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林丹“下山”的日子:主管教練眼中的弟子是如何面對下坡路的


十幾天前,林丹在國家隊的主管教練李志鋒指導接到了他的電話,不是尋求解惑,而是告知一條訊息——“李指導,我決定退出國家隊了。”

李指導沒有絲毫的意外。

任何運動員在到達頂峰後都會經歷“下山”的那一段,體育界都是如此,林丹也無法逃避這個自然法則。

走下“神壇”的過程其實早在2018年就已經有了端倪——林丹在那一年遭遇了9次一輪遊。

從2010年開始執教林丹,到如今這個節點,他曾陪伴弟子路過光彩絢爛的輝煌之路,更長地是與他一起與時間搏鬥。

人們大多隻注重林丹創造的奇蹟,很少有人關注到這個歷史上最偉大的羽毛球男單選手,是如何從一步步接受失利到與之妥協,並慢慢意識到他已經與過去無所不能的自己告別。

李志鋒目睹和參與了一切,面對無法逆轉的勢頭,他能做的只有讓它來得越晚越好。


陪伴林丹“下山”的日子:主管教練眼中的弟子是如何面對下坡路的


衰退

如果將林丹在國羽的20年分成三個階段,李志鋒指導毫不猶豫地說出了心目中弟子的成熟期——“差不多從2006年開始,到2017年。”

分割在一頭一尾的是他的成長期與衰退期。衰退期從2018年開啟。

林丹的2018年賽季,“一輪遊”成為了主旋律,他先後9次止步於第一輪,讓球迷漸漸意識到“超級丹”褪色了。

一整年的比賽中,能夠擊敗林丹的不再只有頂尖選手,這個陣營逐漸擴充,越來越多的一流高手,甚至是世界排名在100名之外的無名小卒也開始露出稚嫩的獠牙。他們看重能夠戰勝林丹的這份尊榮,嗜血成癮。

1月16日,馬來西亞大師賽,林丹在苦戰71分鐘後以1比2負於印尼選手穆斯托法,這名24歲的選手世界排名只有第110位;10月23日,法國公開賽,林丹面對30歲、世界排名第88位的日本選手坂井一將,同樣以1比2落敗。第一局,林丹還曾以21比9輕鬆勝出。

年底兩次在第一輪中遇到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選手桃田賢鬥,林丹都輸了,但兩次都輸得並不難看——一次在第二局中打到21比23,一週後林丹也曾在桃田賢斗的手下拿下一局的勝利。

李志鋒對新浪體育剖析了林丹在這一年中頹勢顯露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年齡慢慢增大;另一方面,誰遇到他,無論是否戰勝過他,都會充滿動力,尤其是國外選手。”這種感受,不僅是站在場上的林丹能有直觀的感受,即便是坐在場邊的李志鋒,也是感受強烈。

“他們和林丹打比賽,勝了就是賺,是榮耀,輸了也很正常,在這種心態下往往都有好的表現。”

在巔峰期,球場上的林丹可以做到為所欲為,只要他認真,他想贏的比賽就能贏,他想得到的冠軍就能得到;到了衰退期,他的這種能力隨著體能與精力的下降也慢慢消褪。

他開始無法做到在所有比賽中都保持等同旺盛的精力。2017年,他兩次戰勝狀態不俗的李宗偉,顯示了在世界羽壇的餘威仍在。但在其他場次中也會出現此前從未暴露出的問題,比如大比分領先時遭遇逆轉,比如關鍵分打丟、葬送好局。

李志鋒坦承從2018年開始,林丹綜合能力逐漸開始下滑,“從能力也好,速度也好,包括精力,他在這個方面數據都在下降。如果碰到強敵,比如李宗偉,他很想贏的話,會把自己調動得很全面;面對實力一般的選手,在調動得不是非常好的情況下,他就會出現在場上越打越難的情況。”

綜合指標的下落,意味著林丹的絕技能分能力變弱,“強勢的進攻開始不如以前,很多對手開始慢慢地適應了他的打法。”

陪伴林丹“下山”的日子:主管教練眼中的弟子是如何面對下坡路的


接受

林丹一直都很自信,這種自信造就了他在賽場上的霸氣。

但這幾年的比賽,觀眾明顯感受到,他激情澎湃的舉動越來越少了。

接受自己競爭力下滑是需要時間的,李志鋒回憶道:“他輸球輸多了,心裡肯定會覺得不舒服,有時候也會鑽牛角尖,領先的球怎麼贏不下來,就會出現一種陰影。”

在訓練中,林丹也曾刻意地想要保證速度,同時也希望能通過打法意識方面來彌補速度的缺失,“我們教練組感覺他的速度沒有以前快了,他有時候就覺得自己的速度還可以,後來通過錄像分析,確實慢了一點。”

面對無法抵抗的頹勢,再好的心態也都會崩塌。輸了球,林丹不解,下場後會發脾氣;訓練質量達不到理想狀態,他會和自己置氣,情緒易燥。

李志鋒理解弟子情緒的波動,“我們教練也會著急,也這是自然規律,也抵抗不了,不用說國外選手,就連隊內的競爭也很激烈。大家看到他這麼多次的‘一輪遊’,會質疑他,但他在背後的努力、心酸以及加倍吃苦,很多人是看不到這些的。”

輸球次數多了,團隊覆盤比賽的次數也相應增多,林丹心中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都準備充足了,還是會輸?“我們會對失利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也會從訓練方面找原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李志鋒慶幸林丹骨子裡不服輸的勁頭還在,“這是基礎,如果林丹做不到這一點,他實力下滑的速度會更快。”

就像下山的行人,躲不過萬有引力的掌控,“找問題的時間沒有以前那麼快,就算找到,起到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難度倍數增加。”

對職業生涯後期的林丹而言,想用訓練量來維持狀態變得不太可行,“如果增加訓練量,他的身體就會有反應,需要3、4天,甚至一週的時間,痠痛的感覺才會消除。

2019年,團隊改變了策略,試圖增強林丹的體能來緩解場上的降速問題,他時常去田徑場跑步。跑著跑著,他和蘇炳添成為了好友。兩個皆與自然法則抗衡的成熟男人,有了共同的話題。

林丹對體能訓練的自我要求甚高,“他到一個地方,下了飛機就要去訓練;或者剛到一個賽區,放下包,馬上去健身房,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加強體能訓練。”

陪伴林丹“下山”的日子:主管教練眼中的弟子是如何面對下坡路的


理解

從2019年開始的奧運積分賽,林丹打得不太順利。2020年,他在參加的4場比賽中,只贏了一場。

東京奧運會,隊伍最多隻有2名男單選手能夠參賽。諶龍穩居前列,基本佔據了一個名額。石宇奇在受傷後趕在了去年年底回到賽場。

一切跡象來看,林丹第五次參加奧運會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打亂了林丹的計劃。

“全英公開賽後,林丹的想法還是打到最後,盡力爭取,不管希望大不大。但在疫情出現後,東京奧運會推遲到明年,本來他的年齡就沒有了優勢,現在推遲了一年,對他來說有很大的難度。”

在林丹微博宣佈退出國家隊的消息前十幾天,李志鋒就知道了弟子的決定。

“我和他交流了一下,他做運動員,每年每天都在外奔波,家庭方面基本上是顧不過來的,他自己也說,退出國家隊後可以多陪陪家人,我特別理解他。”

這些天,他的腦海裡會不斷冒出過往的片段,關於他的,更多的是他與林丹並肩作戰的畫面。林丹對他而言,是弟子,也是朋友。

多數成功的運動員,都會伴有爭議,林丹也是。

有的人說他為人傲氣,恃才傲物,跅弢不羈。李志鋒認識的林丹則全然不是如此。

“他對長輩、對教練一直以來都很尊重,該有的禮貌從來都不會沒做到位。在人情世故方面也做得非常得體。”

賽場上的林丹,無法回到以前,但他身上的可貴品質,卻沒有被歲月稀釋,“他對自己的高要求,是很多運動員難以做到的,他在訓練時就是能給隊友起到模範的作用。”

生活中的林丹,從未改變過,“他講義氣,講情義,有很多小兄弟一直陪伴著他,他對待小兄弟也向來很慷慨。”

原本,李志鋒在去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林丹想參加東京奧運會,所以我得陪他。”如今,林丹衝擊奧運會失利,李志鋒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已經決定即將解甲歸田。

兩個不同年齡的人都走到了山腳下,他們微笑道別,各自開始新的人生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