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諺語相信屏幕前的各位應該都聽過,今天我們不提馮唐,就說說這位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曾幾何時,李廣這個名字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是一個時運不濟的典型人物,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李廣顯然成了一個符號,但在筆者看來這卻是專屬於弱者,無能者的符號。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可能會有粉絲說,李廣難道不值得同情嗎?跟他同輩的將軍大多都封了侯,就連他的兒子都封了侯,可唯獨他不能封侯,要說功勞,李廣參與平定過“七國之亂”以及多次領兵出征討伐匈奴。但儘管如此還是不能封侯,難道不是漢武帝厚此薄彼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相信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今天不說這些有的沒的,筆者就從真正的歷史角度來為大家分析一下,李廣不能封侯到底是因為什麼,也算是為漢武帝正個名,畢竟因為這件事兒他老人家直接被抹黑了2000多年。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一、先說李廣在政治上的無能

七國之亂”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是一場發生在漢朝初年的宗室叛亂,而李廣的聲名鵲起也同樣是因為這場宗室叛亂。李廣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秦將李信,雖然說李信曾經有過一次兵敗,但這絲毫不影響李信在秦國的威望(畢竟是最年輕的少上造,秦國20級爵位中的第15級)。秦朝滅亡後李家順勢投降漢朝,而李廣也因為李家祖傳的射箭技術而在討伐匈奴中得到了漢景帝的信賴。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七國之亂”時李廣是驍騎都尉(能獨立掌管軍隊,最多是可掌兵1萬以上),當時梁國拖住了吳楚聯軍的主要兵力,而周亞夫在斷了叛軍的糧道之後就順勢帶兵救援梁國,李廣也在其中。戰鬥結束後李廣因為奪取了叛軍的軍旗並且是第一個衝到城下的將領,從而被梁王(漢景帝的親弟弟)授予將印。

問題來了,李廣是漢景帝的將軍,吃的是漢景帝的飯,用的是漢景帝的糧餉,但是他竟然接受了一直想和漢景帝爭皇位的梁王將印,這在漢景帝看來是一種什麼表現?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景帝就刻意疏遠了李廣,因而李廣喪失了在漢景帝一朝的上升空間。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二、李廣在軍事上的無能

漢景帝駕崩後,漢武帝即位,因為李廣英名在外,所以漢武帝就將李廣調為未央宮(皇宮)禁衛軍長官,算是個近臣。漢武帝親政後開始著手準備與匈奴的作戰,而李廣在當時雖然已經過了巔峰期,但因為是老將,所以也被漢武帝任命為將軍,並與匈奴作戰。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然而李廣在與匈奴作戰中一連持續了近十年都是無功無過,在這裡筆者強調一下,漢朝繼承秦朝的大部分制度,包括軍功爵制度,而且漢朝無軍功者不得封侯(苦勞不是功勞)。所以說李廣在與匈奴作戰中不是說他沒有打贏過,而是說他的戰損比與斬首率不夠,所以即使贏了也不夠封侯的條件,這點極為重要。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毅然決然地發動了第一次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漠北之戰。此戰衛青與霍去病都受命各帶5萬精兵深入草原尋找匈奴主力(大單于部)決戰,而此戰發動時李廣已經是一個5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漢武帝並不允許他隨軍作戰。但李廣以死相諫換來了隨軍作戰的機會,但這一次,也是他最後一次出征。

大軍來到草原後很快就發現了匈奴主力的行蹤,李廣因為追隨衛青而被任命為左將軍,並帶兵從東線迂迴包抄匈奴主力。但李廣認為從東線迂迴根本就等不到匈奴主力,所以拒絕從東線迂迴。後來衛青強迫李廣從東線迂迴,收到軍令的李廣十分不情願地獨自來到軍營,領軍出發。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然而李廣的驕傲自大與目無一切,最終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就是東線大軍竟然數次因為迷路而停止行軍,而另一邊衛青在將匈奴之力擊潰後還在等待李廣從東邊包圍,就這樣,匈奴主力十分坦蕩地從東線缺口逃跑。戰後衛青向李廣詢問原因,李廣非但沒有認罪的想法,反而告訴軍中長史,我李廣一生為國征戰卻始終無法得到我想要的,現如今又因為天意而迷路,看來是上天不想讓我再活下去了!說完就拔劍自刎。

李廣其實並不值得我們同情,而此人卻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文章到這兒也就結束了,筆者最後還有兩句心裡話想說給大家聽。

那就是李廣的能力本來不會讓他名垂青史,而讓他名垂青史的原因恰恰是他最不喜歡的——弱者同情。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李廣封侯了我們還會這麼在乎他嗎?所以還是那句話,“李廣難封”與漢武帝並沒有任何關係,漢武帝曾經給過他無數次機會,但他都沒有抓住,這難道不是他的責任嗎?(自己無能抓不住機會怎麼能怪別人呢)

參考資料:《孝武本紀》《漢書》《後漢書》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