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金聖嘆有所謂的“六才子書”,分別是《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記》。《西廂記》也因此被稱為“

第六才子書”。

在這六部書中,除《西廂記》外我們都可以說非常熟悉,其中不少我們都有意識的讀過或者學過。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金聖嘆


明初雜劇作家賈仲明曾在《凌波仙》中評價道: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西廂記》是一部優秀的作品,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會拿它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但是《西廂記》的情節非常的簡單。我概括如下:

落魄才子張君端在普救寺中遇到了前相國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兩情相悅。恰逢叛軍孫飛虎帶軍圍寺,要強娶崔鶯鶯。情急之下,相國夫人做出承諾,只要有人能退匪人,就將鶯鶯許婚於他。張生憑藉著友人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但是事後相國夫人卻食言反悔,只讓兩人認作兄妹。張生相思成疾,鶯鶯更是掛念張生,兩人終是鎖不住心猿意馬,最終在紅娘的幫助下私會。事漏,無可奈何的相國夫人成全了二人,卻又以門第為由讓張生赴京會試。張生最後考中狀元返回普救寺與崔鶯鶯完婚。

這是一個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我非常反感說這樣一個作品突破禮教束縛、愛情觀與當時社會道德的衝突等等。這太侷限了,因為不這樣如何作為一個創作的素材,當然這也不是所謂的標新立異,他僅僅是當時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被作者進行了有目的加工。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西廂記插畫【明】


我在看《西廂記》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所謂的反封建反禮教,因為這是事後想到的。我看到最多的是豐富的詩詞的細節與美感還有作者的情緒,最重要的是一種審美的趣味。

但是,《西廂記》我們現在很少有人會選擇去讀,我們對《西廂記》的瞭解也許是《紅樓夢》中的片段,也可能是某些地方出現過的隻言片語。因為《西廂記》不是小說,也不是純粹的詩詞,它是一部雜劇,一個劇本,它的情節太平庸了,它的美看起來幾乎都在填詞上。它的文筆的華麗、流暢,在填詞上更是登峰造極。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西廂記》的填詞:

能令千古才人心死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西廂記》的題材影響了它的推廣與普及。西廂記最大的價值在唱詞上。應該提到的是,相較於唱詞,《西廂記》的對白並不古奧,相反其對白非常的通俗易懂。但是唱詞的曲高和寡確實造成了理解與欣賞的難度。

但《西廂記》絕不僅僅是“外表”的華麗,它的脈絡雖然非常簡單,但是它的唱詞卻在故事的簡單中展現了一種內在的“高亢”與深度。它不排斥對愛情渴慕的一種慾望,它足夠真實但充滿優雅。

在故事中作者更毫不介意突出張生對鶯鶯的愛慕:

你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當崔鶯鶯聽到張生月下對她刻意吟詩時,她沒有那種傳統觀念下扭捏的醜態,她也不假思索的回了一首詩:

藍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

當相國夫人反悔,讓二人以兄妹稱之時。崔鶯鶯唱到:

誰承望月底西廂,變做了夢裡南柯。淚眼偷淹,酩子裡砱溼香羅。

這種情緒不是通過張生,而是通過崔鶯鶯來表達的。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一個細節。以至於:

風月天邊有,人間好事無。

兩人的愛情在“相國夫人”的干預下看似無路可走了。但這回美事作者卻要在劇作中成真

於是紅娘成了二人私會的牽線人。張生因相思病篤,紅娘對鶯鶯說:

不是你,一世也救他不得。

最終,二人私會成歡,相國夫人答應二人。但作者似乎不僅僅滿足於此,他還要給張生“出氣撐腰”,作者不願意張生僅作為一個“書劍飄零”的沒落世家子弟。於是他又給了張生離別鶯鶯考中狀元的情節。這其間送別時,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唱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美好的愛情似乎總是離別。但是作者安排了最後的團聚。結尾: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我想這本書表達了什麼,我們也能夠根據上文管中窺豹了。

我初讀《西廂記》僅僅是為了其中的詩句,到現在我再讀,我已經慢慢的感受到這種美在詩句之下了。每次我讀的過程中,我都沒有發現過不好或者說“不美”的詩詞,這點上文我們提到過。更令人驚奇的是,《西廂記》中句子的美沒有那種濃妝豔抹的媚俗,它的所有詩詞幾乎都有含蓄高雅的味道。辭藻華麗而不譁眾取寵,典雅而不妖。

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如張生離別鶯鶯後,害相思從夢中驚覺,他推開門,他看到的景物:

且將門兒推開看,只見一天露氣,滿地霜花,曉星初上,殘月猶明。無端喜鵲高枝上,一枕鴛鴦夢不成。

甚至最後鄭恆陰謀婚娶鶯鶯,在張生回來不攻自破後,他也要唱到:

罷,罷!要這性命怎麼,不如觸樹身死。妻子空爭不到頭,風流自古戀風流

金聖嘆批《西廂記》說,《西廂記》無一筆不雅馴、無一筆不透脫。他感嘆:

夫世間之一物,其力必能至於後世者,則必書也。夫世間之書,其為必能至於後世,而世至今猶未能知之者,則必書中之《西廂記》也

《西廂記》改編自唐代元稹的傳奇《鶯鶯傳》,它改變了原本《鶯鶯傳》的悲劇結局,在《西廂記》的最後又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願望,這種願望應該是對一種觀念的突破。但也像我開頭所說的,這也僅僅是一部作品價值的很小一部分。用所謂中心思想去代替作品的價值或者說大多數價值是非常非常愚蠢的做法。


《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


有很多評價說《西廂記》是一部淫書。《紅樓夢》中黛玉與寶玉看西廂記有一段對話:

寶玉笑道:"妹妹,你說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林黛玉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豔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去。"說到"欺負"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身就走。

這其中黛玉是借這幾個詞來罵寶玉,即使這樣也免不了說一聲有趣。

金聖嘆對淫書這個說法有過非常精彩的反駁。他也有一個論斷:

《西廂記》斷斷不是淫書,斷斷是妙文。

從書中見到什麼,是自己的偏好

西廂記是一部整體的抒情詩,這是它最大的特點,但是雕琢文字所帶來的缺陷在所難免,以至於它不容易被接受,但是戲劇的特徵在對白等很多方面彌補了這個缺點。作者也有意的在避免由於文字而帶來的曲高和寡,比如上文我們提到的,它打破了禮教的假面具,張生和鶯鶯都敢於直接表露自己的慾望。這足夠真實,這是喜聞樂見的一種武器。

唐代詩人李紳在看過《鶯鶯傳》後做過一首《鶯鶯歌》,結尾有這麼幾句:

還怕香風易飄蕩,自令青鳥口銜之。

詩中報郎含隱語,郎知暗到花深處。

三五明月當戶時,與郎相見花間路。

很少看到大圓滿的結局,但是王實甫這部《西廂記》中卻刻意成就功名成就眷屬。分離總有一種傷心的快感,但是圓滿也有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對於《西廂記》來說是一種願望與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