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

人體健康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食物營養、遺傳、體力活動、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環境狀態等,其中最重要、最息息相關的因素就是食物營養。一切生命活動包括呼吸、心跳、說話、走路、工作、運動等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生命動力,沒有能量也就沒有生命和任何活動。而能量又源於食物中的營養素在體內燃燒產生的熱能,因此食物、營養是人體生命能夠維持的基礎和動力。除提供能量以外,食物中的營養素也是構成機體組織的成分和組織更新的原料,並參與機體生理機能的調節。

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

食物營養與生長髮育

人還是胎兒的時候就是靠母體胎盤轉運提供營養物質,出生後就需要食物。食物陪伴人的醫生,知道生命的中介。人一生需要消耗數十噸食物。食物中提供各種營養素和能量,通過消化、吸收、轉運、代謝,以促進機體生長髮育,調節生命活動、維持機體健康。處於生長髮育個體如果長期能量攝入不足(飢餓),機體會動用自身的能量儲備甚至消耗自身的組織以滿足生命活動能量的需要,從而導致生長髮育遲緩、銷售、活力消失,甚至停止而死亡。蛋白質是組織細胞的基本組成成分,是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

研究證明,兒童時期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導致成年收入以及勞動生產率下降10%。嚴重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導致局部和全身性水腫,小兒智力低下,甚至死亡。

食物營養與衰老

引起人體衰老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自身和環境兩個方面。自身的因素包括細胞凋亡失常、自由基大量產生、代謝廢物堆積、基因損傷等;環境因素則以飲食和營養最為重要。研究證實,在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需要量的前提下,適當限制能量攝入,能明顯延緩衰老的速度。

食物營養和慢性病

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增加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不健康的飲食、吸菸、體力活動少。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例如:復含脂肪的飲食可引起高膽固醇血癥,而高膽固醇血癥是冠心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因與肥胖和高鹽飲食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

食物營養與心理行為

心理學家以及營養學家經過近幾十年研究發現,人的心理狀態與食物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作用。一方面,食物中營養素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另一方面,人的情緒反過來也會影響人的飲食行為。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含量會影響包括情緒、睡眠、具有衝動性以及侵略性的行為。缺乏某些營養素會出現一些精神和行為上的異常。如維生素D長期攝入不足的人會形成佝僂病,早期常出現神經精神症狀,患兒睡眠是驚跳,煩躁不安,易激怒等。

反過來,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人的飲食行為也會發生某些改變。如,在憤怒期間人們可能增加衝動型進食,在高興期間則增加享樂型進食;在壓力狀態下,有的人食慾會降低,但也有的人則會吃更多的食物,以“吃”來緩衝或轉移自己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