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揪心的高標準農田的數據“產量”和“質量”

通常情況下,農田質量決定了的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剩下的風險似乎只有天災人禍了!這個邏輯造就了轟轟烈烈的高標準農田計劃。


在2013年頒佈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到任務的艱鉅性——“在全國 18.26 億畝耕地中,比當地平均單產高 20%以上的高產田僅為5.5億畝,其餘12.7億畝為中低產田,佔70%。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的任務十分艱鉅。”


發展中的高標準農田


具體是如何建設?《規劃》中這麼展望:“到 2020 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 8億畝,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 100 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間建成 4 億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田塊平整,配套水、電、路設施完善,耕地質量和地力等級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得到加強,生態修復能力得到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電、 技、管 8 個方面。”


到了2020年,發展到什麼情況了?2019年11月20日發佈的《農業農村部關於下達2020年農田建設任務的通知》中提到:“確保2020年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不出所料的是2020年能夠正好達成規劃的總目標。


高標準農田效益分析

僅僅看這些文件,我們無法感受其意義。從面積上看,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農田建設計劃了吧。那它對我國的綜合影響是什麼呢?這裡斗膽做個不完全分析,供大家參考。


1.《規劃》中的效益分析


“建成 8 億畝高標準農田,可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800 億公斤”,佔年糧食總產量(6.7億噸)的1/8,即增產12.5%。“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這8年來的糧食總產量基本穩定,完全沒有感受到增產效果。


再看看這個成本是多少呢?國家採取補助的方式激勵各省市自治區兵團農墾完成此項宏偉規劃,每畝補1500元或1200元,算下來總共劃撥1萬億元。


即使這樣,這個投資夠不夠農田灌溉系統,電力系統改造升級呢?夠不夠將70%汙染的土壤改良呢?夠不夠建設農田路網林網呢?顯然需要撬動另外2萬億左右的投資。這需要實時的資金調撥,因為資金的使用十分分散,例如農業用工增加近2000億元,需要現金吧!


如此規模的項目,目前還沒有見到成體系的投資管理信息化系統,更沒有完整可分析、可追溯的數據記錄。那銀行如何支持、地方政府如何調配資金、監管部門如何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可以想象即使資金全部劃撥到位,其使用效率也不是擔憂能夠形容的。


2. 《規劃》中節本增效


“每年可節約灌溉用水200億立方米以上;肥料利用率約提高10%,每年可節肥120萬噸以上;通過農田林網建設,還可有效增加林木蓄積量。”


關於節水省肥又能大幅增加產量,這可能是人類農業的終極夢想,感覺幸福來得有點早。到底什麼情況呢?


隨著灌溉設施的日益完善,處於乾旱或者半乾旱地區的高標準農田耗水量一定隨著供應的提升而提升,再加上產量提高部分需要額外的水,估計用水量大幅增加。


這就十分危險,因為我們本來極度缺水,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面對日益增加的工業及城鎮居民用水,經不起佔用水量62.8%的大戶——農業部門大幅提高用水量。


同樣,我們對於農作物的需水規律掌握嗎?對於高標準農田實際水消耗情況掌握嗎?在缺乏高質量數據支撐的資源消耗性“大發展”,讓人不寒而慄!


3. 大量5萬畝以上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確實會改變一個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那麼到底要增加多少用工?多少配套建築?多少流動資金?多少農資?還沒有提到對生態資源的消耗。


然而,又是沒有高質量數據支撐摸石頭過河式發展了吧!8億畝高標準農田不僅僅是為了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而這些土地上居住的也是人民!


4. 其實,如果這8億畝高標準農田真的能夠按照《規劃》裡設想的,設施、質量、產量、能耗都能夠標準化,加上實時高質量的監測數據,集合全世界的農學家智慧,必將改變中國甚至整個世界的農業。


殘酷的事實是,失去了數據作為依據的“宏偉規劃”只是一首詩,我們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而其它不會改變。


從規劃角度來說,這對我國未來20年都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不太可能再來一次8億畝建設!我們也許貽誤了抗擊2050年全球糧食危機的最後戰機。


5. 《規劃》中是沒有忘記的是,“建立耕地質量監測、土壤墒情監測和蟲情監測站(點)...基本形成農田監測網絡,田間定位監測點覆蓋率達到 50%以上” 。


那我們看看土壤墒情(水分)監測的情況吧。下圖是2019年11月14日截取的全國土壤墒情網的公開數據。


讓人揪心的高標準農田的數據“產量”和“質量”


稍微解讀一下,這張密密麻麻的圖只有一個數字可以關注,“774臺完好”的設備。也就是說,實際上只有774個採樣點在告訴我們高標準農田的水分變化情況,100萬畝一臺!!!從這一個參數可以想象到,高標準農田的數據“產量”和“質量”讓人揪心!


都說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數字化智能化的農業,畝均歷史數據接近為零的國家拿什麼參與這場農業的革命!拿什麼保證糧食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