀區。

如果將整個雕塑景觀比喻成一篇文章,那麼藍天魂與英雄牆就是標題和主旨,長長的英雄大道就是紮實的考據與豐富的說理,最北面拔地而起的利劍就是文章的總結與昇華。

雕塑景觀對稱的佈局營造了崇敬和肅穆的氣氛,三個功能區層層展開,組成豐富的敘事空間:由歷史到未來,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將參觀者導入濃重的空軍文化和歷史氛圍之中,使之經歷一次心靈的審美和盪滌過程。

英雄牆主要為石刻雕塑,外觀為紅色,內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幹掛石材,分左右兩部分,像張開的雙翼。左側牆體鐫刻著1700多名空軍成立以來空勤人員烈士和犧牲的飛行人員名單,右側牆體鐫刻著200多名被軍委和空軍授予榮譽稱號的英模人物的名字和稱號。英雄和英模是空軍飛翔的雙翼,他們分別以捨生取義與忘我奮鬥的方式,使個人的精神品質達到了人民空軍的精神制高點。

英雄牆前面的“藍天魂”雕塑高15米、寬23.6米,以“旗幟”為背景,鐫刻有代表性的戰績時間、有紀念意義的時間,以及“風箏”、“抽象航空航天器”等符號,背面長城浮雕之上,鐫刻著空軍作家韓靜霆撰寫的碑文:

……霹靂編隊來如電,神威導彈射天狼,崑崙雷達撫日月,雄鷹試飛銀河旁。天降神兵,又攀幾座上甘嶺;大漠礪劍,幾多辛苦問胡楊……對黨無限忠誠之今日空軍,秣馬厲兵,青春激揚,在夢開始之處築夢,向無際無涯之空天制高點展翅翱翔!

“旗幟”背景前樹立三代飛行員石刻頭像,頭像採用5塊整石手工雕刻,總重160餘噸。駐足三位飛行員頭像,他們果敢英武,氣勢磅礴的表情攝人心魄。最左邊的代表空軍早期的飛行員形象,下頜略收,嘴唇微微向下撇,雙目深陷,兩眉緊鎖,面部稜角分明,雕像突出了其剛毅、嚴肅、認真的性格特徵;中間的飛行員望著遠方,口緊閉著,眉宇略鎖,顯露出嚴肅而又堅決的表情,彷彿對勝利充滿了信心;最右面的是新一代飛行員,雕像突出了他的智慧和從容,他頭戴新式飛行裝具,前額突出,頭部微仰,嘴角微抿,眼睛望著遼遠的未來,自信中透出果敢和堅強。整體三位飛行員面目並未有過於煩瑣的精雕細刻,線條簡略,塊面堅硬,有很強的體積感和質量感。

眼神是精神的窗口,三代飛行員的眼神和表情有著微妙的不同。左邊一個,應該是抗美援朝空中拼刺刀時期,幾百米的距離飛機撞飛機,眼神非常集中,其面孔也稜角分明;中間的表現的當代的飛行員,巡視祖國的藍天,超視距打擊,眼神往前看,表情也舒展一些;第三位,是未來空天時代的飛行員,抬頭,看得更加遼遠,目光很從容。整體看來,這三個人的沉重、厚實和緘默,凝聚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力量。

藍天魂塑像前寬闊的英雄廣場中央,V字基座依託臺階而建,上面是五角星形的火炬,一簇生生不息的“勝利之火”在跳動,寓意英靈永在,周圍是八個鎏金大字“信念、使命、責任、榮譽”。設計師張宇彤表示這樣的設計與藍天魂意斷筆聯,融合一體。

致敬空軍英雄

品像:雕塑的身體修辭

順著藍天魂三位飛行員的目光,英雄大道11組銅鑄群一覽無餘。最北端的利劍雕塑直入雲霄,它沉穩的褐色和氣衝霄漢的外形,使人的視線集中。而其後的航空博物館綜合展覽館的圓潤外形又緩和了利劍高挺而銳利的線條。

漫步英雄大道,就像走進了中國空軍歷史的時光隧道。這條180米、寬24米大道是雕塑景觀群中連接空軍英雄歷史與勝利未來的精神主線,雕塑以典型英雄群體為原型,反映百年航空史和空軍60年輝煌歷史形成的空軍精神。中間是以“中國航空之父”馮如為開端的11組鑄銅雕塑。

統觀這11組雕塑,作者並沒有十分細膩地刻畫肌肉的紋路,而是用相對簡略轉折的體面,顯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整個人體線條粗獷而流暢,加上自然光線的照射,明暗起伏強烈,充滿力量感和激越的生命律動。

馮如邁著有力的大步站立在大地上,全身上下散發著力量與信心,充滿著一股堅不可腿的英雄氣概。雕像飽滿、堅實,象徵中國航空史有力的起點。此後幾組雕像表現早期中國共產黨派共產黨員到孫中山在廣州創辦的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東北老航校 “馬拉飛機”,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湧現出的一大批戰鬥英雄等情景。從第五組神威導彈開始,依次藝術再現中國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機務人員、雷達兵、空降兵、航空兵等空軍各兵種充滿自信、勇於獻身、不辱使命的精神風貌和英雄氣概。第十組制勝空天。通過軌道、衛星、航天飛機、空間站等元素,表現空軍順應趨勢,維護國家空天利益的願望。最後一組是充滿浪漫色彩的“放飛理想” ,以“父托子”和“紙飛機”的造型,表現對未來的美好寄託和無限追求。

在記者眼裡,這組雕塑中的人物動作和肢體語言,構成了一種具備神聖感和理想化的身體修辭。在身體修辭的具體敘述中,雕塑的尺度、大小、體量、構圖都十分符合英雄式樣的身體邏輯:強壯的肌肉、高大的身材、堅實的胸膛、堅毅的眼神……他們是沉著而高貴的。

雕塑的身體修辭略帶誇張意味:這些英雄形象大多重心上升,抬頭挺胸,雕塑身形與真人大小相似,能夠調動起參觀者的身體認同,使人產生親近。作為參觀者,你對英雄的全部想象都可以得到滿足,諸如:偉岸、莊嚴、氣魄、勇敢、堅強、倔強。

在剔除了平常人體中各種偶然的、個別的、暫時性的情緒、表情、姿態、動作之後,一個個充滿韻味和力量感的光輝的瞬間脫穎而出。比如機務人員那組,雕塑並沒有直白的讓夏北浩和他的戰友們修飛機,而是表現他們目送飛機,夏北浩拿著懸梯,遠眺飛走的戰鷹。後來很多空軍機務的同志看到這個雕塑後跟我握手,他們很滿意很感動啊。”

大多數塑像還具備很強的戲劇化舞臺效果。比如空降兵小木嶺救援那組,英雄揹負著災民,扭動剛健身軀,伸出有力的手臂像閃電一樣直指前方。兵器和身體被放置在一個情景當中,共同完成了對履行使命、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等主題的宣示。同時,也暗示身體,只有在履行使命中才能產生最大化的力量——粗壯的肢體,凝重的表情,圓睜的雙眼,指向的是堅定的立場和熱情的工作態度。兵器以及和其一起的人物形象體現的是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當下困難的克服,對高遠目標的追求,最終這些要素都充滿動感地有機融合,昇華為一種精神,並將調動起參觀者的心理情緒。

縱看11組塑像,空間上的排比指代了一個軍種的發展史和心靈史,參觀者的歷史感也會被調動起來:從空軍初創時的篳路藍縷、到“馬拉飛機”的艱苦卓越,再到抗美援朝的鐵血征程,然後高標準地完成日常任務,乃至胸懷大志矚望空天。

黑格爾說過:“雕刻把精神本身表現於在本質上適宜於表現精神個性的肉體形象,而且使精神和肉體這兩方面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於觀照者的眼前。”這組雕塑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致敬空軍英雄

觀碑:中國空軍的精神表情

來到英雄大道的末尾,看到“放飛理想”這組父親託著孩子,孩子拿著紙飛機這充滿諧趣的一幕,發出會心的一笑。然後,仰望,體會這組雕塑群的高潮所在——一座高近40米的“利劍”。“利劍”主雕塑的兩側各有6根圓柱守衛,中間懸掛了10枚功勳獎章。

這個冷峻、挺拔的古典兵器,展現一個軍種豐富的內涵,成為制勝空天的精神圖騰。這種崇高的態度讓人感到一種對未來勝利的期盼與自信。在此,中國空軍成立以來所有的艱苦與輝煌,被歷史的理性和藝術的沉著所昇華。

設計師張宇彤說,“這是中國空軍的精神表情。”

選擇什麼樣的符號,一位空軍首長的話給了張宇彤啟示,“應該是很高的,像羅馬柱一樣。”張宇彤曾想過中國傳統的斗拱,作為一種力量形式支撐著祖國的藍天。但最終,他選擇了利劍。

指向藍天的利劍能充分地給人一種“制勝空天”的信念召喚。劍可以代表勇敢、理性、卓越,這與空軍的特點非常貼合。

統觀這組雕像群,既有比較完善的形式語言,同時又有著強烈的精神指向。雕塑本身同環境結合為一體,無形之中使得雕塑具有了最大意義上的空間體量,山體、道路、飛機、綠色植物都成為了雕塑景觀的一個部分。

藍天魂上的中國風箏符號與孩子手裡的紙飛機,體現了雕塑者的浪漫和人文關懷。這也許是這組軍事雕塑中比以往略有突破的地方。溫克爾曼形容的古希臘雕塑藝術是“高貴的單純與偉大的肅穆”在此得到了印證。如同在激越的進行曲中,加了一些輕快的行板,參觀者從中可以找到一些親近的因素。要知道,“走在雕塑旁邊和走在雕塑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主觀體驗。

回到英雄牆,時值黃昏,當人們漫步在藍天魂紀念牆,嘴裡噙著這些英雄的名字的時候。陽光就在它上面流動、婉轉、漫射,停留片刻,又緩緩地順著雕像的臉頰滑落——就像是歷史對英雄的撫慰……

編輯:李 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