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晉升魏公,建魏國,有哪些忠臣不服?

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可以在朝廷之外,設立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曹操另外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其實,這些只是實施的結果,早在一年多以前,董昭等人就極力建議曹操晉升國公。這樣曹操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魏公國,使自己的統治開始有了合法的名義,大部分漢官就正式成為了曹操魏公國的下屬,漢朝的中央官僚體系被魏公國官署所替代。這也是曹操篡漢的前兆。當時有不少的官員敢怒不敢言。這時就出現一些”忠漢不忠曹”的官員,都有哪些人呢?“老馬”這裡一一道來。

1、荀彧

曹操晉升魏公,建魏國,有哪些忠臣不服?

荀彧29歲時,棄袁紹而投奔曹操。當時的曹操陳留起兵兩年,就任東郡太守,剛剛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地盤。自此以後荀彧就跟著曹操,為他修正戰略方針、舉薦人才、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一直是忠於漢室的,起初投奔曹操,也是看中他是一個帥才,並且打著義兵勤王的名義,可以在亂世之中匡扶漢室。在建議曹操迎奉天子之時,荀彧說的就很明白。

荀彧對曹操說:“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誰知道,到後期,曹操統一北方,功勳卓著,帝王之心初顯,有了晉升魏公的想法。漢高祖劉邦曾經立言,非劉氏不得稱王,非有功不得稱侯。曹操當時位極人臣,稱公稱王就說明有了篡漢的野心。

這種行為違背了荀彧當時輔佐曹操的初衷,打掉了他們兩人合作的基礎,於是兩個開始貌合神離。荀彧一代文官,為曹操奉獻了大半輩子,確是這樣的結果,又被曹操暗地裡責難,當年就鬱鬱而終,時年五十歲。可惜了一代賢才。曹操次年晉升為國公,建魏國。

2、耿紀、吉本、韋晃、金禕、吉邈

218年,曹操晉升魏王已有兩年,勢力排場不是皇帝實似皇帝。當時魏國太子曹丕和不少大臣都勸說曹操廢掉漢獻帝劉協,繼而稱帝。曹操一直猶豫未決,態度很複雜。

當時少府耿紀,太醫令吉本、丞相司直韋晃,金旋之子金禕、吉邈等人是忠於漢室之人,認為曹操必然是要篡漢的,於是在許昌密謀發動叛亂,準備挾持漢獻帝進攻鄴城,南援劉備。

趁夜攻打許昌丞相府長史王必的營地,焚燒大門,並射中王必肩膀。不料最後王必逃走,聯合中郎將嚴匡率兵討伐,將反叛者全部斬殺,並株連三族。

曹操晉升魏公,建魏國,有哪些忠臣不服?

十日後,王必創口復發而亡。王必早年就跟隨曹操起兵,深受其信任。曹操聽聞王必身死,大怒,招許都漢朝百官到鄴城,要求凡救火者站到左邊,不救火者站到右邊。眾人皆以為左邊正確,都站到左邊。曹操卻說“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

這算是把許都的諸多漢官都殺了,真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啊,曹操實乃奸雄也。

3、魏諷

曹操晉升魏公,建魏國,有哪些忠臣不服?

219年9月,西曹掾魏諷,趁著關羽在荊州北部大勝曹軍,和長樂衛尉陳禕一起在鄴城策劃謀反,但還沒等起事,陳禕因為害怕而告發了魏諷。當時曹操還在外地,魏王太子曹丕當機立斷,誅殺魏諷,而後開始了政治大清洗,削弱親漢反曹勢力和文官集團力量,連坐死者數千人,連魏國的相國鍾繇,也因為曾經舉薦魏諷做官,被免了職。張繡的兒子張泉、侍中王粲的兩個兒子、黃門侍郎劉廙的弟弟劉偉都牽連被殺。算是為曹丕代漢建魏奠定了基礎。

結語:

荀彧,當時把匡扶漢室的希望寄託在曹操身上,誰知人心是會變化的,位高權重之後曹操有了篡漢之心。但當時曹操考慮到世事局勢,劉備和孫權佔據國土一半左右,另有好多忠於漢室的官員在自己身側,不好也不能自立為皇。但經過金禕和魏諷造反案之後,曹操和曹丕藉機斬殺了眾多忠於漢室的官員,以嚴懲不貸的形式震懾了眾多心存不滿的文武百官,才有了一年後曹操死後,曹丕立馬稱帝的結果。東漢王朝自220年結束。

參考資料:《三國志》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學習歷史,更多請關注@老馬識途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