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建立了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赤壁大戰之前,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暫時依附了東吳的孫權。赤壁大戰勝利後,周瑜率領軍隊攻打江陵,奪取荊州江北之地。曹操由於戰船被燒,陸上兵士又大部分染上了瘟疫,基本上處於守勢。劉備為了有一塊自己的立足之地,只好親自去見孫權,向他討一個荊州刺史。周瑜認為,劉備是天下梟雄,再加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一定不會長期居於人下,受人支配。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劉備遷移安置到吳郡,大興土木為他建造宮室,多送一些美女和珍奇玩物,使他的耳目感官得到愉悅享受,再把他和關、張二人分開,這樣大事才可以安定。否則,讓這三個人聚集在一起,就像是巨龍得到了雲雨,恐怕水池是容納不了的。周瑜的話說得很清楚,孫權也知道劉備是個英雄豪傑,可他為什麼沒有扣留劉備,反而是將其放虎歸山了呢?[$HR getPages$]

應該是有這樣一些原因:來自曹操的壓力有增無減

赤壁獲勝後,孫權的江東政權應該說是穩固了,地盤有了一定的擴大,兵力也有所增強。不過,這並不能說明“此長”就一定意味著“彼消”,相反,曹操的力量和地盤同樣也有所增長。就是在荊州戰事暫停以後,曹操仍然佔據著原屬荊州的樊城、襄陽,大將文聘等人也仍然在為曹操效力。就對手情況來說,曹操同樣比南下荊州時少了幾個強敵。首先是劉表,他死後,獨立的荊州也就沒有了。其次是劉璋,曹操南下荊州時,他實際上已經向曹操投降,雖然實際上並沒有實現交地交人的情況,但至少這個人可以不用把他當成即刻對壘的敵人。再說劉璋不是劉備,指望他抗擊曹操,簡直是痴人說夢,甚至想讓他牽制曹操都不可能。還有西北馬超、韓遂等人,他們原本就沒有大志向,不過是想佔地為王罷了。如果真沒有了吳、蜀等地,恐怕他們連造反也聯合不起來。

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如果從這個大的方面來看問題,沒有了劉備,即便是孫權佔有了荊州江南全部和江北的江陵等地,形勢也不見的更好。相反,那樣一來,孫權就成了曹操唯一一個必須要消滅的敵人,而其他的如劉璋、張魯、馬超等人,是可以通過任命官員的方式實現招降的。所以說,儘管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權來自曹操方面的壓力一點兒都沒有減輕。

留下劉備,讓劉備在荊州分擔一下來自曹操的壓力,應該是孫權當時最真實的想法。劉備到東吳的京城見孫權,向他要一個荊州刺史當,東吳的大部分人都勸孫權藉機會留下劉備,如前面提到的周瑜等,惟有魯肅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目的是“共拒曹操。”曹操聽說孫權用土地資助劉備,當時正在寫字,一驚之下毛筆脫手落地。曹操曾經說過,天下英雄惟有他和劉備,這大概就是曹操吃驚的原因吧。

荊州尚未安定,劉備難以馴服

《三國志》注引魯肅勸孫權,說曹操初到荊州,並沒有施行恩德確立信義。把荊州借給劉備,是藉助劉備來安撫荊州,從而給曹操多樹立一個敵人,為自己多建立一個同盟者。曹操初到荊州,孫權到荊州不是更晚嗎?他不是同樣有一個施行恩德建立信義的問題嗎?相反,劉備在荊州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早一點,劉表將劉備迎接來荊州,給他增加了兵力,讓他住在新野,荊州豪傑歸附者日益增多;晚一點,曹操進攻荊州,劉備南下經過襄陽,劉琮的屬員有很多人歸附了劉備。在安撫荊州氏族豪傑百姓方面,孫權能和劉備相比嗎?

劉備是天下“梟雄”,不會是“池中物”,這個孫權不是不知道,但他更知道,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劉備“制服”,所以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劉備這個人,早期可能沒有一些驚天動地的舉動,但他每到一地都在默默地做著收攬人心的事情。如徐州牧陶謙死後,屬下公推劉備為繼任者,難道徐州原來的人就沒有想當這個主子的嗎?還有在荊州,劉表死,他的兩個兒子已經不和,老大劉琦為什麼要依附劉備?諸葛亮的事情很能說明問題,他守著劉表不去求官,而非要跟著一個還在依附人的劉備,恐怕他也是看出了劉備這個人一定會獨立幹出一番事業的。要想“制服”這樣一個人,恐怕孫權知道自己辦不到。這種聲望之事可以看成是“軟實力”,它對於統治來說很重要,不過,這些都是潛在的,其作用的體現也可能是長時間的。就當下來說,或者是一件突發事件,一次軍事行動,有可能起決定作用的還體現在硬實力,而劉備同樣具備這樣的硬實力。這種硬實力就是他手下有兵,還有關羽、張飛這兩個當時頂尖的“熊虎之將”。

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曹操南征荊州,劉備想趕往江陵,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截住,後來抄近路趕往漢津,得到了關羽水軍的接應,同時前來迎接的還有江夏太守劉琦。這個時候,劉備和張飛手下多多少少還有一些軍隊,劉琦死後,他的軍隊應該是歸了劉備,有人估計,劉備手下大概有兵兩萬。這就是說,劉備還是有一定的硬實力的。孫權在這個時候要是真的軟禁劉備,關羽、張飛會轉向為孫權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關羽,他有獨立帶兵作戰的經歷,假如說他再得到諸葛亮的輔助,荊州的江北很難說就會歸孫權的東吳所有。即便是關羽不能獨立成事,那麼,無論是憑以往他和曹操的“公誼”還是眼前和東吳的私怨,關羽都不能為孫權所用。將軍的價值在戰場,他們又不會像文人那樣,不受重用就歸隱,在那樣一個年代,關羽不為東吳所用,就必然會成為東吳的敵人。這就又回到了一個原點上,孫權扣留劉備,不但對於來自曹操的壓力絲毫沒有減少,還平白無故多了一個敵人。還有周瑜所說的“讓像他這樣的人來統領”關羽、張飛,不說關羽張飛願不願意接受,恐怕孫權執政的東吳還真難有人同時震得住兩個人。

既然劉備短時間內難以制服,留下他可以為曹操樹立一個敵人,為自己增加一支友軍,孫權所以放走了劉備。同時,有了劉備在上游牽制曹操,孫權還想在下游的合肥有所作為。只不過孫權時運不濟,他先是遇上了蔣濟這個超級膽略的謀士,又碰到了張遼這個超級膽略的將軍,他的這個計劃就無從實施了。

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曹操雖然面臨的形勢是自己一對五,但有了一個正確的判斷再加上一種必勝的信心,曹操始終都能掌握著一對一的局面,而一對一誰也不是他的對手。還有劉備,當時的局面,還有誰比劉備困難?人家就是靠著借來的這塊土地立足,硬是西行奪取了蜀地,打出了一片天地,建立了一個國家,換做是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人,能有這番作為嗎?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跟隨那些已經成功的“主公”而去輔佐一個還在流浪的劉備,就是看到了劉備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遠大志向。這實際上和他自己的標準是一樣的,要做就做到人臣之極,不做就終老林泉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