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為什麼在詞中總說愁?

閒人愁多,懶人病多,忙人快活“。

讀書人(知識分子,文人)是一個群體。

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用種糧(窮人讀不起書),不願種糧(不肖於),不會種糧(無此技能)。

他們不願經商。(小人喻於利)

他們不願不會手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他們只想當官。但能當上官,勝任官,一直春風得意的官幾乎沒有。於是大批文人無所事事,壯志難酬(文人總是自視其高,總覺懷才不遇,不能大展鴻圖)。

大批分母知識分子、文人做什麼?閒的蛋疼。於是形成一個圈子,形成一種風氣:自吹自擂,相互吹捧,自娛自樂,"為賦新詞強說愁"。自我心理安慰。創出名聲,"清流",詞聖,名人。滿足自尊心,刷存在感。並且對皇帝侍價而沽。

既無西方的發展哲學、科學。

又無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攻城掠地。收穫廣大信眾。

中華被白白浪費了三百多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