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如何教育孩子,是千家萬戶都要面對的話題。

很多家長以為,只要把孩子送到了學校,那老師就是全權負責人。

殊不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根基所在。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談到家庭教育,懲罰孩子,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懲罰孩子才有效,變成了家長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被父母管教過,。

有的家庭,打罵孩子是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孩子被罵慣了,打皮了,打罵也就失去了管教的意義。

我應該是個幸運兒,因為,在我的記憶中,只捱過父親一次揍。

可就這一次,卻讓我銘記了一生,全因了父親懲罰我時的———儀式感。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01 我所感受到的懲罰的儀式感

那時的我,大概五六歲的樣子。

捱打的原因是,我沒有跟家裡人說一聲,就跟著一群小夥伴去看露天電影了。

害得父親發動了所有認識的人找我。

找到我後,父親沒有罵我,更沒有打我,只是陰著一張臉,把我帶回了家。

吃飯,收拾碗筷,打掃,一切都如同往常,當時我以為,僥倖得以逃脫責罰。

等一切收拾停當,父親把我叫到面前,我才知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他用非常平靜的語氣說,趴到床邊去。

接著,他踱到裡屋,打開抽屜,拿出戒尺,走向趴在床邊的我……

這一切,不慌不忙地發生著,完全沒有腥風血雨,大吼大叫。

打了六下後,他用依舊平靜的語調問我,知道為什麼捱打嗎?

我使勁點頭:我不該不跟家裡打招呼就跑出去玩。以後再也不也會這樣了。

父親點點頭說,去喝杯牛奶,上床睡覺。

期間,沒有歇斯底里,更沒有咆哮吼叫,卻讓我銘記一生。

這就是平靜的力量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02 懲罰的儀式感:家長更冷靜、更理性

這是我唯一的一次捱揍。

之所以每個細節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一切都是在清醒而不是混亂的過程中發生的。

每每回想,不得不佩服父親的冷靜和理性。

我見多了一語不合,就劈頭蓋臉把孩子一頓揍的父母。

更有報道,孩子被活活打死!

試問,孩子能犯多大的錯,要以命相抵?

在懲罰孩子前,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自己現在是理性的嗎?

我懲罰孩子的目的何在?

我的懲罰方式能達到其目的嗎?

可惜,有的家長,自己已經被氣瘋了,已經不可能理性考慮任何問題了,因而,他的懲罰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他們試圖通過打罵孩子來平靜自己。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03 懲罰的儀式感:孩子通過自己的過失得到成長

其實,對孩子而言,父母理性的懲罰,具有更大的威力。

劈頭蓋臉一頓,來得快,去得也快,孩子只是皮肉上受苦罷了。

我相信,父母懲罰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們皮肉上受苦,而是為了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再犯。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天從小學回家的一路上,是如何忐忑不安的。

好容易到家了,該落下的鞭子仍沒有落下,我的忐忑也就持續著,直到父親將我叫到面前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種解脫。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逃逸在外的犯罪分子,落入法網的那一刻,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其實,絕大部分人,在他們犯了錯,或犯了罪之後,他們的內心也是備受煎熬的。

延遲的懲罰,非但不能減輕,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負疚感或罪惡感,給了他們反思反省的時間。

這對他們深刻認識自己的問題,約束自己日後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愚蠢的父母,打罵孩子,只不過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這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而高明的父母,懂得給孩子時間讓他成熟,成長。

只有心甘情願地接受懲罰,才可能痛改前非。

有時,源自內心的愧疚比肉體的懲罰更有力量,也只有這樣的懲罰,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04 懲罰的儀式感,愛是根本

我執拗地認為,孩子的問題,一定能從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從小被家暴的孩子,或遭遇不公正對待的孩子,內心一定會埋下仇恨的種子,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懲罰孩子,也要有儀式感

這不是說,不能懲罰孩子。

懲罰的方式至關重要。

首先,懲罰是為了溝通,而不是父母情緒的發洩。

如果覺得自己還沒有控制好情緒,先放一放,等自己冷靜下來再說。

這樣,就不會口不擇言,甚至出口傷人。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懲罰也是愛

孩子犯了錯,父母更痛心。父母的痛心,對愛他們的孩子而言,其本身就是懲罰。

所以,愛,才是最有力的解決方式。

德國詩人維斯冠曾說:

父母與子女是贈予彼此的最佳禮物

這樣的禮物,配得上所有的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