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 | 王梓木:擁抱新商業文明,建立企業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

微課 | 王梓木:擁抱新商業文明,建立企業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

友導讀

4月3日,第八屆、第九屆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華泰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梓木做客亞布力論壇【空中亞布力】欄目,以《進入新商業文明時代——建立企業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為題,分享了他的觀點。

王梓木認為,傳統商業文明轉變的鐘聲已經敲響,企業“追求社會價值”的時代已經來臨。結合中國企業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現,王梓木闡述了新商業文明時代的三大特徵:企業主動追求社會價值的最大化;關注相關者利益,構建命運共同體;向上而生、向善而行,體現新商業文明。


本文轉自“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本文長度約4590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8分鐘

微課 | 王梓木:擁抱新商業文明,建立企業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

以下為王梓木分享內容: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傳統商業文明正在向新商業文明時代轉變。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經濟和商業社會帶來巨大沖擊,逆全球化陰影擴大。但是,從積極的方面思考,也加速了社會邁入新商業文明時代的步伐。企業建立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形成新的呼喚。在這樣一個“危”與“機”並存的時代,企業尤其是優秀企業如何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如何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企業進入新商業文明時代的使命與願景是什麼?這是值得許多人思考的問題。

如今社會正在從傳統商業文明向新商業文明轉變,究其原因,一是科技的進步,成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使經濟發展由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向開放、共享、互聯的方向轉變;二是產業的升級,以往同質化、價格戰導致行業陷入發展瓶頸和陷阱,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三是生態的改變,單打獨鬥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企業之間要通過搭建生態圈實現協作共贏。

那麼,什麼是傳統的商業文明?它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新商業文明?它有哪些特徵?

我認為,關心自我利益是傳統商業文明的核心理念。正如古典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稱:以實現自我利益為目的行事的個人,會通過自身的行動增加公共利益”。換句話說,僅關注自身利益的個人會在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促進公共利益的發展。

傳統商業文明的特徵便是“股東利益至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在1970年寫道:“企業有且只有一種社會責任。那就是從事旨在提高企業利潤的活動。”企業當然必須遵守法律。但除此之外,它們的本職工作就是為股東賺錢。

1997年,頗具影響力的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簡稱BRT),一個由近200家美國最著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組成的協會,在一份正式的企業使命宣言中莊嚴闡述了這一理念。該組織宣稱:“管理層和董事會的首要職責是對企業股東負責,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企業對股東責任的派生物。

如今,傳統商業文明轉變的鐘聲已經敲響,新商業文明的時代已經來臨。之前20多年來,美國的商業圓桌會議(BRT)一直明確地奉行股東至上的原則。然而,在當今經濟不平等加劇、對企業存在不信任感加深的氛圍下,這個群體已經重新定義了自身的使命。2019年8月20日美國商業圓桌會議發表“企業宗旨聲明”,放棄長期以來堅持的“股東利益至上”原則,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為員工提供公平薪金和重要福利、支持社區、保護環境等。這份由美國181家企業行政總裁簽署的聲明稱,美國企業有責任提供利益給所有相關者,包括客戶、僱員、供應商、社區等,而不僅是投資者(股東)。

上述“企業宗旨聲明”的簽署者包括科技巨頭蘋果和亞馬遜、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美國銀行業龍頭摩根大通集團、大型零售商沃爾瑪、飲品公司百事等企業的CEO。

雖然這份聲明在很大程度上僅具有象徵意義,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一反約30年來認為企業是為股東而存在的觀點,還放棄了企業優先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的原則。對於這種存在已久的股東優先信條,擁護者認為是提高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回報,但批評者則指加深了不平等和其他社會弊病。此次美國企業巨頭表示放棄“股東利益至上”信條,不僅是企業管理原則上的重大改變,還是企業經營哲學的重大調整。

在新商業文明時代,我本人和一些中國企業家認為,企業價值是由客戶與合作方的利益、員工的利益以及股東的利益所構成。三者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形成了企業的價值。只有這三個邊同等延長,或者說三方利益得到均衡滿足,才能形成公司價值最大化。關於三者的關係,中國著名企業家馬雲從所有者的角度給出一個排序: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由此可見,新商業文明時代的理念不約而同。

什麼是新商業文明時代?其特徵有三:


01 企業應主動追求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我認為,一個不會賺錢的企業不是好企業,一個只會賺錢的企業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優秀企業應主動追求企業的社會價值最大化,商業價值會不期而遇。

社會價值有三個主張:一是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二是探索以新視角、新路徑、新產品實現公平與效率同步提升。三是企業的社會價值應優先體現在其主業上。如何認識和把握企業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區別?以人們最熟悉的互聯網語言為例,用戶價值就是社會價值,客戶價值就是商業價值。習近平主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中綠水青山就是社會價值,金山銀山就是商業價值。

在社會實踐當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例如,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認為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為人民服務”,並且認為“為人民服務到位了,人民幣就會為你服務”;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提出華為的理想和使命是“成為世界企業,為全人類服務”。由此可見,優秀的企業家們對企業應主動追求社會價值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018年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我起草並聯合上百位企業家發起《社會企業家倡議書》,同時發表主旨演講,提出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特徵是追求社會價值的最大化,並且賦予社會價值以廣泛和新鮮的內容,包括提供就業機會、開發創業平臺、擁抱科技革命、推動節能環保、促進環境友好、拓展綠色金融、大力扶貧濟困、實現各類人群的平等發展與社會共同進步。這份倡議書在企業家群體中引起廣泛反響。


02 關注相關者利益 構建命運共同體

新商業文明時代的企業要關注相關者利益,構建命運共同體。伴隨科技進步引發的時代變遷,企業獨立承擔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成本過高,尋求外部合作,已成為絕大部分企業的必然選擇。比如騰訊,已擁有超過1400家的合作方,並且其高管表示,騰訊將合作方看作企業自身的“半條命”,由此可見騰訊對於合作方的重視程度。

新商業文明時代的企業關係,由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競爭邏輯是“分蛋糕”、“搶蛋糕” ,共生邏輯是一起將“蛋糕”做大;共生邏輯可以協同創利,風險共擔,有利於企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善於合作的企業,路越走越寬;單打獨鬥的企業,路越走越窄。

在新商業文明時代,追求社會價值已經成為優秀企業的使命,建立命運共同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傑出企業的願景。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18年參加中國社會企業生態聯盟大會時提出“在一個失敗的社會里不會有成功的企業”。也就是說,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商業的發展和股東的利益,從而得到長遠、可持續性的發展方案。這需要各企業主動思考周圍的社會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相結合才能實現雙贏。志向高遠的企業往往會從長遠的利益看問題,明白他們這樣做不僅僅是利他,也不僅僅是為了慈善,他們知道行善本身就對企業有利”。所以,成功的企業必須自覺地建立企業與社會的命運共同體,推動社會進步。

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全球行動中,我國湧現出了一大批關心他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和個人,並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詮釋了建立企業與社會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體現了新商業文明時代的精神。比如復星集團定義為全球公司,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疫中,實施全球資源、全球調配、全球行動,甚至郭廣昌還為支援抗疫所遇到的困難產生了4次焦慮,這都歸結於全球責任。湖北企業家代表閆志,短時間內捐建10家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提前開業,提供上千張病床,接收新冠肺炎疫情患者等。此外,還有阿里巴巴,聯想,龍湖,新東方,遠大集團等眾多亞布力的理事企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種援助行動早已超出了國界。他們背後的驅動力究竟來自於何處?我認為就是源於對企業與社會命運共同體的信仰,源自於企業社會價值的最大體現。前者是一種責任感,後者是一種使命感。

企業家在承擔社會責任、做出社會貢獻和展示奉獻精神的同時,獲得了巨大的品牌效應,由此也會對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這也會成為一種積極的社會效應。


03 向上而生 向善而行 體現新商業文明

有人說未來是“危機的十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國際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有專業學者認為,全球的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生產價值鏈導致一些國家的產業迴歸。同時,社會結構、產業結構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人口老齡化,產能過剩等問題也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企業傳統的封閉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受到巨大挑戰,跨行業的“降維打擊“和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顛覆越來越頻繁,部分產業即將被時代所淘汰。

也有人認為未來是“黃金的十年”。中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提高內需拉動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同時,中國消費升級迭代,全社會的消費品種以及消費結構也將產生巨大變化。

我認為,未來好企業將受益於“機”,落後企業受困於“危”。對於把握住了時代方向的企業來說,未來一定是“黃金十年”,等於給了他們彎道超越、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機會;而對於沒有把握住時代方向或固步自封的企業來說,未來一定是災難性的,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未來。企業應當根據歷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判斷,主動尋求向上而生和向善而行,踏入新商業文明時代。

什麼是向上而生?向上而生指企業充分藉助新科技、打造生態圈,實現自我蛻變的過程。向善而行是企業自覺追求社會價值的集中體現,是滿足客戶需求的深層次歸因,是企業創新服務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建立價值鏈和生態圈的企業在市場上明顯強於單個企業,例如平安保險建立金融與科技的生態圈,泰康人壽建立起保險與醫養大健康結合起來的生態圈。未來佔優的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生態圈可能是一些相關聯的企業群體,也可能是跨地區、跨國家的企業聯盟,但更可能是擁有共同文化和價值觀的企業組合。共生邏輯的時代並不意味著沒有競爭,而是競爭進入到一個新的水準,競爭的結果或許不是生態圈或企業的消亡,而是同化與升級。這一競爭形式的轉變節約了社會制度運行的成本,同時大幅減少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將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


什麼是向善而行?向善而行就是做好事而不做壞事。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而為長期利益所謀。谷歌最早提出“企業不作惡”,騰訊的馬化騰提出“科技向善”,我和保險界的同事也提出“保險向善”,深圳社會企業投資聯盟提出“資本向善”。為什麼這個時期各行各業都提出向善的理念?這是科技進步導致的結果,是新商業文明時代的要求。

聚焦華泰保險,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不僅向湖北等地區捐贈了醫療設備和現金,在保險主業上也做了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及時擴展產品責任,將新冠肺炎感染納入意外險,並按被保險人意外身故或意外殘疾責任的兩倍賠償。還取消了新冠肺炎病例在若干醫療產品當中的等待期和免賠額,取消定點醫院的限制,簡化理賠程序,開通綠色通道,努力發揮好保險在抗擊疫情當中的社會功能。

向上而生,向善而行,體現了新商業文明時代的要求,指明企業發展的趨勢。向上而生就是要運用新科技推動企業與社會的共生共長,向善而行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生活的共享與共榮。建立生態圈和命運共同體的企業,適合在新商業文明時代中生存與發展,同時更加有效的提高社會福利,讓商業本質迴歸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