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編年史:2012年,中國移動就像蒸籠中的白饅頭

2012 年中國移動發展壓力持續加大,當時的情形就像一隻蒸籠中的白饅頭,竭盡全力想要"膨脹",壯大自己,但受限於內外部的種種複雜情況,遲遲找不到有效方法,情況陷入膠著。

中國移動編年史:2012年,中國移動就像蒸籠中的白饅頭

2012年,中國移動營收5604 億元,同比增長 6.1%,淨利潤 1293 億元,同比增長 2.7%。客戶規模7.1億戶,淨增客戶6073萬戶,同比下滑7.4%。

對此,當時資本市場對中國移動的表現充滿失望情緒,認為中國移動表現配不上人們寄予的期待,但如果把那一年的業績放到今天,這絕對是值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地慶祝的。

當年中國移動主要面臨著兩個層面的壓力——

第一,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進一步白熱化,圍繞存量市場的爭奪愈發激烈,而由於3G網絡技術的不力,加上競爭對手有iPhone這樣的"大殺器",中國移動那兩年在客戶競爭上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中高端用戶流失慘重。

第二,互聯網業務的異質替代作用日益凸顯,對傳統通信形成了巨大替代與分流,一個正在崛起的微信成為中國移動頭號天敵,當時所有人都知道產業價值正逐步從管道向內容、從通信網向互聯網、從話音服務向信息服務轉移,但中國移動正在逐漸淪為"管道工"。

與此同時,整體行業下行壓力放大,隨著移動通信普及率的提升,傳統移動通信市場增長空間日益縮小,在種種內憂外患之下,中國移動那幾年的發展確實很艱難,用"舉步維艱"形容也不為過。

這種艱難主要的表現在兩個關鍵指標:一個是arpu,另一個是淨利潤率。

2012年,中國移動客戶ARPU由2011年71元降至68元,延續了下滑的態勢,這是價格戰爭奪客戶的"惡果"。當然,這種態勢一直持續至今,最新的arpu已經低至50元了。

而中國移動的淨利潤率也是每況愈下,自2008年~2012年以來的五年間,中國移動的淨利潤率分別為27.4%、25.5%、24.7%、23.8%、23.1%,顯示中國移動的賺錢能力在減弱。同樣,這種下降的態勢也是持續至今,2020上半年中國移動的淨利潤率已經低至15%了。

在困境之中的中國移動想盡辦法四處突圍,當時中國移動明確了三大最高戰略:全業務戰略、四網協同戰略、移動互聯網戰略。下面站在今天的上帝視角,我們來圍繞這三大戰略簡單談談中國移動當年的得與失。

1. 全業務戰略

當時的狀況下,面對多方競合,擁有7.1億用戶規模的大象,加速快跑顯然不合乎行業發展軌跡,也很難在移動市場上再造一箇中國移動。

因此,當時中國移動堅決走全業務道路:有選擇地發展業務,以集團專線、IDC、融合通信和高端家庭寬帶為重點打造全業務產品體系。2012年,集團客戶擴大至346萬家,其個人客戶佔客戶總數34.5%,集團信息化業務保持增長勢頭,集團專線累計達到78.1萬條。

此外,當時中國移動的全業務的另外一個重點是終端銷售,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市面上支持中國移動3G的終端並不多,中國移動只能自己親自上場去做終端分銷,以此來增加對終端廠商的談判能力,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終端公司。

但是中國移動的終端策略也存在問題,當時中國移動把自家的業務app堆滿了自銷手機的屏幕,但是那些苦心嵌入終端上的那些業務,卻被大部分客戶棄之不用,而下載一個更好的類似業務。中國移動的客戶體驗還停留在傳統的電信運營商時代——客戶用起來太不爽了,但當時的中國移動實在沒有太多精力放在業務app的使用體驗上。

這些都為今天的中國移動的業務格局奠定了基礎,並延續至今。

2. 四網協同戰略

中國移動當時針對"四網協同"的官方定義是:利用2G、TD-SCDMA、WLAN以及TD-LTE網絡各自的優勢,發揮網絡間良好的協同效應,更經濟、更高效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業務體驗。

但其實質的意圖是:由於中國移動3G太弱,為了滿足用戶的數據業務使用需求,同時緩解當時2G網絡上的數據承載壓力,中國移動通過另外建設一張WLAN來提供網絡服務,以此來保留客戶不至於離網,當時大部分力氣都放在了建設WLAN上,提出了百萬熱點建設計劃,並且將WLAN建設、維護、運營和業務發展納入日常工作體系。

這個策略從邏輯上看是對的,但從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和使用體驗上看,這個策略並沒有發揮出預想中的作用,因為一直到4G商用後,2G網絡的利用率才開始逐步下降,砸了重金建成的WLAN網絡的客戶月均ARPU不足15元,別說回報率,連網優成本都不夠。更關鍵的是:不久之後,4G就來了。

WLAN的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00億元,全國建設熱點(AP)高達500萬,但運營了不到兩年,就先後取消新建投資,大幅削減網絡優化費用,正式在2014年遭到放棄,其中一個原因是:衝擊4G業務發展。

當時(2013年)WLAN流量佔據了73.8%,卻貢獻著不足2.6%的收入,如果用戶仍習慣於WLAN網絡,將會嚴重影響中國移動4G業務發展。

不得不說,從經濟價值上看,四網協同戰略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失敗"的戰略。當然中國移動認為,WLAN有效增加了用戶黏性,這一點的價值就不太好評價了。

3. 移動互聯網戰略

當時移動互聯網是個風口,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這上面,包括中國移動。

其實中國移動在移動互聯網上是具有先發優勢的,比如,移動應用商場(Mobile Market)當時累計註冊客戶數達到2.7億戶,全年應用下載量超過6億次。這是平臺優勢。

此外還有飛信這樣的入口級的產品,以及手機郵箱、手機閱讀、手機視頻和手機遊戲、手機動漫等傳統的互聯網產品,在加上手機支付、雲服務、位置服務、智能語音門戶等一大批特色移動互聯網產品。

中國移動簡直就是一個"寶藏"企業,準備一手包攬人們的全部互聯網生活所需。

但這似乎正正就是問題所在,中國移動真的要對所有的移動互聯業務都自己去開發嗎?當然不是,必須在戰略上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也是移動互聯戰略上應該優化的一面。

中國移動的移動互聯網策略還有一個方向,流量經營。既然我自己的業務賺不來錢,我可以利用我在"網"上的控制權來賺錢,試圖以此反向收割互聯網企業。

用路和車的關係做比喻:我花了巨資投資修路了,當初建好的時候為了吸引大家的車上來,路橋公司(運營商)採取了優惠策略,而今,車子越來越多了,車子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了,以至於路橋公司的路不堪重負,調整收費方式總是可以的吧!

所以,當時的中國移動天天想著創新收費方式,除了原來的包月收費、按流量收費等,按業務計費、收高速費或特種車輛過路費(SLA)似乎也未嘗不可。總不能看著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車們賺的越來越多,但讓路橋公司收不到錢,以致於沒有錢去修路吧。

但這個策略提了很多,最終也還是沒有落地,至到今天憑藉5G的切片功能又再度"借屍還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