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靖康之恥

最近看了篇文章,大意是北宋最後發生的靖康之變,主要是因為當時經濟不行了、當時皇帝昏庸了導致的。看過歷史以後發現情況好像不是這樣,映像中北宋乃至整個宋朝的經濟情況都是不錯的。於是我查了下資料,終於發現了點端倪。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被侮辱的宮女

靖康之變,民族的恥辱

靖康之變在公元1127年發生的,金朝於北宋宋欽宗(就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宋徽宗的兒子)靖康二年,攻下了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最後導致北宋滅亡的事情。

前面這幾十個字就把這個事講完了,可是這每個字都是字字帶血、字字帶淚。靖康之變時開封的老百姓因為被金人破城之後屠殺、搜刮,導致餓殍滿地、慘不忍睹、慘絕人寰

以前大家只關心宋徽宗和宋欽宗如何受苦。我想說,那是他們罪有應得。可苦了開封城裡的百姓,他們犯了什麼錯而遭此大難。唉!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也苦!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清明上河圖、開封的繁華

靖康之變前的經濟一直是穩中向好的

宋朝的經濟在我國古代一直是發展最好的,人民也是最富裕的。gdp都達到過600美元,相當於1950年的水平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也可見當時的繁榮。

1127年也就是靖康之變時,北宋的經濟依然是穩中向好、一直向好的,經濟的基本面始終是大好。當時的經濟總量佔了全世界的40%,當時的開封城裡一片繁榮的景象,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

這樣看來北宋的滅亡,一定不是經濟問題造成的。一定是其他深層次的原因導致的。北宋到底是怎麼就被金人給滅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宋徽宗

當時的皇帝水平太差

先來看看宋徽宗,這哥們除了不會當皇帝以外其他的都會。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後世到現在還在模仿他的廋金體的字。可他不務正業,在皇帝位子上沒幹出啥成績,重用了一批奸臣小人(蔡京、童貫)。最後死在了金朝的戰服營,也算罪有應得。

再來看看當事人宋欽宗,也是個背鍋俠,他爹(宋徽宗)眼看危險將至就把皇位傳給了他。可他比他爹更加無能,他爹好歹還會點藝術,可是他啥都不會,怕死到是出了名。他一看見金人就害怕,二次自己到金人那裡去投降,最終死在了戰俘營,同樣是罪有應得。

這可以看出當時這兩位領導的水平實在是太差。北宋的滅亡,這父子兩功勞可是功不可沒,真是萬馬齊喑究可哀,兩個皇帝鳴翠柳。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宋朝軍隊的問題

軍隊體制機制有問題

宋朝的軍隊管理別具一格,軍隊由皇帝親自管理。和平時期,軍隊是軍隊、將領是將領互相不認識。發生戰爭了,才挑選一個將領去帶兵打仗。將領都還沒過磨合期就上戰場,這樣的軍隊有啥戰力可言。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裡的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大家就會發現八十萬人都駐紮在首都,而且都是優勢兵力。宋朝把精銳部隊都放在首都附近,真正守邊防的是二線部隊。大家想想打仗的時候精銳部隊離邊疆要塞那麼遠,等他們趕到了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這樣的軍隊配置和管理模式,軍隊是啥戰鬥力可想而知,打不過金軍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開國皇帝趙匡胤害怕呀

害怕失去,終將失去

宋朝最重要的國策就是對文人好,防軍隊像防賊一樣。為啥這樣,我想說他們害怕軍隊謀反,而失去最寶貴的皇位。

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靠軍隊造反起的家,所以他制定的政策就是防止別人搞模仿秀。整個宋朝文人地位超高,主要是文人造反三年不成。當然這種政策下也出了很多大文學家、大詩人。

宋朝軍人的地位就超低了,當兵的毫無榮譽感可言。工資低、待遇低、社會地位還低,長期這樣就造成了軍隊的戰鬥力低下。

我想說,你越是害怕就越會發生,以為防著軍隊就萬事大吉,結果命還是送在軍隊上。

北宋經濟一直穩中向好、持續向好,為什麼到最後皇帝都成了戰俘

通過歷史不斷反思

最後我想說,即使北宋經濟一直穩步向好,、一直向好、基本面也向好。但總是恐懼群眾、害怕軍隊、對群眾和軍隊的精神進行閹割,估計再來一回,靖康之變還是會永遠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