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信用卡告急,越來越多的共債者正在喪失信用卡最後一道防線,彼時銀行要扛住逾期壓力,不得不掀起一輪更為猛烈的“甩鍋”潮。

  目前,迫於信用卡的逾期風險壓力,近日農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銀行,均已相續發起猛烈的信用卡不良資產發行潮。短短數載,銀行已累計甩掉近200億的信用卡不良資產。

  而今,隨著信用卡逾期金額不斷增長,尋找“接盤俠”來消化信用卡的不良資產,顯然成為了眾多銀行的一致性選擇。

  多家銀行掀起“甩鍋”潮

  如今,銀行的“甩鍋”行動步步升級,外界看來,市場已進入“甩鍋”高峰期。

  具體來看,近期無論是農行,還是交行等多家銀行,均已接連加速發行了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這相比去年將大增2.3萬億。其同時還透露出,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除此之外,此前監管部門還下發了《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將打破禁忌,允許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

  從監管指導,再到銀行執行,很顯然,當前我國銀行已掀起一輪猛烈的信用卡不良資產發行潮。據數據顯示,從2016年我國開啟首輪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如今銀行已累計甩掉近200億的信用卡不良資產。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遍地哀嚎的信用卡市場

  銀行高舉甩鍋的背後,不外乎是銀行信用卡逾期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一場疫情的衝擊,信用卡市場可謂是遍地哀嚎。疫情所導致的企業破產潮,進而引發勞動人民上演失業潮,在此期間,靠著刷卡度日的卡友大有人在。

  有卡友表示,因為今年生意失敗,已半年沒有收入,名下辦理的交通銀行信用卡逾期也已有將近4個月;此外,還有因疫情影響,工作沒有那麼順利,導致多家銀行信用卡逾期已3個月的;疫情到現在大半年時間,因不想逾期一直以貸還卡,導致多張銀行信用卡逾期的。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多家上市銀行高管坦言,疫情之下,銀行信用卡、小微企業貸款的逾期率均將有所上升,今年銀行業風險防控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由此可見,疫情以來,隨著各種逾期一直延綿不絕,此刻銀行已倍感壓力,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已成定局。不過更令擔憂的是,國民負債的高企。

  年輕一代如出一轍的“窮”

  眼下,消費新世代崛起,90後、00後顯然已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但他們或多或少皆已成為“負債一簇”,甚至“月欠簇”。

  據悉,目前在招商銀行的幾千萬信用卡用戶中,90後及00後佔比將近40%。與此同時,信用卡和網貸逾期的群體,也均正集中於90後及00後。

  對於這屆年輕人而言,如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那便是:如出一轍的“窮”。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數據顯示,在我國35歲以下的人群中,有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此外,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高達12萬,在借貸市場上的佔比達49.31%,位居亞洲第一。

  很顯然,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淪為“負債一族”。正因他們過度依賴借貸進行提前消費,進而導致了信用卡逾期金額不斷增加。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債務拖垮,翻天覆地的崩了,也難怪銀行會扛不住了。

  這樣看來,隨著過度消費問題日益嚴重,想必日後銀行的“甩鍋”浪潮勢必將愈演愈烈。不過這樣一來,銀行的催收力度勢必也會進一步加大,卡友們或又將迎接一場更猛烈的暴力催收了

受疫情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承壓。近期,銀行業掀起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浪潮。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舉措,是無奈還是新的機遇?除了能夠盤活存量資產、釋放信貸規模、改善流動性狀況等,它的來臨還富有哪些深意?

不良資產證券化浪潮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發行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包括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

具體情況如下: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國際金融報》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今年不止是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如基礎設施類資產支持證券、住房按揭貸款支持證券等的發行量也均較往年有較大提高。

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張明(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資產支持證券領域的創新幅度可以說是較大的,在REITs試點的引領下可謂帶動了一波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熱潮。”

無奈還是機遇

據瞭解,我國銀行業最早發行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始於2016年,首家發行機構為招商銀行,發行總額為2.33億元,開啟了中國零售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先河。

對於銀行熱衷於發行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某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由於受到監管的原因,近年來零售資產的不良處置一直是商業銀行的一大難題。整體上講,目前商業銀行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的主要方法還是核銷,而資產證券化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補充手段。

另一方面,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零售客戶資產質量風險開始逐漸暴露,銀行信用卡資產質量開始承壓,迫於風險壓力,商業銀行實施不良資產證券化也是實現“輕裝上陣”的有效措施,減輕明年甚至是接下來幾年的經營壓力。

張明也補充稱,銀行重視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可以對盤活存量資產、釋放信貸規模、降低不良資產、改善流動性狀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是一種相對較為新穎的金融產品,發行該產品也有助於鍛鍊、提高銀行的發行能力。“隨著目前消費貸、現金貸對信用卡的衝擊較大,銀行也急需個人貸款領域的產品創新,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有助於刺激產品創新。”

張明認為,總體來看,商業銀行這份發行熱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多家銀行的信用卡逾期率不斷攀升,貸後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央行公佈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二季度末銀行信用卡總逾期達854.28億元,同比2010年逾期額度增長了10倍。上市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六大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抬頭。

  當前,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風控大軍,信用卡市場迎來最嚴風控。同時,迫於逾期風險壓力,近日農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銀行,陸續發起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

  多家上市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升

  近日,央行公佈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二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7.91 萬億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54.28 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4%。

  日前,隨著2020年銀行中報的披露,相關信用卡業務數據也隨之浮現。數據顯示多數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去年末抬升較多。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六大行不良率均有所抬頭。其中交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2.90 %,比2019年末上升0.52個百分點。建行信用卡不良率最低為1.17%,比2019年末上升0.14個百分點。

  其餘四家中,農行信用卡不良率1.81%,郵儲信用卡不良率1.99%,中行信用卡不良率2.57%,工銀信用卡不良率2.65%,分別較去年上升0.24%、0.25%、0.35%、0.44%

  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之六大行,可謂有過之而不及。在這7家中,浦發銀行不良率最高達3.31%,比2019年末上升了1.01個百分點。民生銀行不良率3.23%,比2019年末上升0.75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在股份行中不良率最低為1.85%,卻也比2019年末上升了0.5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別為2.5%、2.44%、2.35%、2.01%,較2019年末上升均超過0.5個百分點。華夏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為2.44%,較上年末下降0.79個百分點。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張輝在中報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該行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衝高與存量客戶風險暴露雙重因素導致。其中,信用卡業務上半年新增不良佔比達26%。隨著新發卡政策和策略模型進一步優化,信用卡業務不良從6月開始出現回落,預計下半年信用卡新發生不良額將會落到以前水平。

  事實上,過去幾年信用卡髮卡量持續爆發增長,很多銀行信用卡業務都面臨拐點,風險逐步暴露。加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銀行信用卡業務受到很大沖擊,催收壓力節節高升。

  貸後形勢嚴峻,最嚴風控啟動

  針對信用卡市場嚴峻的貸後形勢,監管近期多次發文。

  6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在《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信用卡業務虛增客戶償債能力或違反“剛性扣減”規定,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設置過高,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

  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在《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中指出,有些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揹負了超出其償還能力的大額信用卡貸款,甚至陷入“以貸還貸”“以卡養卡”的境況,導致資金緊張、還款壓力倍增等問題。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更不要“短借長用”,合理發揮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工具的消費支持作用。

  越來越多的銀行也加入風控大軍,信用卡面臨最嚴風控時代。

  據數金觀察不完全統計,自今年7月近10家銀行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其中廣發銀行率先發布,平安、中信、中行、農行、華夏、興業等多家銀行陸續跟進,針對信用卡使用範圍作出限制。

  公告內容大同小異。多數銀行在公告中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信用卡規範使用,明確要求信用卡透支應當用於消費領域,持卡人不得通過非正規交易渠道或其他手段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積分和權益等,信用卡只能用於正常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產經營、投資理財、房地產等非消費領域。第三方支付交易不再累積積分,規範用戶用卡,節約成本。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這些公告中還提示稱,持卡人不規範用卡時,銀行或終止全部功能。

  例如,平安銀行在規定中稱,當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平安銀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平安銀行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賬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

  相關公告一出,不少用戶在各大信用卡論壇上吐槽稱,接到銀行降額封卡通知。其中有用戶稱,“工行有兩張信用卡,卡1有實卡,一直在用,卡2沒領過卡也沒有激活過,剛收到短信額度降到0。”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現在各大銀行風控從嚴,過去多放出去的額度基本上要收回去了,在實際操作中,銀行覺得用戶用不了這麼多,就會把額度收回來,能省則省。”一位銀行從業人員表示,“信用卡風控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後,事前靠嚴格風控,事中靠消費特徵,事後靠催收。多年從業,發現只有事前風控最有效的手段。”

  尋覓"接盤俠",處理不良包袱

  為了應對逾期及消化不良資產,銀行信用卡除了升級風控之外,紛紛開始發行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根據CNABS網站顯示,招行、農行和交行的多家大行開始尋找接盤俠,”甩鍋”信用卡不良資產。

854億信用卡不良貸款壓頂 銀行花式自救:“甩鍋”不良資產

  截止9月27日,在今年發行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項目中,以信用卡不良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的項目有19個,發行規模共計44,57億元。其中發行規模最大的是中國建設銀行(6.140, -0.01, -0.16%),今年共發行了兩筆,共計8.43億元。產品“建鑫2020-4”規模為4.72億元,產品“建鑫2020-2”規模為3.71億元。其次為中國工商銀行2020年也發行了兩筆,規模共計7.15億元。

  交通銀行的“交誠2020-1”發行規模為4.5億元,單筆發行規模僅次於中國建設銀行產品。中信銀行產品規模也超過了4億元,為4.1億元。

  業內觀點普遍認為,發行類似證券對於銀行來說,雖然出讓了一部分當前盈利空間,但是整體還是相對正面的。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稱,銀行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處理掉不良包袱,騰出資金來拓展其他業務;二是緩解貸後管理壓力,通過標準化ABS的發行找到“接盤方”,實現輕裝上陣;三是滿足監管要求,處置掉不良資產以後,在資本補充等方面的壓力也會有所減緩。

  “主動化解風險,剝離壞賬,比捂蓋子要好。同時不良出去後外部方接手催收力度可能加強。”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分析表示。

  同時信用卡不良資產,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有從業人員告訴數金觀察,“信用卡債權金額小、分散性高、同質性較高,歷史整體回收水平波動性較小,有助於緩釋交易回收率不確定的風險。”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投資該類產品是沒有風險的。

  中國建設銀行的“建鑫2020-4”在產品介紹中稱,“本次資產支持證券的基礎資產為無抵押擔保的不良信用卡債權,入池資產缺少通過處置抵押物的第二還款來源。如果信託財產項下的任何借款人的實際回款金額未達到根據歷史數據預測的現金流,可能導致信託財產的現金流無法達到預期水平,進而可能影響本期證券的還本付息,投資人因此可能遭受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