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下,我國要如何應對?

逆全球化下,我國要如何應對?| 新京智庫

解決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面臨的挑戰,要繼續擁抱全球市場,同時賦予企業自主權,促進科技創新,並培養高素質勞動力大軍。

逆全球化下,我國要如何應對?| 新京智庫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 (記者 梁秀峰)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10月30日,新京智庫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舉辦研討會,邀請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解讀。

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正面臨挑戰,逆全球化趨勢仍然沒有結束。解決這些問題,中國要繼續堅持擁抱全球市場,另外國內也要賦予企業自主權,促進科技創新,還要培養高素質勞動力大軍。

出口導向型經濟遭遇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巍認為,過去40年,我國主要的是出口導向型的模式,80%以上的出口還是出口到歐美日這樣的發達經濟體,從目前來看,開拓發達國家市場的這樣一種經濟模式恐怕走到了一定的階段了,主要原因是市場已經基本上接近飽和。

李巍認為,特別是像日本,他們人口面臨著很嚴重的老齡化,還指望它從中國來大量的進口,也挺難的。美國未來也很難大規模增加進口,歐洲同樣如此。

逆全球化趨勢繼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教授王晉斌認為,今年在全球疫情衝擊下,很多東西出現了很大的變數。外部挑戰,就是疫情衝擊下大家可以看到逆全球化的趨勢還是在往前延續。

李巍也認為,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再夾雜著一些地緣政治的因素,技術的競爭會日益激烈,國際層面的技術競爭,大國戰略競爭,主要就是技術競爭。

技術競爭對中國的技術的防範會日益增強,這就意味著技術投資以及技術併購方面我們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以前我們併購,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幾年我們不僅在美國,包括在歐洲,尤其是德國,我們要併購德國一些優質企業、技術類企業,遇到的困難非常之大。整個歐盟層次都在立法,針對中國的併購,做出一些限制性的條款。

王晉斌認為,我們現在目標是要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去參與全球治理,去參與國際競爭。今年9月份我國有21個自貿區,前幾天國務院又頒發了深圳示範區建設的意見。這些實際上都是要通過改革,打造出一個跟國際接軌或者參與全球治理的更多的國內的更高水平的開放,去對接國外的一些比較高的自貿區,包括一些規則。這個我覺得是迎接外部挑戰我們需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

科技創新,要賦予企業自主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祁凡驊認為,要關注疫情對有些業態的一些深層次的變革,會不會在很多經濟增長方式、企業運營模式這方面造成的一些變革,特別是經濟領域、商業領域當中的一些管理者。

科技要趕上去,肯定不是短期的事情,需要有人才。正像任正非所講的,能聽得見炮聲的人,才有創新的源泉,瞭解客戶的需求。

祁凡驊認為,所以在體制上經濟領域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的分權,賦予各種企業更多的自主權,瞭解市場需求的這些人,在管理決策當中有更多的話語權。只有這樣,針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不斷調整,創新才可能真正落地。

提高勞動力素質,支撐經濟轉型

在勞動力問題上,祁凡驊認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有一個高素質的勞動力大軍。這就要求對勞動力的素養進行提升,增加他們的知識,讓他們掌握高端的技術。只有充沛的勞動力、高素質的勞動力,才能夠匹配我們的戰略轉型。假如沒有這塊,那我們的戰略轉型也沒有辦法去支撐。

編輯:柯銳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姚洋: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四個嚴峻挑戰

湖北前三季度增速仍為負數,但今年追上這幾省將是大概率事件

布魯金斯學會:特朗普關稅政策讓美國至少損失17萬工作崗位

逆全球化下,我國要如何應對?| 新京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