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作者為吳承恩,成書於明朝,共100章。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相比較於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作品,《西遊記》似乎顯得更加有趣一些,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而隨著影視劇版本的放映,其中生靈活現的人物扮演還有光怪陸離的場景情節,更是讓人們對西遊記的瞭解更多一些。

很多家長都有意識的讓孩子去了解和閱讀四大名著,而綜合其自身的神魔性質與影視劇版本的原因所在,孩子們往往選擇首先了解西遊記,很多情況下詢問孩子們對《西遊記》這本書的瞭解,大部分都會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說出自己從影視劇版本中看到的著名場景,例如大鬧天宮時孫悟空的英勇善戰、三打白骨精時唐僧的固執不動變通…

其實《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但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很多孩子通過影視劇版本只瞭解到皮毛,而有的大人其實也未曾真正解讀過這本書所掩藏的真諦。

今天,我們就從育兒的角度來來讀《西遊記》,要知道——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

一:師徒四人是不同的人性代表

《西遊記》一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且有著深厚的禪意。

從直觀表面上來看,唐僧師徒四人,都是些不像人的怪物,他們好像沒有七情六慾一樣,而相較之下。反而只有最像人的豬八戒,我們反而有親近感,但是我們通過對《西遊記》的一個整體把握,會發現西行的旅程,就是他們殺死自我原有七情六慾的過程。

《西遊記》中,我們常說是師徒四人,但其實更為嚴謹的說法,唐僧所騎乘的白龍馬應該也算是成員之一。而統籌全文的故事情節發展,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在這其中,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也就是說,在西遊記中,作者真正想向我們表現的是不同人性的代表人物,在這場漫漫取經路中的不同表現罷了。

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所瞭解的,同樣,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瞭解不同性格人物的特徵,從而得到新的瞭解和行動上的指示。

二:"不專一"的孫悟空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才是《西遊記》的主角人物,故事一開始就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講述孫悟空的從誕生到被壓在五指山下的經歷內容。而在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也表現出了"不專一"的人性特徵。

孫悟空無疑是叛逆的,在被放出五指山時,他雖然嘴上說著陪同唐僧一同取經,但也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想要擺脫唐僧的束縛,而觀音菩薩傳授給唐僧的"定心真言"緊箍,便有著能定心、約束心的作用,憑藉此法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

而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比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合二為一,他剖開自己的肚皮滾出了一堆心來,也是象徵"多心"。

孫悟空性格的核心特點就是反抗權威,對抗控制,管得越嚴,他就反抗的越厲害。


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而站在育兒角度來看,與孫悟空有著類似性格的孩子往往是大人們所頭疼的,那麼結合於《西遊記》中,唐僧與孫悟空之間的相處,我們可以得知:

在教育類似於孫悟空這樣性格頑皮且爭強好勝的孩子時,大人們不能逼的太緊,不要固執的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和干涉孩子的選擇,而是要學會了解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起到引導作用,同樣的,成就感得到滿足的孩子也會迸發出更加強勁的行動力。

三:好吃懶做的豬八戒

豬八戒,毋庸置疑代表著人慾望,人都有七情六慾,要想取得真經,你必須得戒掉你的慾望。

概括起來,豬八戒就是一個三貪:貪吃、貪睡、貪色。

在原著中,第四十七回他道:齋僧不飽,不如活埋。這裡體現是豬八戒貪吃的屬性。

第三十七回寫他半夜對唐僧發牢騷:原說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間挑包袱牽馬,夜間提尿瓶務腳,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這裡體現的是貪睡的屬性。

而在第二十三回中他也有過辯白: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這便是貪色所在。

在師徒中,豬八戒真的是最貼近於人的,將人的慾望所展現出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把豬八戒比喻成一個丑角,但其實都心知肚明,這所反映出的是我們人的本身。


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豬八戒在取經過程中慢慢的磨削自身的慾望,也是體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要想得到成功,就要抑制住自己的慾望與貪婪。

站在育兒的角度來看,我們做家長的不能過於談心,不能想著一口氣吃成個大胖子,對孩子進行過多的要求和干涉,要遵從人的自然發展規律,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樣的,也是要求我們告訴孩子,要學會抗拒誘惑戰勝弱點。

四:唐僧一人在取經

唐僧其實在整部西遊記中目標都特別明確,"自東土大唐到西天取得真經,回來普度眾生"。明知前方艱難險阻,也要不折不撓的到達雷音寺拜見佛祖,取得真經。

唐僧代表著人的身,人身是根本,所以唐僧是取經的主心骨,其它四個都是為唐僧服務的。

可以說,如果沒有唐僧的一心向佛堅持不懈,這場取經之路也會早早夭折,在整個取經的團隊中,其實可以看作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都是人的本性,而他們身為唐僧的"保鏢",也就是其本性所體現——他要馴服叛逆的孫悟空,要管住貪婪懶惰的豬八戒,要依靠沙僧的幫襯,也需要白龍馬默默無聞的支持。

說到底,只有唐僧一人在取經罷了。

還有兩個人物在性格方面的體現就比較易懂:


從育兒角度解析《西遊記》:師徒四人是假,人性代表是真,引深思

沙僧,其實就是務實,幹實事,思想可以上天入地,慾望可以不斷的產生不斷的剋制,但是去西天取經沒那麼容易,許多事情得腳踏實地,重擔該挑的還是得挑。

而白龍馬代表著意志,只有意志才能託著身體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直到取到真經。

我們在解讀《西遊記》這部作品的時候,如果是站在育兒的角度,就應該學會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發展,其實在發展之路上不就是唐僧的取經之路?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的就是,維護孩子擁有一顆像孫悟空一樣英勇善戰的自信心,戒除和避免受到慾望的牽扯,同時擁有沙僧的務實心理,並且懂得堅持不懈,這有這樣,才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加順風順水,一路"斬妖除魔"取得真經。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