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脫貧在行動」通江縣創新“三位一體”孝善文化助力精準扶貧

近年來,通江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決策部署,探索創新孝善文化與精準扶貧融合模式,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傳統文化力量,產生了多贏效果。

一是設立孝善基金。基金設立堅持子女為主、自願參與、循序漸進、統分結合的原則,按照宣傳發動—成立孝善扶貧理事會—籌集孝善資金—孝善基金髮放—孝善基金公示的工作流程設立,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60歲以上(含60歲)老人自願繳納贍養費的家庭,按10%的標準予以補貼(50%由縣財政補貼,其餘50%由社會捐助、村集體經濟補助等渠道籌措),每人每季度補貼不超過60元。基金實行季繳季補的方式,每年3月5日、6月5日、9月5日、12月5日前收繳,每次收繳後的10日內以現金形式現場集中發放給老人。縣、鄉、村三級設立孝善扶貧基金專門賬戶,落實專門機構和人員加強管理,對募集到的孝善捐助按對應安排原則,全部統籌用於全縣和本鄉鎮、本村孝善基金補助,補助不足部分由縣慈善協會募集資金和縣財政補助資金籌集,資金如有結餘轉入下年度滾動使用。扶貧、民政、財政、老齡、司法和轄區鄉鎮等單位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加強監管,對不按程序運作,弄虛作假、套取、截留、挪用孝善扶貧專項基金的人和事,堅決從嚴懲處。自2018年以來,我縣新場鎮、瓦室鎮等鄉鎮已在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全面設立了孝善扶貧基金。特別是新場鎮,被贍養人已累計為其父母繳納贍養金339300元,覆蓋全鎮11個村,共發放787人次、發放孝善補助資金33930元,其中巴州溝村、毛村村、七家溝村三個貧困村共發放補助資金21640元,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二是選樹先進典型。結合“四好村”建設,大力開展“文明鄉風進農家”“通江好兒媳”“三評三學”(評脫貧之星、孝道之星、致富之星,學致富能人、學脫貧榜樣、學道德模範)“五比帶民風”(比戶容院貌看美德、比尊老愛幼看孝道、比致富興業看能力、比言談舉止看文明、比律己守法看民風)等活動,設立孝善光榮榜,以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倡導孝老愛親、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去年以來,我縣先後湧現了一大批孝善扶貧先進典型:至誠鎮街道個體創業者雷太明被譽為“幸福老人背後的老人”,榮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新場鎮巴州溝村貧困戶餘定泗身殘志堅、不等不靠,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敬業盡師道感恩行孝道 帶著癱瘓父親去教書”的兩河口鎮中心小學教師楊祥儒被評為巴中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三是用好法規監督。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聯合下發《關於敦促贍養義務人依法履行贍養義務的通告》,並印發10000餘份廣為張貼。同時,大力加強農村居民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倡導文明家風,探索對贍養義務人遺棄、虐待、拒不履行贍養義務等違法犯罪行為提起公益訴訟,依法嚴厲打擊。各村建立健全孝善扶貧工作機制,成立調委會,結合實際制定《村規民約》,明確孝善扶貧標準,合理確定贍養費,督促子女按期繳納並張榜公示,營造“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目前,通江縣孝善扶貧工作已輻射帶動了全縣157個貧困村、260個非貧困村,近20000戶貧困家庭,在幫助貧困老人穩定脫貧的同時,也弘揚了孝善文化,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促進了鄉風文明大提升。

(通江縣委統戰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