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格的角度出發你如何理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心理?

用戶7410615025407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似乎有點誇張,甚至唯心。但是,有道是“習慣決定人生”。或許,在小的時候,就已經慢慢形成了你的習慣。而這習慣很難改變,會跟隨你一輩子。當然,在現代社會中,全方位、多功能的教育,人與人的廣泛接觸、信息技術保障下的深入交流,很容易影響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此類的話,大可不必當真。


顧隴桃園廣


凸顯家教的重要性。若不是,哪有孟母三遷的經典故事。


壺中日月A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 在《發展心理學》中,把3-6歲界定為【幼兒期】。7-12歲界定為【兒童期】。這兩個時期是人的生長髮育快速期,是對一生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都非常重要的階段。"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提到3⃣️歲和7⃣️歲這兩個時間節點,正好是心理學的幼兒期和兒童期的起始年齡。
  • 幼兒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思維認知能力顯著提高,抽象邏輯初步發展,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開始形成。這個時期是人心理成長的"第一反抗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經常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如果不合他的意願,往往說"不!"或者哭鬧來反抗。其實這是正常現象,研究表明:經過適當反抗期的幼兒長大以後的自主性比較強,那些反抗期不完全的幼兒長大後有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傾向。這一點正合乎所謂"三歲看大"。
  • 兒童期的生理心理發展又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思維能力有了一個質變的飛躍,概括歸納推理等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評價的內容逐漸擴大和深化。親情 友誼等社會意識開始成熟,個人的思維方式與品行習慣也開始趨於明確和穩定,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階段。"七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 從精神分析學角度來看待每個成年人的人格特徵和結構,都能看到他幼兒期童年期的影子。所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比較符合心理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