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前些日子,在夜宵攤,見聞了這樣一位油膩大叔。許是心情苦悶吧,他一杯又一杯往嘴裡灌酒,藉著酒勁,對身邊陪酒的朋友大倒苦水。

無意間聽了兩耳朵,隱隱約約聽出了大叔的苦惱事。

大叔年過四十,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壓力雙肩抗的時候。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生活開支費、人情往來費用……一筆又一筆,花銷越來越大,可薪酬卻嚴重處於“貧困線”。

“真不行,乾脆把工作辭了開滴滴去,這賺的錢保準比你當一個書店收銀員強!”一旁的友人在勸導。

“我這把年紀,辭了工作,怕以後沒有單位會要我哦,做人,難哪……”大叔一聲哀嘆,又是一口悶酒。

絮絮叨叨,聽著大叔對生活的抱怨,卻發現,他一面埋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一面卻躲在自己的舒適區不願出來。哪怕做一點點的改變,他都覺得有心無力。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想起著名的棒球選手約翰·伍登說過這樣一句話:“失敗並不可怕,但墨守成規卻可能是致命的。”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不幸的人生,並不是我們歷經失敗;更多時候,人生不幸,只是因為我們恐懼失敗,不願意嘗試改變。

一、別要讓恐懼為你的失敗買單!

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一個“恐懼”黑洞: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業、害怕失去、害怕失業、害怕死亡……

恐懼隨年齡滋長,於是成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規避風險,保護自我。生活中如此,職場裡也一樣。

《2019職場人年終盤點報告》出爐,調研數據顯示:在人才流動活躍,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中,70.3%職場人未能成功跳槽,在剩下29.7%的已經實現跳槽的白領中,僅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提升,17.6%的人跳槽後的收入還不如跳槽前。

“人到中年不如狗,人過35狗不如”,這句職場笑話,如今卻是職場人最恐懼的“中年危機”。

我想起了我的“中年危機”。 34歲那年,我在職場和家庭中艱苦做選擇。

左手是工作,5000的月薪,在一個物質水平向一線城市看齊的二線城市裡,幾乎沒有結餘;

右手是錯失了好幾年陪伴,正在成長需要教育的孩子。兩者無法兼顧的現實,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以狠下心來做決定。那段時間,我最恐慌的莫過於心中盤旋的兩個問題:

“辭職之後,沒有收入怎麼辦?”

“辭職之後,再想回歸職場,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人到中年,恐懼是黑洞,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放棄還是堅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輕易的事。

可恰恰,中年人的職場路敏感而又糾結,每一天都充滿挑戰,動不動就陷入“職場困境”。

如果你的事業遭遇瓶頸,如果生活要求你在A與B之間做唯一選擇,那麼你不妨像我一樣,在放棄事業之前,對這些想法考慮清楚。

·給自己放一個假。

有時候,當我們想退出,其實僅僅是累了。遠離工作一段時間,會讓你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重新去判斷,你是該去?還是留?

我選擇放棄,是因為腦海中始終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工作沒了,可以再找一份;但是孩子的人生,卻無法重來一次。

·重新審視、評估你的工作(創業)的計劃和過程。

如果你為手頭工作(項目)煩惱不堪,重新調整、修訂、重新考慮你做事的步驟。有時候,讓你陷入泥潭的,其實不是這個工作(項目)有問題,而是糟糕的程序和計劃。

·確定是不是有某個特定的問題阻礙了你的成功?

獲得成功,是每個職場人的動力。那麼失敗是不是因為缺乏實踐?是不是客戶基礎沒有維護好?是不是客戶目標群體出了偏差?諮詢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或者你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尋求解決之道。

·向身邊最值得信任的親密友人交流想法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邊人看待問題更客觀,他們或許會給你所需要的正確視角。

如果,你做好了以上這些,仍然覺得退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那麼就無畏地選擇退出吧。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今日再回首當初的決定,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在歷經大半年零收入之後,現在的我,能夠一邊帶孩子,一邊用稿費養家,甚至超過了原來上班的薪水。

不要把放棄當做失敗,更不要因為恐懼而拒絕改變。不是每個事業都能擊出全壘打,相反這種經歷塑造會幫助我們繼續成長。

二、你的失敗,往往來自想象失敗的恐懼

“我很想改變自己的狀態,可我不敢!”

“我不變,起碼還能維持現有生活水平,萬一失敗了,不是什麼都沒了?”

“誰給我一個能成功的保證,我願意試一試……”

放眼觀望生活,有太多的人,把人生蹉跎在了糾結裡。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帶著希望和熱情出發,但是久而久之,激情的湍流慢慢變成恐懼和失望的水滴。

事實上,困住我們向目標進發腳步的,正是“想象失敗可能性帶來的恐懼”。

相反,最後能成功的人,往往在踏出舒適區,直面失敗的恐懼,到頭來卻發現,收穫頗豐。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火遍全球美劇《權力的遊戲》中飾演“小惡魔”的美國演員皮特·丁拉基,因患侏儒症,他的身高永遠停留在135cm。

在29歲之前,皮特從事著普通的數據處理工作,十年住在一個沒有暖氣的地方,六年被困在一個工作裡。

皮特說:那時候,他離開了數據處理覺感覺害怕,他從內心深處恐懼改變自己。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但是,在29歲那年,皮特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從定下目標做職業演員開始,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哪怕會因此承受來自薪酬窘迫的壓力。

後來,皮特有機會飾演《權力的遊戲》中“小惡魔” 提利昂·蘭尼斯特一角,憑藉著精湛的演技,他榮獲艾美獎最佳男配角與金球獎最佳男配角,從此,全世界人都記住了這個身高只有135cm的男人!而皮特,也從此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等待時機成熟再出發,但所有過來人會告訴你:如果,你不邁出第一步,所謂的“成熟的時機”,永遠不會到來。

就像皮特在講演中鼓勵大家說的那樣:“當你邁出腳之後,你只是有點迷失,但很快就會出現契機,你會找到軌道。”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誰是含著“成功”的金鑰匙出生,所謂成功者,哪個不是在一次次在“失敗”中浴火奮身而出?

三、踏出安全區域嚇到你了嗎?不妨這麼做!

人都會遭遇失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從某種程度而言,歷經失敗不可避免,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失敗之後呢?”

企業家、風險投資人蒂姆·菲里斯(Tim Ferris),就曾呼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將自己經歷的種種恐懼,面面俱到地寫下來,就好像立志寫下宏偉目標一樣。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一個人若能直面恐懼,為失敗做好準備,那麼踏出安全區域,就不會嚇倒我們,困住我們改變的腳步。

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自己:“最壞能壞到哪裡去?”

如果你這樣自問,大部分情況或許只有兩種“最糟糕的場景”:

你失敗了!

失敗並不必然是一件壞事。有時候,失敗是尋找商機的通道。

你覺得那並不是你喜歡做的事!

其實挺好,這樣的話,告訴了你,除此之外,還有數百萬種機會再等著你嘗試。

職場“中年危機”:比失業更可怕的是,你一直想象失敗的恐懼

美國作家邁克爾·海厄特說:“真正重要的事都發生在你的舒適區域之外。”

的確,安全區域外令人恐懼,但是如果你願意嘗試,就會發現:當你推動自己跨出舒適區,那麼舒適區也會移動,曾經令你生畏的事情,其實也並非如此令人驚恐,相反會帶給你鼓舞。

如果邁出一大步讓我們無所適從,那麼就踏出一小步,然後再一小步。不管你做了什麼,只要別原地不動就好。

(作者:麥青稻黃,一枚愛讀書寫文的女子,靜心讀書,潛心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