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追過的《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絕筆

這本書是作者太宰治先生的絕筆。這本《人間失格》幾乎簡短的敘述了他波折的一生。從他幼時成績優異,家庭富足,但因為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他漸漸嚐到這世界的惡意,意圖服安眠藥自殺,未遂。再到他中期再一次燃起對著世界的激情,對找到自己夢想生活的信仰,最後再一次揹負著富貴對貧窮的愧怍,對無力改變扭轉人性的煩躁,對找不到人生意義的絕望,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人間失格》


自閉者

《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讚,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葉藏的影子吧。他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甚至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導師。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人間失格》


自殺

太宰治先生自殺了五次,最後一次才成功。他在書中寫道:“我得死,我必須得死,活著便是罪惡的種子。”他亦是控制不住慾望,他亦是在苦苦地掙扎在頹廢與希望的邊緣。這世間的功名牽不住他,腰纏萬貫亦是留不住他一抹眷戀的身影。他心中深埋著對這個世界的絕望, 他說:“生而為人,對不起。”人的這一生,便是在不斷地探索生而為人的意義並不斷追求,不做沒有靈魂的肉體軀殼。

但是故事中的葉藏並沒有選擇自殺,他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勇氣。”他還說:“一切都會過去的。”他選擇留下去試圖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而太宰治,選擇了投河自盡。

應有的態度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著深淵,不如懷抱溫柔,明媚地活著。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